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被驚到了
作者:會說話的眼鏡      更新:2021-02-06 20:14      字數:2448
  (上章重新修改。)

  第二日,朱標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老朱。說自己想在東宮裏設幾處院子。

  詹事府和左右春坊,司經局那些,並不能完全適應自己為改革需要培養人才。

  朱元璋笑著處理折子,扔過一本折子對朱標道:“標兒你也來幫咱看。”

  朱標看老朱心情不錯,認真道:“父皇,兒臣想把這個給父皇看看。”

  “這大明科技院是啥?這神機堂是什麽……咱怎麽看不懂你寫的。”朱元璋看著這些奇怪的名字疑惑起來。

  朱標接過紙道:“大明科技院是專門研究一些……比如讓父皇的馬車跑的更快些,甚至更神奇。靠水和蒸汽做事,可以減少人力。

  召集大明的各類工匠來研究厲害的東西,到時可以培養工業老師去各地開學講課。

  天文地理,農業有關的,藥物……還可以找到礦,鹽,茶葉和絲綢,因地製宜發展。而且那王禎留下的便是珍貴資料都是輔助。”

  “那這神機堂是什麽?”

  朱標神秘一笑,說到:“當年鄱陽湖大戰時,我們就使用了不少火銃,兒臣想研製更厲害的火器,研究作戰方略,幫大明更好的拱衛疆土,北伐。”

  差點把自己想要練軍的想法給說出來,不過完成了前麵的這些,後麵的也就水到渠成了。

  朱元璋哪裏聽到過這些新奇的想法。

  這種事需要找文臣商量,他思索片刻就讓李善長和劉伯溫他們進宮議事。

  ……

  李善長站在一邊,望了眼朱元璋道:“陛下,臣以為如今北伐大軍尚未歸來。

  前朝的戶口、土地簿籍所存無幾。有些保留下來的,也因人口的死亡遷徙、土地的荒蕪和產權的轉移,如今的情況和登記的戶籍也不相符合,如今應先解決此問題。”

  李善長心中得意,他這麽說也是真實情況,既然他劉伯溫做了太子少師,太子今日說的事情定然是劉伯溫這個老匹夫暗中指揮的。

  朱元璋低頭沉思,一時間並沒有說自己的意思。

  朱標體貼道:“父皇這幾日瑣事操勞,兒臣不才,有一法子解決李丞相所煩心的問題。”

  隻要自己解決了這管理戶口土地的問題,那自己想要招收工匠研究糧食產量,火器研究,改製軍隊的事還有什麽阻礙。

  老朱聽到自己兒子這麽關心自己,真是沒白疼這家夥,知道自己辛苦,便點頭道:

  “標兒,什麽法子,跟咱說說。”

  “回父皇,編製針對戶籍的黃冊和針對土地的魚鱗冊,可有效管理戶口,掌握勞動力。”

  朱元璋為這事愁了很久也沒想到好法子,聽到朱標說黃冊和魚鱗冊,有些遲疑。

  他認為很多事情和政策實行前都要進行反複推演和證實才能在全國推行。

  哪怕自己兒子說的。

  作為太子的少師,劉伯溫自然不能袖手旁觀,上前對老朱恭敬道:“陛下,臣以為太子說的這方法可以一試。”

  李善長看了眼劉伯溫,心中道:這事情成不成,還得陛下拍板。太子畢竟少經驗,怎麽可能他的法子就能用。劉伯溫啊劉伯溫,當個太子少師還能耐了。

  一時間,以胡惟庸和李善長為首的表示質疑,而劉伯溫和宋濂還有呂昶認為朱標說的法子可以試試。

  老朱對李善長說的也是理解的,自己從開國前就開始在想這個問題,一直沒有頭緒,隻當朱標是想替自己分憂。

  便示意朱標說下去。

  “父皇,可讓全國各府縣編製黃冊,110戶為裏…………一裏中的110戶,按丁糧多少為序編為一冊,冊中注明各戶姓名、籍貫、丁口、年齡、田地產業。

  ……黃冊一式兩份……布政司呈報給戶部的冊必須用黃紙做封麵。”

  朱元璋聽的愣住了,就連劉伯溫和宋濂他們也沒回過神。

  這下,李善長也聽的來了興趣,這法子確實不錯,解決了這些日子他們冥思苦想的難題。

  如果這黃冊方法絕對不是劉伯溫出的主意,看來這位太子殿下不僅僅溫文敦厚,確實有些手腕。

  “陛下,太子殿下所說確實是好法子,隻不過微臣認為這黃冊若真定製好,數量龐大,該如何儲存。”

  李善長瞪了眼胡惟庸,覺得他太自作聰明,說出這話。

  胡惟庸的提醒,朱元璋回過神問道:“標兒,你怎麽看。”

  “回父皇,兒臣認為可以在南*京後湖中心的幾個小島上建有幾個專門的檔案室,用來儲藏黃冊和魚鱗冊。”

  “皇城不好?為何選在後湖那裏。”朱元璋思索。

  “後湖四麵環水,可避免火災,況且這些湖心小島與外界聯係少,黃冊和魚鱗冊的保管不易受外麵的幹擾,是個收藏重要文冊的好地方。”

  朱元璋點頭,掌握了土地的占有情況,憑借黃冊,便可向黃冊名冊中的老百姓征勞役、攤派賦稅。

  “為防止由於人口、地權的變化所引起變動,我們可以每十年就調查一次戶口,並重新更製一次黃冊,叫做“大造。”

  老朱覺得,自己倒是想過類似於這一類的,卻沒有自家兒子想的這麽周到。

  看來這幾位老師選對了。

  宮道上,李善長看了幾眼四周對胡惟庸道:“太子可是大明日後的儲君,你今日提出的問題實在愚蠢。”

  “丞相,我是看不慣那劉伯溫得意,他雖然是誠意伯,可他如今成了太子少師,我實在是難咽下這口氣。”

  胡惟庸甩了袖子。

  “惟庸啊,你我是同鄉,對付劉伯溫需從長計議,皇後娘娘十分信任他,又是太子少師。不可亂了方寸,陛下欣賞你,就行了。”

  “丞相,太子剛才說的魚鱗圖冊你怎麽看。”

  兩人同行遠去,消失在宮道盡頭。

  ……

  ……

  “這魚鱗圖冊與剛才的黃冊製度有直接關係的冊籍。掌握土地占有狀況。全國各地去丈量土地,交賦糧一萬石的區域可為一區,把這一區裏的所有耕地編為一冊。

  並將這魚鱗冊中各田地的方圓形狀編上號碼,寫明四至、麵積和田主姓名,另外注明土地的性質、等級,臣認為可行。”

  劉伯溫邊說,邊把朱標剛才的方法寫在紙上,準備在研究研究。

  “微臣也認為,這黃冊以我大明朝的戶口為主,這魚鱗圖冊以土地為綱,兩冊互相印證,互為補充。將人口和土地全部網羅其中,妙。”

  宋濂搖晃著頭道,十分驕傲這是自己學生做的,和呂昶在那裏研究。

  朱元璋放下折子,看了眼劉伯溫他們幾個,隻見他們站在那裏有些驚訝。

  好在劉伯溫懂得多些,沒有太驚奇。不過,這個真有太子說的這麽厲害?

  關於黃冊和魚鱗冊,朱元璋命人推演,說第二日早朝繼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