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一章
作者:紅小酥      更新:2021-02-05 12:12      字數:2153
  秋喜就一臉向往道:“聽說大海一眼看不到邊兒,真想親眼去海邊兒看看呢。”

  宋玥半垂著眼睛,看著秋喜和旁邊連連點頭的小安哥,扯著嘴角露出一抹柔和的笑道:“這也不是難事兒,明年開了春,咱們去一趟津門,不但能看海,還能吃開淩的魚鮮和肥蟹。初春的肥蟹最好,滿脂滿黃,一隻就能吃飽。”

  秋喜和小安哥立刻歡喜地跳起來,一邊一個抱了宋玥的胳膊撒嬌。

  正熱鬧著,林氏匆匆從外頭進來,一腳踏進來,目光在屋裏眾人身上掃過,又把到嘴的話咽住,隻悄悄給宋玥遞了個眼色。

  宋玥跟著她到了外間,林氏這才壓低聲音回稟:“安國公府送來了臘八粥。”

  宋玥微微一怔,立刻跟著林氏出來,一邊往前頭走,林氏又回稟:“冬生叔已經把人打發了,給了雙倍的大紅封。緊跟著又打發了青平去一趟,送了一份咱們熬的粥過去。”

  宋玥連連點頭,一路來到她住的正院,才看見放在房中桌上的一個極精致的紅色填漆食盒,打開食盒,就見裏邊放著一隻極精致的青瓷暖鍋子,下邊自帶暖爐,裏邊放棗核炭,上邊加蓋,這樣就能保證菜品、湯粥在遞送過程中不至於冷卻,宮中冬季傳膳、賜菜常用之物。

  宋玥墊了塊帕子打開暖鍋蓋子,就見裏邊盛著的粥果然有些不同,各色米豆幹果子不提,粥中還有各色鮮果雕刻而成的粥果兒,中間是用核桃栗子等雕成的小獅子,精細到鬃毛根根分明,圓眼大嘴威武中透著一股子憨萌。

  自從江寒升了職,每逢節日,江家都會給安國公府送一份表禮過去,安國公府也會有一份表禮回來,都是常規往來。

  臘八這種小節日,宋玥就沒往安國公府送粥,沒想到,對方竟給送了一份粥來。雖說冬生叔已經打發了青平補救,終究晚了些,不細究也就罷了……唉,希望不要生出什麽是非來。

  林氏看著宋玥的臉色,臉上的喜色斂了,斟酌著寬慰道:“咱們家是新進,人手又少,偶有疏漏,也算正常。”

  宋玥攤攤手,吐出一口氣來:“隻能這麽想了。這個……如此精致,倒令人不忍下口了,送到祠堂裏供奉吧。”

  臘八粥這天,不但要與鄰裏親朋互送粥品,要到祖先牌位前供奉,還要拿出一些來,放在庭院、園子中,供家禽、鳥雀取食。當然,一些樂善好施的人家會多熬一些粥,在門前施粥,供貧寒之家、叫花乞兒食用。

  江家沒在自家門前施粥,而是與穀、趙幾家一起,早早去玄妙觀裏施了米豆,由玄妙觀熬粥在山門外施粥。

  臘八粥的香氣似乎還沒散盡,大街小巷千門百戶之中,又飄散出各色美食的香味兒。

  年節似乎就在一陣比一陣濃鬱的香氣中,日漸臨近。

  臘月廿三,學堂裏正式放了年假,秋喜卻仍舊一大早就起來,卻沒有去西院練習騎射,而是看著周老太太牽著小安哥的手,去大廚房、小廚房,祭灶,送灶王爺上天言事。

  等小安哥拜完出來,秋喜湊上去笑著問:“恁把灶王爺的嘴粘住了沒?要是粘不牢,說了壞話可咋辦!”

  小安哥嘿嘿笑,道:“阿奶做得糖又甜又粘,一咬就把牙給粘住了,才不會說壞話。”

  對於過節過年這些講究,周老太太心最誠了,用的貢品、諸般,都是她親手、或者親自帶著做出來的才放心,斷不會為了省事花錢從外邊買回來的。

  宋玥對這些規矩、風俗不懂,索性借著事兒忙的顧不上,甩手都丟給老太太來操持。看著老太太一天天興頭頭地操持忙碌著,宋玥插不上話,隻每天悄悄叮囑徐氏和青禾,晚上給老太太燒水燙腳,又讓青禾帶著兩個小丫頭學了按摩推拿,每晚給老太太揉捏一番,緩解每天的疲勞。

  當然,也早早就與徐郎中定下了,每一個月上門給老太太請一次平安脈,確保康健。

  祭完灶王爺,年味兒更濃。

  繡坊那邊正式放假,宋玥打發了青平趕車過去,接了瀠卉和紫藤回家過年。

  周老太太看著氣度沉靜、從容的女子盈盈下拜,倒是沒了之前的嫌棄,笑微微讓人扶了,還實心實意地寬慰了兩句,說瀠卉受累,過年放假就好好歇歇。

  瀠卉曲膝應了,又回身從紫藤手中接過一個包袱,捧上來,是她給老太太和太太、姑娘、哥兒做的幾件衣裳,用料做功自然是精致好看無比的,讓人看了就挪不開眼。

  秋喜向來對針線刺繡不感興趣,看了這等手藝,也禁不住動了心。偷偷給宋玥說了,宋玥自然支持,得空兒給瀠卉說了,過完年,秋喜和穀家大姑娘清芳、趙家大姑娘文瑜一起,每天下午去繡坊學一個時辰針線。

  期間,宋玥也當著周老太太的麵兒詢問過曲瓶兒,隻不過,這位對針線女紅一貫地不感興趣,隻說自己更願意學一點兒灶上手藝,於是宋玥樂得她不跟秋喜多接觸,由著她挑了小廚房,跟著徐氏和另兩外廚娘學手藝去。

  瀠卉答應了秋喜跟著學刺繡,還主動提議,學刺繡先學畫,有了繪畫基礎,繡出來的東西才更精妙、更靈動。

  宋玥自然沒話說,秋喜知道了,直接拿了自己在學堂裏畫的畫去了閑雲居。

  瀠卉回到江府,就每天早晚到榮煕堂請安,卻並不留下用飯,就帶著紫藤回閑雲居,知禮卻不生事的模樣,倒是讓周老太太對她的惡感褪去更多,甚至暗暗生出一兩分欣賞來。

  知道秋喜跟著瀠卉學習繪畫、刺繡,周老太太就打發了青禾往閑雲居走一趟,送了筆墨紙硯繪畫染料過去,一同送過去的還有二十兩的束脩銀子,並約定好,這是臘月正月兩個月的,以後,每月十兩束脩銀,隨月例發放。

  這是正經把瀠卉當成先生了,秋喜也很知禮地改了稱呼,不再叫瀠卉姐姐,而是改成了先生,陶先生。瀠卉自己說本姓陶,卻沒有說本名,宋玥和周氏也沒有細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