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作者:弘日昕      更新:2021-02-06 02:02      字數:3276
  “咋地?我們娘家的東西就不算是咱們的東西麽?”雖然大柱子特意壓低了聲音說的,可是這話還是落入趙大妞的耳中,趙小翠還沒接口,趙大妞就接過話來道。

  張大富忙接口道:“不是這意思,回去咱們今天賺的銀子都要交給娘統一計算的,畢竟這些東西有些是大妞娘家的,有些是小翠兒娘家的,這親兄弟還明算賬呢,是不是還得算清楚才妥當啊!”

  “是啊,我們也在家裏吃飯呢,讓你們娘家出銀子,這於情於理就說不通了,你們說是不是?”張大財也接口道。

  趙大妞覺得他們說的在理,就沒再說話。

  趙小翠笑著接口道:“放心吧,都算好了,我們娘家就收了成本,今天賺的就是咱們家的!”

  趙大妞道:“咱們這攤位挺熱鬧的,原本咱們也跟柱子一塊上城裏做生意,以前是各做各的,如今成了一家人了,做起生意來更紅火也更熱鬧了!”

  “是啊,生意也好了很多了,你看人來客往的好不熱鬧呢!”趙小翠笑著道。

  “可不是,這品種多了,各種各樣需求的顧客也多了,光顧攤位的就更多了,有些人本來隻是想買柴火,看見土豆和地瓜的品色不錯,也買一些回去,有些想買土豆地瓜的,看見柴火就會想起家裏的柴火可能短缺,也一並買一些回去了,這生意自然就紅火了!”大柱子道。

  “咱們這兩樣東西還是相輔相成的,買了地瓜和土豆,無論是蒸煮炸炒烤全都離不開柴火,這土豆地瓜的生意好了,柴火的生意想不好都難!”張大富滿心歡喜的道。

  “恩,還真是不錯的生意經!”趙小翠向張大富和大柱子豎起大拇子。

  “這下收銀子肯定得收的手軟了!”大柱子笑的合不攏嘴。

  大柱子話音剛落,就傳來了張大財那個咋咋呼呼的聲音,“咋地啦,咋地啦,還聊上癮了?占著你們倆口子都在這裏膈應人是吧,留下我一個人忙的焦頭爛額的了,你們沒看生意這麽好麽?還在那嘰嘰歪歪的不肯過來幫忙啊?”

  “大財哥招架不住了!”趙小翠笑的合不攏嘴。

  “要甜蜜回家甜蜜去啊!”張大財的話音繼續傳來。

  “咱們快去幫忙吧,大哥該生氣了!”大柱子也忙碰了碰張大富的肘子道。

  ……

  忙活一整個上午,直到過了晌午才把生意做好,足足賺了有兩錠銀元,幾個人高高興興的收攤回家了。

  轉眼間兩個月的時光就這麽過去,不知不覺中,張大財和甄氏就在家中住了兩個月,直到京城裏來信相催,他們才決定回去。

  本來趙小翠是決定和張大財一起回去的,可是就在兩天前,張氏在得知張大財準備回去時,就把大柱子和趙小翠叫去說話了,說是咋樣也要等上一個月,等要趙小牛要上京城趕考的時候才一並回去。

  看著張氏半是要求半是懇求的模樣,趙小翠於心不忍,隻能跟苗氏商量之後留下來,等到趙小牛趕考的日子到了才一並去往京城。

  時間飛速逝去,轉眼兒就到了趙小牛上京趕考的日子了,這日夜晚,張氏留了趙小翠和大柱子在趙小翠的娘家住了一晚,趙小翠原先隻是想著回娘家看看張氏和趙大權,無奈張氏硬要趙小翠留下來和自己說話,說是京城的路途遙遠,一旦趙小翠陪著趙小牛去了京城,要見麵就並非那麽容易的事了,何況從小到大,趙小翠和趙小牛都不曾離開張氏身邊,張氏擔憂他們到京城裏人生地不熟的,雖然有大柱子陪著,可是愛子之心是人人皆同的,畢竟都是身上掉下來的肉,張氏牽掛這是理所當然的。

  京城的天氣比趙家村寒冷,趙家村雖然算是北方,畢竟還處在與南方的交界之處,這可比不得京城,雖然冬天已過,可是京城還是分外寒冷的。

  趙小翠和趙小牛第一回上京城,自然是沒有什麽經驗之談的,雖然張氏之前還刻意詢問了張大財夫婦京城裏的情況,可是,張氏依然不放心,她就怕趙小翠和趙小牛因京城天氣寒冷之故受了風寒,便讓趙小翠和趙小牛都多帶了幾件防寒禦冷的衣物保暖,這左收拾又收拾的,就收拾了滿滿一籮筐的衣物,她還上了張朱壽家裏一趟兒,讓苗氏也幫著大柱子收拾一整籮筐的衣物,加之趙大妞聽說趙小翠要去往京城,就死活也要一起去,張朱壽和苗氏商量後也答應下來,畢竟京城的發展總是比鄉裏要好,兩兄弟到了京城裏,有尚書大人的這一層關係在,要謀取出路總是容易一些的,張朱壽自年輕時最大的心願就是上京城裏發展,無奈自己是年歲大了,身體也有病,隻能把希望寄托在三個兒子身上。他內心想著,如今大兒子張大財娶了尚書大人的千金為妻,雖然地位比起原配所出的差一些,卻也是尚書大人的嫡親骨肉,如今也養在了嫡母膝下,這地位抬高不少了,張大財自己也考中狀元了,這前程自然是不用再掛慮了,他就想著自己的兩個小兒子也能上京城裏去發展,指不定因張大財這個裙帶關係的謀個一官半職,或者上京城裏發展生意,賺大銀子,到時候就是一門三傑,祠堂裏分豬肉也拿最肥的那一塊,自然顯得身份貴胄,他們也就光耀門楣,為祖上增添光彩了。

