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8章 富民之策
作者:青史盡成灰      更新:2021-07-28 17:41      字數:4236
  網 ,宋成祖</a>最新章節!

  ??趙桓說出讓幾個人商議的話之後,這三位好半天都沒動彈,包括首相趙鼎在內,就那麽傻傻坐著,完全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咳咳!趙桓輕咳了一聲,趙鼎驟然一驚,慌忙道:官家,臣,臣似乎有些糊塗……官家的意思,可是要下放一些田賦土地?

  ??趙鼎的聲音竟然有些顫抖,要知道自從趙桓登基以來,一直不斷收權,尤其是對待兵糧兩項,更是從來沒有放鬆過。

  ??這位竟然會鬆手,莫非太陽從西邊出來了?

  ??趙桓沉吟道:“朕的確有這個意思,隻不過地方情形還要仔細斟酌,不隻是給些土地,朕要通盤考慮,拿出一個最終結果來。

  ??趙鼎見官家的確有這個意思,也是心中感慨,他為相時間也不短了,算是幹了一些事情,可有什麽了不起的政績,也遠遠達不到。

  ??說句不客氣的,這一次的事情,很有可能成為趙鼎任內最大的政績。

  ??意識到這一點之後,趙鼎整個人都有點沸騰了。

  ??強忍著激動,返回了政事堂,趙鼎立刻布置,派遣精兵強將,弄清楚地方情況,準備擬定出一整套的方略……

  ??趙鼎忙活,趙桓這邊卻也有他的辦法,趙桓交代劉晏,讓他把牛英叫到京城來。

  ??“官家,臣給官家磕頭了。

  ??趙桓看著這個二百多斤的大力士,也萬分感慨,讓他趕快坐下,又給他弄了碗熱乎乎的蓮子羹。

  ??“從一個知府變成了縣尉,心裏頭沒有怨氣吧?

  ??牛英慌忙搖頭,“沒有,真的沒有!他感歎道:“臣,臣知道自己是什麽東西,別說知府了,就連這個縣尉臣都當得很不好。

  ??趙桓笑了,“好不好朕心裏有數……你這幾年一直在東明縣(蘭考),那塊就在五丈河下遊,幾次黃河決口,都會淹到東明,這塊的百姓苦啊!朕把你派過去,是想讓你照顧百姓,給大家夥一條活路。這也有幾年的時間了,你能說說心得不?

  ??“能!牛英毫不猶豫道:“官家,要讓臣說,臣覺得隻有一樣,稅太重了。

  ??趙桓頓了頓,問道:“是稅重?還是徭役攤派太多?

  ??牛英猶豫少許,咧嘴道:“都有!

  ??趙桓輕歎了口氣,有些話還真不是誰說都行的,文官抱怨稅重,趙桓肯定不信,可牛英說了,趙桓就不能不信。

  ??君臣兩個一問一答,趙桓神色凝重,漸漸的,有了明悟……東明縣離著開封很近,算是均田落實非常好的地方了。

  ??可即便如此,太平年景,老百姓也僅僅是餓不死罷了。按照當下的田賦,當地百姓需要交納三成產出,再加上免役錢,一些徭役攤派,平均負擔在五成左右。

  ??“官家,夏稅和秋稅之前,百姓都極為艱難,有人要賣糧換錢,交納田賦。可這時候糧價最低。如果是交納糧食,又要雇傭車馬……偏偏此刻車馬價錢最高……臣,臣一怒之下,發配了好幾個車馬行的東家,結果別人知道臣不好惹,都跑到其他州縣去了,在百姓那裏,臣也沒落下好。

  ??牛英竟有些低落。

  ??本意再好也不管用,老百姓還是要看實實在在的利益。

  ??眼下的稅率其實要比豐亨豫大的時候高很多,老百姓的負擔也不輕……所幸是沒有地主在中間盤剝,加上土地又是自己的,老百姓還能忍受,可要說民生多好,那也未必!

  ??“百姓就隻能種田嗎?沒有別的辦法?

  ??“沒有!牛英搖頭,“官家,除了糧食之外,別的東西朝廷也不認啊!

  ??趙桓又是一驚,旋即又歎了口氣。

  ??地方上民生艱難……除了稅率沉重之外,還有一點更為重要,那就是當下的硬通貨隻有錢和糧食,最多加上南方的絲綢。

  ??如此一來,就逼著老百姓拚命種糧食,不敢放過一寸土地……結果就是黃河兩岸,盡是農田,根本沒有別的東西。

  ??“你瞧著,這幾年的水災可算嚴重?

  ??“嚴重,每年雨季,泥水就跟土龍似的,往黃河裏麵灌,大塊大塊的土地,還有不少莊稼,都被洪水衝走了,等水退了,老百姓就坐在地頭哭……臣,臣也沒有別的辦法。

  ??牛英痛心疾首,竟然忍不住要哭了。

  ??趙桓眉頭微皺,大宋的農村出了什麽問題呢?

  ??用個很讓人糟心的詞匯,那就是人口陷阱!

