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7章 朱熹
作者:青史盡成灰      更新:2021-08-12 14:16      字數:5577
  兵部尚書劉子羽在半月之前,剛剛辦了六十大壽,他知道朝廷有規矩,便是官家都不會輕易做壽,因此隻是邀請了寥寥幾人。

  ??首相趙鼎,樞相張浚都派人過來賀喜,就連曲端都派人過來,送了一份厚禮,至於和劉子羽關係最好的嶽飛,沒法脫身,隻能派兒子嶽雲過來,以駙馬之尊,前來拜壽,也算是給足了劉子羽麵子。

  ??隻不過在席間,最耀眼的年輕人卻不是嶽雲,而是劉子羽身邊的一個小夥子。

  ??他叫朱熹,乳名沈郎。

  ??酒宴之後,劉子羽特意留下了嶽雲,把朱熹重新引薦給嶽雲,並且說了一番肺腑之言。

  ??“老夫花甲之年,執掌兵部也快十載了。樞密使張相公無論年紀,還是手段,都遠勝於我。加之近年身體也不好,我有意告老還鄉,優遊林下,過幾天安生日子。”

  ??嶽雲悶著頭,沒有說話。

  ??他的情況有點特殊,世人皆知嶽雲是嶽飛的長子,是趙桓的女婿,但是卻很容易忽略,這位駙馬爺還跟太子趙諶走得很近,甚至幹脆說,嶽雲和趙汾,屬於趙諶的左膀右臂,一文一武,兩根台柱子。

  ??有了這層身份,嶽雲就注定了屬於下一代的人物,沒必要在朝堂上有什麽表現。

  ??像兵部尚書這種高位,可不是嶽雲能置喙的,多說一個字,都是過格。

  ??不過好在劉子羽也清楚,他沒有繼續說下去,而是話鋒一轉,對嶽雲道:“我退歸林下,不在乎自己的親子,唯獨擔心這孩子。”

  ??他再度把朱熹拉過來,向嶽雲介紹。

  ??朱熹今年剛十幾歲,生得身材魁梧,氣宇軒昂,尤其是在右眼下麵,有幾顆痣,好事者就說這是北鬥七星。

  ??眼下生星,這是宰相才有的地位,日後必定能宣麻拜相。

  ??當然了,別人不會憑空讚許逢迎。

  ??朱熹的確有些了不起的地方,他很會讀書,五歲的時候,就開始學習孝經,而且這位小神童還在封麵上寫下“若不如此,便不成人”的話語,堪稱誌存高遠。

  ??朱熹的父親叫朱鬆,曾經在吏部幹過,在幾年前朱鬆病死,他臨死的時候,就把朱熹托付給好友劉子羽。

  ??劉子羽對待朱熹到了什麽地步呢?

  ??他親自掏腰包,給朱熹建了座二層書樓,讓他在裏麵專心讀書。

  ??而且劉子羽還動用自己的關係,幫朱熹尋找各種書籍,包括最新的著作……一句話,才十六歲的朱熹,已經算是滿腹經綸,裝了一肚子學問了。

  ??劉子羽對朱熹的程度心知肚明,十分喜愛,甚至收為義子。

  ??他堅信此子日後畢竟不可限量。

  ??劉子羽想致仕,他最掛心的就是幹兒子朱熹。

  ??要是在幾年前,憑著劉子羽的份量,大可以直接把朱熹推薦給趙桓,在皇帝身邊辦事,日後的前程自然不用說。

  ??可是現在卻是不行了,劉子羽隻能想辦法走嶽雲的門路,從女婿入手,接近老丈人,走一條終南捷徑。

  ??劉子羽想得很好,可他有點低估了嶽雲的耿直。

  ??“劉世叔,最近幾年,天下太平,官家勤於內政,官吏任用越發有了規矩。有學問不一定能當好官吏,想要入仕,不如走科舉之路,從州縣起家,積累資曆本事,自然有大展拳腳的時候,水到渠成,總好過揠苗助長。”

  ??這話一出,劉子羽頓時老臉通紅……他是的確疏忽了,眼前這小子可是嶽飛的兒子啊!劉子羽隻能咳嗽,掩飾尷尬。

  ??正在他想要岔開,隻當沒說的時候,朱熹竟然深深一躬,主動開口道:“朝廷百官自然是要按照規矩升遷……隻是不知道太子殿下的行台,還有燕王的治下,也是如此?”

  ??嶽雲笑了,他看著年輕的朱熹,朗聲道:“行台要和蠻夷打交道,燕國苦寒,你一個白麵書生,未必能受得了,還是不要為難自己了。”

  ??又是一盆冷水,讓嶽雲沒有想到的是朱熹居然沒有氣餒,而是繼續道:“白麵書生未必不能輔君報國!當下就是個最好的機會。”

  ??嶽雲眉頭挑動,沉吟了片刻,緩緩道:“什麽機會?”

