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雲靄步初建奇功
作者:單淩心      更新:2021-02-04 02:33      字數:3161
  淩墨非開始就沒有對璿棄有半分小覷,但還是沒有想到居然隻是剛開始,自己就受了傷。

  不容淩墨非多想,心力便又感受到了後方有一隻箭矢向他疾速飛來。

  淩墨非趕忙提起靈劍氣向後一劈,但卻是如劈到一塊玄鐵一般,不但沒有劈開這道箭矢,反而自己還受到了反震之力,手臂有一些酥麻。

  不過好在這一劈也並非徒勞無功,至少那箭矢偏離了方向,同時淩墨非也知道了絕不能僅憑凝聚而出的靈劍氣與這箭矢直接碰撞。

  要知道淩墨非的魄資質與靈一樣,都是先天滿脈,至尊之資。這也就是說能夠讓淩墨非一劍劈下,反震有酥麻之感,這箭矢的委實已經絕非雲蕩中期,而是到達了雲蕩後期的境界。

  這讓淩墨非不禁暗暗心驚,心想:果然之前我能夠越境戰鬥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從現在的情況來看,越境戰鬥,有手就行。

  就在淩墨非覺得越境戰鬥是極為正常之事時,心力忽然又感應到了有兩支箭矢一前一後從一條直線上向自己襲來。

  淩墨非定睛一看,眼前卻根本沒有半分箭矢的影子,唯有一道道極其細微的空間漣漪,在空中稍稍泛起。

  好在淩墨非的心力一直強大的是個謎,所以這才能夠憑借心力準確判斷箭矢襲來的位置。若是換成同境之人,此時早已成為璿棄的箭下亡魂。

  此時甚至淩墨非都可以閉上眼睛來和璿棄戰鬥,因為眼睛在與璿棄的戰鬥之中可謂基本沒什麽用途。

  一般人閉上眼睛就會成為“瞎子”,但此刻的淩墨非閉上眼睛不會,若是收回心力,那才會成為名副其實的“瞎子”。

  當然也不是說眼睛就沒有用了,心力若是一直觀察遠處,那麽定然會消耗極大,這樣一來若是真到了戰鬥之時,反而心力處於虛弱狀態,那麽自然是得不償失。

  所以說平常之時,一般的修士都是以心力籠罩身旁的一定範圍,更遠處便是眼睛大顯神通的地方了。當然自身帶有領域或者掌握了領域的修士除外。

  而且有一些術法就是與雙眼有關,威勢還絲毫不弱。作為人們收納萬物之器,眼睛絕非隻是裝飾而已。

  淩墨非以心力觀察到那兩隻破空而來的箭矢,因為知曉不可直接接觸,且沒有“太行山雪鶴劍”加持過的劍氣隻有雲蕩境中期的威力,根本阻擋不了這兩箭,所以淩墨非便隻能施展雲靄步暫避鋒芒。

  同時淩墨非的手中“太行山雪鶴劍”迅速起手,隻有率先將劍氣加持到雲蕩後期,這一戰才有接下去的可能。

  “陰陽魂訣”的三式或許可以迅速快速這場戰鬥,但淩墨非卻不願意這一術法過早暴露,與靈魄氣一樣,“陰陽魂訣”也是淩墨非始終捏在手裏的殺手鐧之一。

  而且“陰陽魂訣”還有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得確認自己的心力要強過對方。而判斷他人心力強弱的方式,淩墨非目前除了“陰陽魂訣”外唯有一式“風雪三歸劍”有著如此效果。

  但“風雪三歸劍”這種術法一旦使用了一次,後麵的人就一定會牢牢防備這一式,那到時候感受到的他人魂之強弱,也難以判斷其究竟如何。

  有很多招式在這種情況之下,注定了隻有第一次出現才能夠發揮奇效,因為後來的參戰者對淩墨非在先前戰鬥中所使用招式一定都會有所防備。

  正如現在,璿棄早就在淩墨非與金立的戰鬥中知曉了淩墨非能夠憑借“太行山雪鶴劍”來提高劍氣的威勢,甚至可以在最後憑借劍式意境的結合,來使到雲蕩大圓滿的招式。

  為了防止這些變故發生,璿棄一見到淩墨非施展雲靄步並揮出“太行山雪鶴劍”之時,便身形於淩墨非四周的各處一閃而逝,隨後就有七支箭矢帶著破空聲向淩墨非襲來。

  這七支箭矢在空中泛起的漣漪隱隱形成一個如勺子般的形狀,連帶著開始的兩隻箭矢,堵住了淩墨非一切可以逃竄的方向。

  這七支箭矢在淩墨非的心力感應之中,便更為明顯,謠言如黑夜中的七盞明燈,也如天上的七顆北鬥之星。

  這七箭,正是璿棄的成名之技——“北鬥連珠”。在“北鬥連珠”之前,一般都還會有這一根箭矢,所以璿棄常常用這“北鬥連珠”與先前一箭形成包圍之勢,讓對手逃無可逃。

  淩墨非目前麵對的就是這樣的局麵。四麵八方都是璿棄的箭矢,無論是往哪一方向看都有著微微泛起的空間漣漪。

  且在淩墨非的心力感應之中,北鬥連珠隻要命中一箭,就會如吸鐵石一般吸引另外的六支箭矢,也就是說中了一箭就好似中了七箭;而就算是剩下的最後一邊也不好過,那邊的二連箭正如欲飲血的幼獸嗷嗷待哺。