  苗氏聽著張朱壽念叨著,心裏也美滋滋的,但是唯一的缺點就是沒有一個兒子在身邊,在苗氏看來也是一件缺憾事。不過,兩公婆仔細商量之後,覺得苗氏的身體還是挺硬朗的,照顧張朱壽這樣的病秧子根本就不成問題,何況自從按著薩滿法師的指點衝喜之後,張朱壽的身體也漸漸有了好轉,如今也經常能自己下地走動了。

  張朱壽不想因自己個的身體問題耽擱兒子的前程,就拍板定下來,讓兩個兒子媳婦都一並去了京城發展。

  原本張朱壽這樣提議,張大富還不放心,他原本不想去的,可是張朱壽卻殷殷相勸,要張大富不要掛慮自己,全心全意去京城裏發展。

  張大富原本想讓張朱壽也一並去了京城寄居在張大財家裏,就找張大財商量,可是張大財夫婦都沒有開口,加上考慮到張朱壽的身體才恢複了一些,如果上京城裏難免會發生水土不服,萬一病情加重反倒不好了,他也看出苗氏照顧張朱壽的身體精力還是綽綽有餘的,就決定打消這個讓張朱壽一並去往京城的念頭。

  吳氏聽說張氏讓趙小翠在娘家住了一晚上,就讓趙大妞和張大富也回了娘家住了一個晚上,畢竟去了京城以後啊,想要再見麵都不知道是何年何月了。

  趙大妞的弟弟趙大棍,和趙小牛相差一歲,吳氏讓趙大妞的弟弟趙大棍也一並去京城發展,趙大棍卻不願意,原本趙大棍也跟趙小牛在城裏讀私塾,可是縣試的時候就落榜了,他就沒有考科舉的打算,原本吳氏的心願是要趙大棍去考科舉謀出路的,還是趙大妞勸了父母,說是什麽強扭的瓜不甜,幾番苦口相勸,趙大妞的父母才作罷。

  趙大妞想著,趙小牛也去了京城,家裏還是要留下一個身強力壯的男丁,有個重活兒啥的,才能給家裏的活兒幫襯一二。

  所以,趙大棍就依然留在村裏,趙大妞讓趙大棍得空的時候多去趙大權家和張朱壽家走動走動,畢竟趙小馬還小,張朱壽的兒子們又都沒在身邊,趙大妞的幾番相勸,趙大棍答應下來。

  是夜,趙大妞娘家,趙小翠娘家,燈都一直亮著,直到半夜三更了才熄滅。

  這也許就是兒行千裏母擔憂的最佳寫照吧,畢竟趙小翠和趙大妞,趙小牛都是第一回出遠門,苗氏經常不在張大富和大柱子身邊,也知道兩個兒子她沒在身邊的時候比較多,獨立性比較強,又有很高的適應能力,所以比較能放心的下。

  母親愛子之心都是一樣的,東收拾,西收拾的,就收拾了滿滿一籮筐又一籮筐的東西,原本是雇了兩輛馬車的,可無奈實在是放不下,張大富讓少拿一些東西,無奈張氏和吳氏死活不肯,實在沒辦法才又雇了一輛馬車。

  這一回上京城裏,趙小翠和趙大妞依舊同坐一輛馬車,趙小牛自己一個人坐一輛馬車,張大富和大柱子兄弟倆同坐一輛馬車。

  趙大棍坐在趙小牛的馬車上,送了有一段路程才從馬車上跳下來,向他們揮手告別。

  趙大棍和趙小牛也是從小到大的玩伴兒,雖然沒有趙小翠和趙大妞的感情那麽好,可是聽說趙小牛要去京城了,還是有些不舍得,雖然平常在一起玩的時候有些磕磕碰碰,可是趙小牛和趙大棍並沒有放在心上。

  京城的路途遙遠,從趙家村趕著馬車去往京城,就算是馬不停蹄的日趕夜趕的,還得半個月才能到達,何況他們並不趕時間,一路上走走停停,遊山玩水的,從趙家村到京城裏足足花了有兩個月的時間。

  為了節省銀子,他們晚上就在馬車裏將就著過,並沒有借宿到客棧裏。

  趙小翠內心感歎,在他們這個朝代,雖然並不富裕,但治安還算是好的,如果處於亂世,就害怕會出現什麽謀財害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