  ??朱熹朗聲道:“駙馬,官家廢除古已有之的宦官,難道不是千載難逢的機會?”

  ??嶽雲緊皺著眉頭,遲疑地看向朱熹,這小子還不到二十歲,他是信口雌黃,還是真看出了機會?

  ??劉子羽兩手一攤,也沒了主意,他隻說要把朱熹推薦給嶽雲,卻沒有預料這小子會自作主張,不按套路出牌……要是尋常人,劉子羽早就嗬斥了。

  ??無奈他實在是太喜歡朱熹了,就隻能看著他表演。

  ??“嶽駙馬,曆代主張釋放奴仆,善待百姓的明君賢臣所在多有。無論是文景之治,還是貞觀之治。都有釋放奴仆,充實戶籍的舉措。可曆代到了最後,都不免名門大族,藏匿丁口,豢養奴婢,成為為禍一方的巨室,這裏麵的緣由駙馬可曾想過?”

  ??嶽雲笑了,一個遠比自己年輕的家夥,居然要給自己上課,也著實有趣。

  ??“你有什麽高見?”

  ??朱熹笑道:“高見談不上,隻是一點淺顯道理罷了。說到底,還是上行下效,將心比心。官家能廢除宦官,從宮裏清除了奴婢。試問天下還有誰敢豢養奴仆?難道他們比官家還要尊貴?”

  ??“自古以來,宦官為禍,所在多有,秦朝有指鹿為馬的趙高,唐代有宦官亂政,廢立天子,把持神器。曆代苦心焦思,無不想要徹底解決宦官之亂。本朝約書算是很嚴格的,可到底不如官家的這一手高明,徹底廢除宦官,這可是值得載入史冊的大事,甚至還要勝過光複燕雲!”

  ??朱熹喜氣洋洋說著,卻不提防,嶽雲的臉色漸漸嚴肅了。這小子也不會說話啊,光複燕雲可是我爹的壯舉,怎麽?廢除宦官,就比這個還了不起?

  ??朱熹看出嶽雲的遲疑,他朗聲一笑,隨即伏身道:“駙馬,自從廢除宦官這一刻開始,我大宋疆域之內,可以宣稱萬民如一,再無貴賤之分……駙馬還以為這是個小事?”

  ??嶽雲深深吸了口氣,麵色漸漸凝重,忍不住思索起來。

  ??廢除宦官,大家夥的注意力還是放在朝局變化上麵,尤其是力量對比,權力如何重新劃分……

  ??可是讓朱熹這麽一說,做事讓嶽雲悚然一驚。

  ??嶽雲也讀過一些書的,所謂孔孟之道,也是懂一些的,儒家的核心是講禮儀的,孔聖人也是希望禮樂教化,複興周禮,從而天下大治,百姓安康……老夫子還為此奔走一生。

  ??很顯然,儒家思想有很多好東西,不然也沒法千年不衰。

  ??可是在種種主張背後,儒家有一個問題,他們是講究等級的,是有尊卑的。

  ??最典型的例子便是儒墨之爭,墨家主張愛無差等,施由親始,以兼愛攻擊儒家的仁愛,說儒家虛偽。

  ??當然了,儒家的反擊也很犀利,孟子就攻擊墨家,說你們把自己的父親等同別人的父親,都一樣對待,這豈不說是對待自己的父親沒有了特定的尊重,這不就是無父嗎?既然無父,必然無君,所謂墨家的主張,自然是大逆不道了。

  ??毫無疑問,儒家贏得了勝利,成為了顯學,其餘百家之學逐漸消失。

  ??隻不過這事情還能不能仔細推究一下呢?

  ??儒家攻擊墨家的話術,有沒有漏洞呢?

  ??其實還是有的,所謂兼愛,一視同仁,不是說你給自己的爹一碗肉,也要給別人的爹一碗肉吃……子女孝順父母自然是可以的,也是天經地義的。隻不過要問的是,自己的爹,和別人的爹,在人這個維度上,是不是平等的?

  ??地位可以不同,但人格尊嚴也有差別嗎?

