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八章
作者:弘日昕      更新:2021-02-06 02:03      字數:2733
  太後故去,皇宮中一片慘白,生生的掩蓋了皇上登基時的喜悅之情。

  因太後生前並未移駕壽寧宮,皇上在太後故去後便把聖靈移至壽寧宮,停靈三日,以正太後之名。

  十四爺從皇陵回來,見到太後靈柩便嚎啕大哭,長跪不起。旋即又衝著雍正喊道,“母後故去,乃皇上照顧不周所致,母後之病並非不治之症!”

  皇上雙拳緊緊的擰了起來,斜盯著十四爺,眸光又朝著八爺移去,方把手掌放鬆,在太後靈前跪下道,“太後故去,實乃朕之過,乃朕未事先覺察太後病情,故此令太後沉阿反複,救治無效離世!朕有愧於太後!”

  皇上於靈前痛苦,大有自責之意。

  雍正話落,八爺抬眸盯了皇上一眼,旋即把眸光向十四爺移去,又低下了頭。

  雍正淚眼婆娑的道,“十四爺乃朕親弟,母後故去,心中哀慟理所應當,即使對朕不敬之處,法理之外亦要考顧人情,故此,朕秉承皇太後遺願,封十四弟郡王之位,以告慰皇太後在天之靈!”

  雍正此話一出,十四爺隻能緘默,八爺又抬眸盯了皇上一眼,連他也不得不佩服雍正這張人情牌用的好。

  壽寧宮中的哭聲此起彼伏,皇上哀慟非常,親自帶同皇後與眾妃嬪為先太後守靈。

  三日過後,便與先帝的棺槨一並奉移到皇陵安奉。

  太後喪禮期間,整個朝廷一片慘白,都在為太後的亡故忙活,誰也沒有心思打理其他事物,直到太後的喪儀禮畢,宮中一切方恢複了正常。

  太後的喪儀剛剛完畢,皇後便病了,皇上剛剛登基,沒想到宮中的事情一樁接著一樁。

  皇後病情幾番反複,又嚴重了一些,還帶動了原先的沉阿痼疾,不僅皇上為此事憂心,連熹妃也憂心忡忡的,為皇後侍疾幾日,皇後方稍有好轉,熹妃娘娘便在景仁宮召見了趙小翠。

  “給熹妃娘娘請安!”趙小翠步入景仁宮就向熹妃施了一禮。

  “快起來吧!”熹妃莞爾道,“坐吧!”

  趙小翠把熹妃做了一半的刺繡端起來看,笑道,“熹妃娘娘的刺繡進步很快啊,如今都繡的活靈活現了!”

  “是你指點的好!”熹妃輕輕的拍了拍趙小翠的揉夷,又從趙小翠手裏接過刺繡放在一邊道,“我今日請你入宮,不是要討教刺繡的事情!”

  “哦,有什麽事您請說!”趙小翠洗耳恭聽。

  “過幾天好像是清心寺的節慶日子,我想托你到清心寺進香,捐獻一些香油!”熹妃道。

  “托我到清心寺進香?”趙小翠奇道,“您自己不去嗎?清心寺一年一度的隆重慶典,您可是從來未曾缺席的!”

  “我是想去啊,可是去不了!”熹妃沉了沉,道,“你不知道,宮裏的規矩,妃嬪是不能隨便出宮的,否則就犯了宮規了!”

  “皇上剛即位那會子,您不是還到我的府裏找我嘛,如今怎的就出不了宮了?”趙小翠茫然不解的問道。

  “那會子皇上剛剛即位,還未正式登基,又加上太後諸多刁難,宮規一直都實施不了,皇後娘娘便按著我們在府邸時的規矩辦,我那是鑽了宮規的空子了,才得以出宮!”熹妃有些沮喪道,“雖然如今貴為妃嬪了,人身卻沒有在龍潛時那般自由了,即便是要回一趟娘家,也有很繁瑣的禮儀!”

  “原是如此!”趙小翠頷首道,“那沒事,這是宮裏的規矩,菩薩會諒解的!”

  “所以得麻煩你幫我跑這一趟!”熹妃笑著又拍了拍趙小翠的揉夷道。

  “熹妃娘娘,您太客氣了,哪裏是麻煩?”趙小翠笑道,“反正清心寺的慶典法會我是一定會參加的,隻不過順趟而已!”