  使出這北鬥連珠對於璿棄來說也並不輕鬆,所以璿棄於刹那間射出七箭之後,便停在了一旁稍加休憩,恢複冥氣,同時看著淩墨非陷入困局。猜測這淩墨非是取舍後挨二連箭呢;還是有著躲開北鬥連珠其餘六箭的信心直接麵對北鬥連珠。

  箭矢在空中飛過的速度極快,轉瞬便到達了淩墨非的麵前。璿棄睜大了那一雙綠油油好似鬼火的眼睛,想要知道淩墨非的選擇。

  然而隨後他所見到的一幕,卻是讓他這睜大了的眼睛變得更大,真就如兩盞懸掛在黑夜中的燈籠一般。

  威勢是眼前的一幕,讓璿棄萬萬沒有想到。淩墨非不僅沒有挨北鬥連珠,甚至連那二連箭都沒有傷害到淩墨非,甚至連一絲一角都沒有沾到!

  隻見在那北鬥連珠與二連箭交錯之處,淩墨非竟是化作了一片雲煙,在這雲霧之中,他整個人的體型都變小了,變得隻有正常體型的十分之一大小。

  其實別說是璿棄了,就連在場的重任都看得目瞪口呆,因為在他們的印象之中,從未見過能夠讓人體型發生變化的術法。

  就算確實有,那也是在玄乎得比他們修行者還要玄乎的仙俠小說裏,但那“法天象地”也隻是讓人變大啊,咋的這還能變小呢?

  除此之外便隻有一些魅士才可以變化身形了,但魅士除非是有什麽機緣,不然都隻能定一次形,定了形後便隻能在本體與定形之間變換,難道淩墨非還能是一尊原型是人形的魅士不成?這也是無稽之談啊。

  至於為何絕大多數魅士與混沌獸都將唯一可以定形的機會用在了人形之上,這便與大道契合度有關了。

  除了某些天生本體就是大道契合的神獸,人形可謂是與達到契合度最高的形態了,甚至傳說中三大至高神的基本形態也是類人形。

  在人形之下,一些本體與大道契合度不高的魅士能夠能容易的感受到天地達到,從而提高修為。

  至於為何不幻化另外一些與天地大道契合的神獸模樣,自然是因為他們沒有膽子了。曆史上也並非沒有這麽做的猛“人”,但最後他們的結局要麽是被那一族神獸親自追殺而死;要麽就是因為被別的修士當做真的神獸追殺而死。無一幸免。

  當然與天地大道的契合一方麵原因,另一方麵則是因為靈魄界的靈修魄修,以及冥界的冥士,這兩大世界的修士基本上全部都是人形,那麽魅士若是不幻化為人形總是會有一種格格不入之感。當然保留一些本體的特征,總是無傷大雅。

  據說靈修、魄修、冥士都沒有重新塑形的方法,唯有魅士隻要開始修行就可以得到那麽一次塑形機會的原因,就是魅士之至高神明魅,擔心自己一脈的修士在別的世界中被視為異類,這才特地在混沌之中添加了這一法則。

  所以在場的眾人都十分詫異,不隻是詫異淩墨非躲過了北鬥連珠與那二連箭的包圍,更是詫異淩墨非居然能夠讓身形變小。

  而淩墨非如今還不能長久保持體型縮小的狀態,隻是躲過了那九箭的包圍便恢複了身形。

  至於淩墨非為何能夠縮小身形,原因便在雲靄步之中,隻要將雲靄步修煉到了小成,便可以將自身的體型縮小到十分之一,這在雲靄步的開篇便有介紹。

  而淩墨非如今雖然仍處於入門的境界,但好在經過長久趕路與逃跑的嫻熟使用,使得淩墨非可以短暫的掌握雲靄化芥子,從而縮小自身的體型。

  因為這項本事用在一般的趕路與逃跑之中都毫無裨益,所以淩墨非也就一直沒有使用過,直到適才那千鈞一發之際,這一項一直沒使用過的本領,竟在第一次使用便發揮了奇效。

  璿棄見淩墨非用奇奇怪怪的方法破解了北鬥連珠後,立即身形再次瞬間消失,躲過幾隻飛來的雪鶴,出現在淩墨非的身後。

  隨後隻見灰色鬥篷如被大風刮起一般劇烈抖動,而那枯木弓則是弓弦緩緩拉伸,甚至拉彎了枯木弓身,趨向滿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