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七章
作者:紅小酥      更新:2021-02-05 12:12      字數:2153
  宋玥連聲應著,笑道:“還是阿奶考量的周到。我想了一路,都沒定下。”

  因為這裏的糧食產量低,許多人還吃不飽飯,本朝有限酒令,抑製大量消耗糧食的釀酒業。每年釀造的酒有限,價格高不說,而且想大量買酒也不容易。

  宋玥出麵買酒給全家送去,還真是最合適。並非她虛意奉承婆婆。

  說完全家大郎的婚事,自然又說起全金花的婚事。她沒問全都有,但從金梁那裏已經知道了,那門親事已經黃了。偏偏那一家人無恥的很,親事黃了不說自家的問題,四處說全家攀了貴人發了家,看不上鄉下小子了。甚至說,全家姑娘準備送進城裏的老爺,做小去了。

  周氏聽得臉沉下來,擺擺手不讓宋玥揉捏了,端端正正坐了片刻,開口道:“俺之前還尋思著,咱們根基薄,認識的人少,婚姻大事不好隨意牽扯。如今這般,俺那點兒顧慮倒是可以丟開了。金花是個好姑娘,全家也都是淳樸厚道的人,遇上這麽個坎兒,咱們也該拉一把。”

  宋玥點頭應著。

  周老太太沉吟片刻道:“恁索性打發金梁回去一趟,把他姐姐接進城來住些日子。”

  “阿奶,全家大郎婚期在即,是不是等他……”宋玥提醒。

  周氏擺擺手,道:“不用。全家大郎這婚事早就鋪排著了,到了這會兒,該備下的必定都齊全了,剩下的,不過是招呼往來、接應招待,自然有本族本村的鄉親們幫襯著。金花一個大姑娘,這些事都用不上她,倒是親戚往來人多口雜的,免不了有那心地不正的嚼舌頭,甚至有那混賬的能問到金花臉上……那是何等煎熬!索性接了她來,避開些,眼不見心不煩……”

  周氏細細說著,宋玥聽得連連點頭,道:“正好,咱們家要給全家送賀禮,也不用金梁那小子了,我打發林嫂子走一趟,順便把全家兩姐妹都接來住些日子。”

  周氏沉吟著點頭:“這樣好,就這麽辦吧。”

  轉天,宋玥從相熟的酒樓購買的幾大壇酒就送到了府上,宋玥把林氏叫來,與她說了全家的事情,讓她過去仔細看看情況,若是無事,送了酒就回來。若是金花確定憔悴消瘦,就接了她姐妹回來。

  林氏應著,又建議道:“太太前兒不是還說,繡坊那邊人手還不夠嗎?與其接了全家姑娘來咱們家裏住著,倒不如接了她們到繡坊裏學一學手藝,學些針黹女紅本就極好,又有年齡相仿的小姑娘們在一處,也能開懷一些。”

  宋玥沉吟片刻,點頭應著:“恁先把人接來,我問問再說。”

  金花之前來,也幫著周氏做過針線,針腳是不錯,卻也隻是個工整勻稱而已。繡坊裏教的主要是繡工,金花不用做繡娘掙錢,年齡又偏大了,讓她去繡坊……與學繡活兒相比,宋玥更願意把金花帶在身邊,帶著她學一學當家理事,或者學一點兒做生意的事兒。

  畢竟,若由她和周氏掂對,給金花尋的婆家必定不是赤貧的,不說家業殷實,也得是衣食無憂的,買個小丫頭或者婆子伺候著,小日子才算過得去。若是能自己開個小鋪子,做個小買賣,經濟獨立起來,那日子才更好過。

  林氏答應著,叫了胡大套車出城,往全家去了。

  全都有夫妻自然是歡喜無限、感激無限的,謝了又謝,又張羅著殺雞做飯,招待林氏和胡大吃飯。

  林氏也不推辭,打發了小丫頭去廚下幫襯著全金花整治飯菜,她與全家大娘在屋裏說話兒。

  從全家大郎婚事的鋪排,自然地說到金梁在鋪子裏如何得用、如何長進,自然而然地,話題又轉到金花身上。

  “大姑娘真是個難得的,又穩重又周全,生的也好,俺們老太太、太太說起來,都是讚不絕口的。”林氏先是誇了一番。

  全家大娘自然要客氣謙虛幾句。不過,她一個莊戶婦人,不太擅長應酬,隻客氣道:“哪有恁說的那麽好,當不得。”

  “俺們太太看人的眼光是極好的,她說個好字的,那必定是極好的。”林氏笑著補了一句,也不等全家大娘再客氣,就笑著道,“俺這次來前,老太太還特意囑咐了,說讓俺問問全家大娘,若是家裏能走開,就讓俺接兩位姑娘回去住幾天,說是許多日子沒見著兩位姑娘了,想得很。”

  全家大娘愣了一瞬,隨即心裏就猜到了原委,必定是大女兒婚事不順被江家老太太、太太知道了,這才說讓人接金花過去的。

  心裏又酸又軟,很是感動著,全家大娘卻沒敢一口應下,和林氏客套兩句,找個借口從屋裏出來,尋了全都有把這事兒說了,請當家的拿個主意。

  全都有隻是猶豫了一小會兒,就垂著眼悶聲道:“去吧,讓金花姐倆去江家住幾日……”

  既然當家的這麽說了,全家大娘就放了心,回去給林氏答複了。然後,自己去廚下做飯,讓大女兒帶著小女兒去收拾一下衣裳行李,準備跟著去江家。

  全都有看著匆匆走開的妻子,眯縫著眼睛,突然有了些想頭兒:若是江家掌櫃的能幫著操操心,幫著閨女尋一門合適的親事……別的不說,掌櫃的手底下幾個小子就都不差,比如張家大郎、宋家大郎……

  秋冬季,辣椒和白菜蘿卜收上來,正是江家作坊最忙碌的季節,作坊那邊的偏門前,天天大排長龍,都是送貨、出貨的馬車,等著裝車、卸車。

  天氣漸漸寒冷,宋玥不忍看那些趕車的挨凍遭罪,就讓人在偏門外搭了一溜兒三間長棚,放了幾張榆木桌和長條凳,供那些車夫們坐著歇息,也能避避寒風,逢上下雨下雪的,也能有個容身之處。

  這一天,作坊裏正好出了一批醬油,各家訂了貨的酒樓、腳店早早拿了訂單子過來提貨。

  醬油這東西沉重,又是瓷甕盛著,怕磕怕碰的,搬運裝車都不敢大意了,速度自然就慢一些,這眼瞅著臨近申時了,還有十幾輛大車等在作坊門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