  ??不知道墨家先賢想過這個問題沒有,可儒家卻是想過的,而且給了答案,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所以在儒家的視角下,人和人是不一樣的。

  ??雖然也有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的說法,但是曆代在“民告官”這件事上,老百姓都是吃虧的。

  ??國法如此,宗法就更是如此了,幾乎掌握了宗法大權的族老,可以予取予求,生殺予奪,不用擔負任何罪責。

  ??說來說去,任何一門學問都是很博大的,都可以有無數種解釋。

  ??單純討論理論本身好壞,半點意義都沒有。

  ??關口是要弄清楚自己是什麽東西,站在哪個位置上……你要是一個普通人,認同儒家的愛有差等,認同宗法規矩,認同長輩可以支配你的一切,當你被綁在祠堂,接受毒打的時候,大約就不要祈求青天大老爺救命了。

  ??畢竟你的選擇就是自己主動走上供桌,充當祭品,怪不得別人了。

  ??其實再看看那些打著複興傳統文化旗號,極力把孔孟之道,甚至三從四德請回來的人,處在什麽地位上,也就心知肚明了。

  ??當你接受貴賤差別的時候,當你仰望上位者,希求一點恩賜的時候,如果來的是某些福報,那隻能說求仁得仁。

  ??“再無貴賤,再無貴賤……”嶽雲念叨了兩邊,突然驚問道:“既然如此,儒家之說,隻怕要土崩瓦解,千年顯學,怕是要換一換了。”

  ??朱熹卻是搖頭,“駙馬,你把事情想簡單了……往後的儒者大可以不講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隻講見賢思齊,講三人行,必有我師。”

  ??嶽雲大詫,脫口而出道:“那還是儒家之學嗎?”

  ??朱熹聽聞大笑反問:“莫非駙馬以為二程之學,是孔孟正統嗎?”

  ??嶽雲大驚失色,直到此刻,他對這個年紀輕輕的朱熹,有了不一樣的認識。

  ??“你這是大逆不道!”

  ??朱熹坦然一笑,“駙馬,在下隻是想想罷了,官家才是真正做這事的人!”

  ??“你?你誹謗官家!”

  ??朱熹斷然搖頭,“沒有,絕對沒有!駙馬,這幾年在下都在苦心讀書,我記得早些時候,官家便讓衍聖公修書,主張平均田畝,仁愛百姓;隨後呂好問呂相公也在修書,他著重製定律法,在各種量刑上麵,也強調不論身份,人人一致。”

  ??“隨後還有新的氣理之說,排斥鬼神,批駁輪回……又推行教化,鼓勵進學讀書。前些時候,官家推翻了登州阿雲案,處死了一個殺死孫女的祖父,這是在強調男女一致,推翻宗法。”

  ??“如今又廢除宦官……一路走來,官家始終如一,看不明白的不過是凡夫俗子罷了!”

  ??嶽雲驟然變色,朱熹梳理的這些事情,全都是對的。

  ??甚至嶽雲知道更多,比如說趙桓喜歡用人民取代臣民,不就是明證嗎!

  ??隻是直到廢除宦官之前,大家還都覺得趙桓隻是約束官吏,隻是說說而已。畢竟在這套儒家綱常之下,得利最大的就是趙官家自己。

  ??哪有自己跟自己過不去的?

  ??可是經過朱熹的點破,讓嶽雲驚駭非常,或許自己的嶽父就是那個與眾不同的人吧!

  ??“朱熹,你年紀不大,卻能想到這麽多東西……看起來劉世叔真是教導有方啊!”

  ??在一旁聽著的劉子羽都傻了,他對天發誓,這些話真不是他教的,他也不知道,朱熹在這幾年都幹什麽。

  ??你不好好學詩詞歌賦,道德文章,瞎琢磨這些事幹什麽?

  ??對於義父的疑問,朱熹隻有苦笑。

  ??生逢大世,還是隻想著當官,隻想著一時的榮華富貴,那格局未免也太小了吧!

  ??既然猜到了官家的意思,就該大刀闊斧,勇往直前。

  ??他還記得當初虞允文也是大膽上書,才成為天子心腹,後來又在太子身邊做事的。

  ??有珠玉在前,他怎麽甘心落在人後!

  ??嶽雲長長出口氣,隨後衝著朱熹一笑,“看起來是一定要讓你見見官家了。”

  ??終於能真正走上終南捷徑了,年輕的朱熹分外激動,一張小白臉都漲紅了。

  ??他反複思量,不斷演練,自己見了官家,到底要如何應付?

  ??這段時間,的確事情太多了,哪怕是嶽雲出麵,也足足過了半個月,才見到了趙桓,很湊巧,這時候嶽飛接管了皇宮。

  ??他也略微遲疑,但是並沒有攔著嶽雲。

  ??就這樣,朱熹出現在了趙桓麵前。

  ??而趙官家也是滿臉笑容,詢問道:“朕聽聞一句話,叫餓死事極小,失節事極大,你意下如何?”

  ??朱熹頓時一怔……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