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先禮後兵
作者:木魚冰      更新:2021-03-15 16:13      字數:2215
  “我們是附近村民,家中已無餘糧。望各位小兄弟給我們一些糧食,我們絕無冒犯之意。隻是山中能吃的食物已難尋覓,我們實在走投無路。才來此處尋糧!”帶頭婦女對木柵欄裏,手執長矛的士兵說道。

  先禮後兵,這是她兒子回家探親。與她說得最多的詞,她有問兒子什麽意思。他兒子對她說道:“先用言語感化對手,若對手執意戰。便奉陪到底!”

  “此乃軍糧,無聖上旨意。誰也不能從此處拿走一粒糧食!”手執長矛的士兵,對木柵欄外的中年婦人說道。

  一位年邁的老爺爺站了出來,對裏麵士兵說道:“孩子,你也有家人。若他們家中無吃食,活活餓死!你忍心嗎?”

  士兵想到家中父母、爺爺奶奶,他轉身入糧倉。扛著一袋糧食岀來,另一士兵打開木門。他將糧交給民眾,民眾含淚道謝!“謝謝!”

  其他士兵亦是肩扛糧,送給前來尋糧的民眾。民眾對所有士兵彎腰說道:“謝謝你們!你們心地善良,會有福報降臨!”

  士兵撫起彎腰的老爺爺,說道:“爺爺,我受不起你如此大禮。外麵冷,拿著糧回家吧!”

  民眾高興拿著糧回家,一位年輕士兵愁容滿麵的說道:“若是皇上知曉我們拿軍糧給民眾,恐會下旨處死我們!”

  “你能拿起手中長矛,殺死這些前來要糧的老人、婦孺嗎?”另一中年士兵,對年輕士兵說道。

  “不能!”年輕士兵脫口而出,而後又道:“我手中的長矛隻殺敵人,他們都是浩瀚國人。我怎能殺自己國家良民!”

  若他們是為非作歹的惡人,他會毫不猶豫將他們擊殺!可他們不是!

  鳳峽山,楓葉閣內。軒名澈驚覺不妥,她的纖手直接觸碰他的皮膚。他未戴麵具,剛才下閣樓找廚娘做補血食物。廚娘喚他閣主,忙鬆開她的纖手。

  雙手撫摸著自己臉,臉上真的是自己皮膚。

  李柔見他這般,笑著拉下他的雙手。“旭風在你暈迷時,已將你是銀麵。告知了眾人!”

  “本王想自己親口告訴你,卻被旭風破壞了!”軒名澈不開心的說道。

  “當時閣中人擋住我們,不想我們入楓葉閣。旭風迫不得已才說出你是銀麵的!”她將當時危險情況吿知,希望他??要因此而怪旭風。

  “他不是可以假扮銀麵嘛!”軒名澈脫口而出。

  李柔不開心的放開他的手,嘟嘴說道:“怪不得銀麵有時給我的感覺不一樣,原來是旭風扮的!”

  顧不上自己不開心,忙哄著她。“本王偶爾難脫身,隻好讓旭風扮銀麵傳達任務。以後本王提前告知,可好?”

  原來她亦不能逃脫被人一哄,心情便由雨轉晴。之前她一直無法理解,為何前一刻兩人還吵得不可開交。男方放低姿態,輕柔哄幾句。女方便心情愉悅的挽著男人,兩人一起開心離開片場。

  如今她理解了,隻要是自己喜歡之人。或許他不出言相哄,她亦會自己哄自己。然後又粘著他吧!“好!”

  浩瀚國皇宮,眾臣站在大殿內。袁永之對坐龍椅上的軒名風稟報,“皇上,守軍需的士兵需嚴懲!他們拿軍糧送給民眾,現在軍糧所剩無幾。一但開戰,我軍將不戰而敗!”

  “眾愛卿,此事應如何處置?”軒名風問向殿內所有大臣,他需集思廣益。此事牽扯民眾,若處置不當。恐造成無法預估的後果!

  “事以至此,皇上不如下旨嘉獎送軍糧的士兵。必竟軍中眾多士兵,皆是這些民眾的孩子!”兵部尚書站出來,對皇上說岀自己的見解。

  袁永之忙否拒此提議,他拱手對軒名風說道:“皇上,若按兵部尚書之言。對犯軍法的士兵還下旨嘉獎,其他士兵眼中還有軍法嗎?”

  “兩位愛卿所言均有理,朕亦難決擇!”軒名風問向其他竊竊私語的大臣,“其他愛卿可還有妙計?”

  兵部尚書是想用嘉獎之策,安撫軍中士兵。讓他們知曉朝廷善待他們家人,讓他們心悅誠服為國家守住邊境。

  丞相主罰,是想警告所有士兵。軍法是不能違背!

  其他大臣均停止商議,丞相一派的人。當然力挺丞相,一位文官站了出來。“皇上,臣亦覺丞相言之有理!若不處置私放軍糧者,其他士兵紛紛效仿。軍法將蕩然無存!”

  另一位文官覺得兵部尚書,言之有理。他站出來,拱手恭敬的說道:“皇上,臣覺兵部尚書言之有理。若處死發放軍糧的士兵,恐引來收軍糧民眾的不滿。萬一他們聚在一起反抗朝廷,恐難處置!”

  袁永之忙出言辯駁,他道:“處置區區百名違反軍法士兵,那有劉大人所言這般嚴重。劉大人這是在危言聳聽!”

  軒名風頭痛的看著殿內的大臣,爭論不休。卻沒有一個穩妥處理此事之法!不悅的離開龍椅,他需要安靜的地方。仔細思量!

  眾大臣依舊在殿內爭辯,互執不同意見。嚴然未知龍椅上的皇上,已離開大殿。一位大臣說道:“請皇上聖裁!”

  眾大臣紛紛站回自己位置,低頭等侯皇上選擇。久未等到皇上回複,偷偷抬頭觀望。龍椅上空蕩蕩的,眾大臣失落的退出大殿!

  三位年輕官員結伴同行,劉姓文官說道:“吳兄認為,何種方式處理。更為妥貼?”

  吳姓官員邊走邊道:“在下認為應恩威並施,士兵私自用軍糧救助民眾。於軍法而言該罰,於情理而言該賞!可功抵過,死罪免去。處五十軍杖!”

  “吳兄有如此妙計,殿內為何不向皇上奏明?”劉姓文官不解的問道。

  “劉兄才入朝為官,還沒摸透官場生存法則!”王姓文官對劉姓文官說道。

  “劉某愚鈍,還望王兄指點一二!”劉姓文官停下腳步,拱手向王姓文官行禮。

  “比我們官大的官員,未曾向皇上獻出良策。即使我們心中有良策,亦不能直接向皇上進言。應私下向上級獻策,方能不被上級打壓。而失了官,或被調去閑職!”王姓文官,將自己領悟的官場生存之道。悉數吿知劉姓官員,若不是與他關係不錯。一般人他還不會傳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