第77章 火器第一步
作者:會說話的眼鏡      更新:2021-02-06 20:14      字數:2404
  在各方麵都基本處理後,朱標去了工部,打算給他們灌輸些思想,在把焦讚和神機堂的幾個人塞進去。

  他已經給老朱送了信,按照老朱之前的意思,他也十分重視火器。

  隻是要求嚴密控製最關鍵的火藥技術。火藥配方和火藥製造是完全封閉的。

  沐英帶著神機堂的幾個對火器研究的傑出者跟他一起。

  朱標覺得沒必要造出世界頂級的火器,隻要適合大明朝百年以內領先第一就可以。

  最重要的是培養他們對火器和科技院的思想,從而進行技術改進。

  人才需要慢慢培養和積累。

  到達工部時,已經是晌午。

  工部尚書帶著工部的大小人員,和軍器局大使和副使迎接太子殿下。

  “參見太子殿下。”

  “參見太子殿下。”

  隨後朱標就被簇擁著進了軍器局。

  裏麵那些人看見朱標進來後,立即拜倒在地齊聲道:“恭迎太子殿下。”

  “起來吧。”朱標看了他們一眼,開口說道。

  工部尚書一直還跟在朱標左右,聽後吩咐。軍器局的大使和副使紛紛上來向朱標行禮。

  “太子殿下,這就是軍器局大使李安勇。”

  朱標點點頭,環視幾圈後發現該準備的都已經準備,自己站的這裏應該是他們處理公務的場所。

  他直接問道:“你們之前生產的火器拿給孤看看。”

  大使李安勇連忙上前回答道:“回稟太子殿下,製造火器的在工部往西城北的火器廠。”

  “把這幾個人安排下,是孤從神機堂帶來的,負責指導和查驗火器。”朱標指了指沐英身後的焦讚他們。

  這邊除了官員,都是製造火器的匠師。自從大明居民簿開始實行後,他們地位得到提高。

  軍器局副使笑著道:“回稟殿下,定會安排好的。”

  明代的火器種類豐富殺傷力強,對這種火器的重視程度是前所未有的。

  火器的生產管理都十分的重要。

  與明朝所處的社會,息息相關,無論是火器的製造還是火器的發放都擁有著比較完備的管理製度。

  老朱開國不久,就對於這種軍事製度的建設有了初步勾畫。

  朱標在慢慢的建立起一套比較完備的火器管理製度。

  天啟年間王恭廠的爆炸當時影響很大,死傷有數萬人,對於火藥這些,朱標讓李安勇必須謹慎。

  “李大使,一定要給孤好好的管理,如果管理不當,發生任何問題,孤拿你是問。”

  “回稟太子殿下,李安勇會牢牢記住殿下的吩咐。”

  “不可大意。”朱標再次叮囑他們。

  “回稟殿下,隻要有火藥和火銃的地方,周圍並沒有任何百姓居住,連隻蒼蠅也沒有,都有重兵把守。”

  焦讚和其他的幾個人在討論朱標之前告訴他們的什麽夏普斯步槍裝彈快,製造難度低之類的話,米尼槍,燧發槍什麽的。

  朱標回頭看了他們幾個一眼後,才消停下來。

  對於火器手工製作不行,最好能批量生產,可自己現在也沒有批量生產的工具。

  路上,李安勇把單兵用的手銃,還有城防和水戰用的大碗口銃、盞口銃和多管銃等都和朱標細細說著。

  起初是用銅鑄造,叫做“銅火銃”,後來又改用了生鐵鑄造就稱為鐵火銃。

  “李大使,火銃如果用生鐵的話容易爆膛,也很重,材料不過關,精度也不行,材料方麵要記住。”

  中國古代工匠從西漢中期起發明了“百煉鋼”的新工藝.北宋著名科學家沈括在《夢溪筆談》裏敘述磁州百煉鋼,雖然跟現代的不能比。

  但朱標還是叮囑李安勇和江幻海,嚐試新材料,做出來後給他看。

  匠人姓名,使用地點以保證生產質量和使用的製度化。

  永樂年間,火銃在結構、品種、質量、性能等方麵不斷地改良和強化,形成大中小相結合的永樂係列製式銅銃。

  這個火器也是要看使用技術的。可以簡單說一個明軍炮手和步兵之間協同作戰的騷操作。

  槍的性能依賴於槍管的質量,但是它的可靠性卻由槍機決定,這是最精巧的機械部件,也是最先進的,除了少數例外。

  所有早期的火槍都是從槍口裝藥,而且是靠直接點火來引燃火藥。

  不穩定的經常是稍微敲擊下就會發生劇烈爆炸。

  朱標要進去裏麵,軍器局的李安勇和江尚書立即製止。

  “殿下有吩咐臣會照做,但殿下不能進去,太危險。”

  “這……”朱標為難了。

  天啟年間的王恭廠爆炸,那些人連衣服都沒了。

  “是啊殿下。您還是不要進去的為好,平時他們鏟結板的火藥時,都心驚膽戰。”李安勇為難的道。

  朝廷上下,誰不知道陛下對太子殿下最疼愛,這要是出半點問題,他們不敢想後果。

  沐英在旁邊也道:“殿下要是不放心火器製造,我進去。”

  “不行。”朱標阻止道。

  隨後他對和官員站在遠處的焦讚揮手,示意他過來。

  朱標吩咐焦讚記下,火器必須要在靠近槍管永久封閉的尾部上鑽一個小小的火孔,用來從外麵引燃火藥,並且在與點火孔連接的火藥池上放置一點精製的起爆藥來保證可靠性。

  讓他按照自己說的那些去好好改進。

  “鳥銃已經配備完整……改造成燧發槍機,也不會存在什麽技術難題……孤說的都記下了嗎。”

  焦讚點頭:“殿下放心,我都記下了。”

  朱標回頭,對李大使和那兩個副使道:火器製作成本和人工如何?”

  李安勇如實答道:“回稟殿下,銃一杆需鐵二十斤,用銀二錢。炭一百七十斤,用銀五錢一分。煉胚打板六工……共計用三十四工,工料價銀為二兩三錢一分。”

  如果手製一萬支火槍,需要人工三萬五千個,需要匠師就得一千左右。其中槍管包括煉胚打板、卷筒、鑽銃心……如何批量生產才是最需要考慮的。

  朱標點頭,想要不斷製造好的,還得從神機堂調人,生產檢驗都要參與。

  讓軍器局安排好焦讚他們幾個後,朱標才放心離開火器廠回宮。

  該說的注意的,朱標已經全部告訴焦讚他們了。

  當天回到東宮,朱標思考大半天,覺得實現批量生產,還是需要工業革命。

  但目前他還不能管這個,老朱和徐達他們即將北伐而歸,製造火器也需要銀子。

  農藥和化肥研究也不能鬆懈下來,收複北方就需要開始考慮北方恢複發展的合適方法。

  大堆事情等著他去做,沈知否那個逝去祖父,有機會也得好好研究下,問問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