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太子聽政
作者:會說話的眼鏡      更新:2021-02-06 20:14      字數:2177
  明朝的公務員實在是比21世紀清苦。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在午門外等候,然後早朝,接著去自己所在的衙門崗位待著。

  曆史上老朱和朱棣是出了名的勤政,典型的工作狂,朱標為此也起了大早。

  原本朱標想叫三寶回東宮問問水軍和造船的事,結果老朱大清早就讓朱標和他一起上早朝。

  上輩子做崇禎時,經常在皇極門前,這個皇極殿的原身就是奉天殿,明朝嘉靖四十一年改成了皇極殿,從乾清宮去早朝。

  去時,文武百官已經在兩側站好,李善長和劉伯溫站在百官的最前麵,後麵是那些官員。

  文官在左,武官為右,如今徐達和常遇春藍玉他們還在北伐途中,武官中湯和則站在最前。

  文武百官個個站的筆直,絕對沒有彎腰駝背,稍微儀態不整就會被糾察禦史記下來,早朝結束後進行發落。

  早朝開始,百官看到坐在朱元璋身邊的朱標,有些眼裏是驚訝和疑惑,有的眼裏是恭敬。

  但也沒有誰敢大著膽子出來說,大家都知道開國前,太子就是名正言順的世子,開國當天又被立為太子,完全就是大明未來的天子,誰敢瞎逼逼。

  今兒的早朝比上次他初次討論黃冊魚鱗冊要正式多了,規矩禮數都是嚴謹而固定,完全不是電影裏幾句就夠了。

  每個大臣都已經準備好了自己的奏疏,準備上奏。

  上次開國第二天的早朝,當時有上千人,老朱看實在太多就稍微減了些,但在朱標看來這人還是很多。

  老朱辦事麻利,很快就是大臣奏事,最先奏的是戶部,關於前幾日實行的大明居民簿推演和進展。

  反複推演嚐試,是老朱的主意,為了每一條都能夠為百姓帶來最合適的,不勞民。

  戶部尚書清清嗓子,走出隊列道:“啟奏陛下,據南京城實行大明居民簿之法,百姓稱讚叫好。可以推行,臣已開始著手準備,數月後,凡大明百姓皆可人手有之。”

  朱元璋哈哈大笑,轉過頭看向朱標,對百官道:“大明居民簿一事,皆是太子的功勞。”

  戶部尚書忙道:“太子殿下英明神武,是大明之幸。”

  李善長也笑道:“這是陛下有福,天賜之子。”

  戶部尚書奏完便退回了自己的位置,身形筆直,不再說話。

  “臣有本奏。”說話的是兵部尚書。

  朱元璋看了他一眼,點頭默許。

  “募兵製和義兵製已經草擬完成,請陛下過目。”兵部尚書雙手將奏疏呈上。

  於一翹著蘭花指接過,呈給老朱,老朱看了一遍,見都是按照原來說的,隻是有幾處有些小改,便讓於一先放著,早朝結束後他在做最後定奪。

  接著百官中又是輕咳,這並不是咳嗽會傳染,而是屬於那種告訴大家,自己要奏了,免得幾個人同時奏,出現混亂。

  一般情況下不會有問題,上次早朝,同時有七八個官員向老朱上奏。

  為了不再出現這種,老朱讓鴻臚寺官員在旁邊引導上奏。

  接下來還是兵部尚書有事啟奏,奏的是關於北伐大軍進程的事情。

  老朱聽到,立即坐直了身子示意兵部尚書講。

  “咳咳,啟奏陛下,北方傳來捷報,截止昨日徐達徐將軍已經連續攻下安定、會州、靖寧、隆德,經蕭關前往平涼。

  一方麵分兵進駐戰略要地延安及涇州,另一方麵派張渙率騎兵偵察慶陽。

  攻克臨洮時,張思道留下其弟張良臣與部將姚軍守慶陽,自己則逃往寧夏,被庫庫擒獲。張渙派人招降張良臣,張良臣得知其兄被庫庫治罪,決定降明,但迅即又叛。

  徐將軍則下令四麵包圍慶陽城,張良臣恃險頑抗,並向塞外的庫庫求救。”

  兵部尚書一口氣說完。

  朱元璋親自走到兵部尚書的麵前,接過奏疏,當寶貝一般看了又看,激動道:“徐達,咱的好兄弟啊。”

  接下來是劉伯溫上奏,他走出隊伍道:“啟奏陛下,昨日楊慎來信,說揚州土地已經在五月底全麵進入耕種,隻是那肥料有些不夠。

  各地流民在揚州已經被安排下來,揚州全麵恢複,多虧蘇州商人沈千城的千石贈糧和千兩銀子。”

  朱元璋換了個舒服的姿勢說道:“好,非常好,讓楊慎繼續努力,聽說楊憲也在幫忙,劉伯溫啊,這件事你功不可沒,咱給你記著,另外沈千城的事,替朕看看他。”

  “遵旨,不過這次臣隻是輔佐,太子殿下才是揚州功臣,百姓皆感謝太子殿下,沈千城也因為上次的事心存感恩。”

  不說這事還好,說到這事李善長整張臉就黑了,身後的胡惟庸一張瓦刀臉偷笑。

  李彬的死李善長可是耿耿於懷,這次劉伯溫又無意間提起沈家,李善長輕咳幾聲沒有說話。

  聽到聲音朱元璋側過頭斜著眼睛道:“李丞相,你也有事要奏嗎?”

  “啟奏陛下,臣沒有。”

  “沒有你咳嗽什麽。”

  “回陛下,微臣近日偶染風寒,嗓子不適。”

  朱元璋點點頭:“李丞相要多多休息,不如早朝後咱讓太醫給你看看?”

  “多謝陛下關心,微臣已經吃了藥,多謝陛下。”李善長安靜的站回。

  關於北伐大軍,兵部尚書認為應該再準備糧草,這樣才能早日攻克大都。

  劉伯溫則希望,朝廷能多照顧照顧揚州,畢竟那些銀子恢複揚州還是不夠。

  幾人都有理由,各抒己見。

  說到底就是要糧和錢,各自說著需要。

  “劉大人,揚州不是已經在恢複,況且你們和那個富商串通著有了糧食和銀子,沒錢去找他不就是了。”

  李善長站出來幫兵部尚書扯著皮:“北伐可是頭等大事,怎麽能夠怠慢。”

  劉伯溫道:“李丞相,北伐自然是大事,可百姓的事也不是小事,況且前些日子不是剛送了糧草。”

  幾個人嘰嘰喳喳,朱元璋咳嗽兩聲道:“李丞相,你的嗓子又好了?”

  隨後對朱標道:“太子,你怎麽看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