  ??從立國到現在,一百多年,加上不抑兼並的國策,使得土地的承載已經到了極限……大戶兼並了七成的田畝,百姓淪為佃農,隻能終年勞作,拚命種糧食,交地主田租,承擔苛捐雜稅,最後剩下的一點,連口糧都不夠。

  ??整個大宋境內,幾乎把能開墾的土地都給開墾了。

  ??除此之外,人口增加,需要的柴火也與日俱增,結果就是森林覆蓋率迅速下降。

  ??失去了植被保護之後,水旱災害變得更加嚴重。

  ??農田產量下降,不得不開墾更多的田地……由此形成了惡性循環。

  ??人口增加,土地兼並,超出承載能力,生態破壞,統治崩塌,起義遍地,大肆屠戮……人口下降,生態恢複,重新進入穩定周期。

  ??很多人都講王朝周期律背後是人地矛盾……這個說法有些簡略了,或者說不夠精準,真正的矛盾是人和生態承載能力的矛盾,不是簡單的人口土地對比。

  ??趙桓推行了均田清丈,硬生生靠著改革,截斷了土地兼並……可生態的破壞已經超過了極限,人口還在增加,大宋的崩潰依舊會到來,隻不過稍微推遲一些時間罷了。

  ??“朕所謂的勵精圖治,還隻是裱糊罷了。

  ??趙桓輕歎口氣,隨後對牛英道:“如果朕減少了一些稅賦,百姓能鬆口氣,他們會怎麽辦?

  ??牛英稍微遲疑,就說道:“臣,臣以為百姓會種些桑麻,畢竟衣食住行,衣還在食前。

  ??“那除了桑麻之外,還有別的嗎?

  ??牛英沉吟道:“要看有多少餘力了。

  ??趙桓想了想道:“你看這樣,百姓每家要有十棵桑樹,十棵果樹,再有一片菜地,還要能養一些雞鴨牲畜,需要留出多少田地?

  ??牛英聽到這話,先是一喜,老百姓能達到這個程度,大多數人都會滿意的。牛英認真算了算,“官家,每戶至少要給留三兩畝地,甚至還要更多才行。臣唯恐會影響朝廷的歲入啊!

  ??趙桓搖頭,“歲入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光是盯著收上來多少錢,豈不是成了盤剝百姓,敲骨吸髓了?

  ??趙桓語氣輕鬆,“咱們辛辛苦苦打跑了金人,不就是為了有朝一日,能夠讓百姓過得更好嗎?總不能舍本逐末吧?

  ??牛英聽懂了趙桓的意思,頓時大喜過望,這位官家從來都不會讓人失望的。

  ??“臣代百姓叩謝天恩!

  ??……

  ??農村不隻是給朝廷提供糧食和民夫……農村本身是複雜的,多樣的,百姓的生活也是可以多姿多彩的,同城市一樣,農村也有百工百業,不能把農民全都局限在農田裏,除了種莊稼,要有更多的選擇!

  ??趙桓直接在邸報上麵拋出了看法,熟悉趙桓的人都清楚,官家這一次絕對是認真的。

  ??民生是個很複雜的事情,絕不隻是糧食產量一個標準……在金人大軍壓境的情況下,餓不死人就是最後的底限,可現在情況變了,老百姓也需要更多的享受。

  ??家家戶戶除了種田之外,還要有自己的菜園子,有桑樹,能夠織布,要穿好看的衣服,要養殖家禽家畜,隔三差五,要能吃上肉蛋。

  ??在剛剛擊敗金人的時候,趙桓就提出過,要讓老百姓能吃上豬肉。

  ??可當時隻是說說,想落實並不現實。

  ??此刻趙桓卻是找到了思路。

  ??要在農田之外,給老百姓留出更多的空間。

  ??“國家富裕與否,不是隻看歲入……現在朝廷歲入超過了兩億緡,可地方民生依舊艱難,這是我們需要正視的問題。不要忘了,隋朝府庫豐盈,積累無數,可天下百姓卻一起造反,落了個二世而亡的下場,教訓不可謂不慘重。

  ??“朕可以接受歲入暫時降低,尤其是中原地區,田賦要削減至少一半以上……還要鼓勵百姓種植果樹,種植桑麻,表現突出的,可以給予獎勵。

  ??“還有,地方上百姓要進行經營,朝廷可以提供貸款,利息一定要低,甚至可以無息。

  ??趙桓說到這裏,突然有人站出來,胡銓驚慌道:“官家,莫非要重新推行青苗法不成?

  ??“不隻是青苗法!趙桓很幹脆道:“要向民間增加貨幣供應……隻有民間的錢財充裕了,老百姓才不會因為急著變現,受到盤剝。這個借貸的事情,可以讓康國銀行參與其中,避免強迫。

  ??胡銓見趙桓語氣堅決,隻能把剩下的話咽回去……隻要不是強行攤派就好。

  ??禦史台都沒話說了,政事堂這邊自然是舉手讚成。

  ??趙鼎甚至心領神會,對著趙桓道:“官家,這一次不隻是減少田賦,還要給百姓分配一些菜地,這部分土地不用計入糧田,不用繳稅。是不是可以把族產義田,也這麽分了?

  ??趙桓欣然點頭,趙鼎果然是明白自己的心意。

  ??“可以分,但是也要保留一些,可以用這部分土地辦作坊,開鐵匠爐一類的。至於地租,可以算計地方收入,由百姓決定去留。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