  “好,這裏有銀元一百倆,那天你幫我捐獻到佛寺去!”熹妃從袖子中拿出一百兩銀元交給趙小翠道。

  “行!”趙小翠從熹妃娘娘手裏接過銀元,問道,“那您有什麽心願要祈求佛祖的嗎?”

  “有,有!這不正要告訴你嘛!”熹妃眉頭微皺,臉上不知不覺中起了一絲隱憂,道,“皇後娘娘也不知道是怎的,在龍潛時身體總是好好的,可自從皇上即位,搬到宮裏住之後,身體便是時好時壞的,如今太後的喪儀剛過,估摸著是過於勞累了,皇後娘娘的沉阿痼疾又犯了!”

  “所以,您想讓佛祖庇護皇後娘娘早日康複?”趙小翠若有所思的道,“皇後娘娘的身體問題,應該到皇家寺院去祈福的!”

  “我就想著清心寺的佛菩薩威靈,在這樣大的節慶日子替皇後娘娘祈福,隻願皇後娘娘福澤百年!”熹妃合掌默念片刻,方放開手掌道,“你也知道,如今還是皇後當著正宮,她又有把柄在咱們手上,若皇後有個好歹的,宮裏就屬年貴妃的位份最尊,其次還是齊妃,若論對兒子的鍾愛,皇上最鍾愛的還是福惠,這宏立的儲君之位可全是皇後娘娘替我撐著的!”

  “您顧慮的原來是這一層!”趙小翠莞爾道,“真沒想到您思慮的這麽周全!”

  “宏立還年輕,在這方麵也沒花多少心思,咱們做母親的總該替他著想的!”熹妃道。

  趙小翠頷首道,“您放心,我一定會全心全意替皇後娘娘祈福,隻願皇後的病早日康複!”

  ……

  乾清宮中,皇上召見了張大財,隆科多和年美瑤。

  皇上的神情緊鎖,似乎有什麽心事。他靜靜的敲著幾案,片刻後方環視眾人道,“朕想起當年眾兄弟爭儲之事,心中難安,朕不想朕的兒子們,又重蹈先帝朝的覆轍!”

  張大財拱了拱手道,“立太子乃皇上一人之事,還需皇上自行定奪!”

  隆科多道,“先祖時,乃由眾兄弟舉薦能者為君,唯至世祖朝時,世祖方力排眾議,以一己之願,立董氏剛出生之子為太子,但其中阻礙重重,先帝延續世祖規矩,立太子時,臣子中仍有異議者,唯先帝強行冊立太子為儲君,此法方從此定下!”

  他靜一靜抬眸看皇上道,“聽皇上之意是要更改此法麽?”

  皇上捋了捋下顎胡須道,“此法皇位繼承人雖定,卻非佳法,太子冊立之時,便以為儲君之位已穩,行為行事乖張,他又成為眾矢之的,然也無可避免眾兄弟覬覦儲位之事,最後還是出現了先帝最不願意看到的局麵!”

  年美瑤道,“不若皇上不立太子,並於眾皇子前公布,令眾皇子紛紛自覺儲位有望,爭相發奮!是以激發他們的鬥誌!”

  “年大人此提議,曆代先朝可有先例?”張大財若有所思的道。

  “若不立皇子,天有不測,豈不更要鬥一個你死我活?”皇上皺眉道。

  張大財道,“此提議亦是不佳,若能結合年大人之提議,又完善先帝的太子製度,便可趨向完美!”

  皇上抬眸盯著他道,“取二者之優合之?”

  張大財頷了頷首,拱手道,“皇上自可把儲君之人定下,隻是尚不公布是哪位皇子,待得皇上萬壽之後方由臣下取出即位人選的詔書,公布於天下!”

  隆科多讚同道,“此主意極佳,即可避免選中的皇子以為儲位已定,目中無人,狂妄自大,又可令皇子們知道皇上心中已有即位人選,隻要即位人選未曾公布,誰也都有機會,自然會令皇子們發奮圖強了!”

  張大財道,“臣提議,皇上的即位詔書分一式兩份,一份於眾人麵前藏於不易取之處,一份由皇上隨身攜帶,須得兩份詔書對上,選定即位人選,以防居心叵測之人串改詔書!”

  皇上滿意的頷了頷首,“正合朕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