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 舉家移民
作者:青史盡成灰      更新:2021-07-11 20:01      字數:4274
  網 ,宋成祖</a>最新章節!

  ??趙桓的書法別說跟他爹比,就算是和趙構比都差得很遠,他一般不會給臣下寫字的,可一旦寫了,這個含義就完全不同了。

  ??天恩加身,林景貞隻覺得戰栗惶恐,絲毫不敢高興。

  ??“官家,臣,臣唯恐受之有愧!

  ??趙桓微笑,卻是無意收回。

  ??“林卿,你能不能說說,這些年福建可有往外遷移的,情形怎麽樣……也好讓朕心裏有數。

  ??林景貞下過攻克,自然對答如流。

  ??“回官家的話,向北遷移,或者前往荊湖等地,也就不消多說了……眼下福建子弟多往嶺南遷徙求生,還,還有些去了安南。

  ??“安南?趙桓沉吟道:“這個朕怎麽聽聽說過?安南的情況如何?這些人還有往來嗎?

  ??“不多了。林景貞老實道:“安南路途遙遠,又不是大宋治下,去了形同海外棄民,背叛祖宗,有些家族聲明,凡是這類的忤逆子,都不許返回家園。

  ??“不妥!

  ??趙桓立刻搖頭,“去了海外,該盼著他們心向朝廷才是,怎麽好主動切斷關係?

  ??林景貞滿臉為難,“官家,其實也是有下情的。

  ??“講,如實講!

  ??“是這樣的,不少出海謀生的都是亡命之徒……他們或是在海上為非作歹,或是投靠安南,反過來搶掠中原。將他們逐出家族,也是免得被牽連。

  ??趙桓吸了口氣,眉頭深鎖,坦白講麵對海外的移民,哪怕到了後世,也存在一個難題。說起來是希望能心係故國,造福故鄉。可又接受不了離心離德,背後捅刀子。

  ??如何保持海外移民的忠誠,是個很值得推敲的問題。

  ??“林卿,去安南和嶺南,有什麽不同?你知道多少?

  ??林景貞想了想,道:“官家,安南到底是遠了一些,又不是大宋境內,實際上隻有一些亡命徒才回去安南搏一搏,相比之下,去嶺南的多是家族遷徙,比如在那裏經商種田,站穩了腳跟,就把家人接過去,開枝散葉,光大家族。

  ??趙桓點頭,又問道:“那衣冠南渡,可也是舉家遷徙?

  ??林景貞笑道:“其實不隻是家族,有些地方是一個村子,一座塢堡,成千上萬人一起遷徙。若是沒有這麽多人,有哪來的械鬥?

  ??趙桓又沉吟了片刻,他這才問道:“這麽說,衣冠南渡,遷居過去的不光是青壯,老弱婦孺,各種手藝人,甚至是鄉親好友,都會一起遷徙了?

  ??“嗯!林景貞點頭,“或許有人是獨自過去的,但隻要安頓下來,都會陸續接家人過去的。大多數的世家,都會如此。

  ??趙桓終於用力點頭,露出了恍然大悟的表情,甚至有點雀躍了。

  ??這個問題差不多解開了。

  ??移民大約有兩種,其一,就是實在是活不下去了,亡命南洋,遷居海外……這種以單獨的個體為主,且幾乎九成九都是男性。

  ??他們到了海外之後,安頓下來,也可能通過努力,過上不錯的日子。但是這樣的人,多數娶當地妻子,開枝散葉,入鄉隨俗。

  ??說他和家鄉有多少感情嗎?

  ??有或許有,但是別忘了,他們是過不下去才出來的,因此在心裏潛藏了一份怨憤。

  ??這樣的情形,繁衍了幾代之後,雖然他們還是漢人,但是對中原王朝又能有多少感情?甚至但朝廷南征的時候,這幫人還會幫著當地的兵馬。

  ??更糟糕的是他們幹脆慫恿亂七八糟的力量,劫掠搶掠中原,無惡不作,甚至變得比純粹的外國人還可惡。

  ??相比之下衣冠南渡,又是另外一個故事的。由於是大族遷徙,通常男女老少,都要跟著,鄉親鄰裏也追隨前後。

  ??這樣一來,他們就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社區,每一個家庭也都是完整的。

  ??男人打拚,女人相夫教子……他們傳承了完整的中原文化,接受的也是係統的交易,衣食風俗能夠很好維係。

  ??這樣的人,從小到大,就認同中原,徹徹底底把自己當成漢人。

  ??試問他們和那些移民後代相比,情況能一樣嗎?

  ??說來說去,就一個關鍵,移民必須考慮實際情況,不是你把人送出去就完了,還必須考慮人員組合搭配。

  ??信不信,假如趙桓直接弄了一百萬個壯丁,跑去高麗,大概率不是開疆拓土成功,而是形成了一個亂源,這幫青壯會拿起武器,搞不好反過來造大宋的反,這就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林卿,你們林家能挑頭遷居百姓……朕有幾個要求……其一,盡量是夫妻一起遷居,一些老人也要跟著出去。如果因為身體不好,實在是遷居不了,也不用擔心,朝廷會出錢出力,幫著養活。移民之中,必須要有相當比例的完整家庭。要把宗廟祠堂帶過去,要把學堂帶過去,要把咱們的忠孝仁義,禮儀教化帶過去!

  ??“我們要做的不隻是再造福建,而是再造海外中華!文明的根不能斷了,優良的傳統不能丟了。唯有如此,久後的海外之地,才能真正養熟,真正成為中華樂土,不然就算拿下再多的土地,也都是暫時的,士兵能站住不夠,農戶能站住也不行,唯有文明習俗站穩了,形成了一個整體,才能真正永遠成為中華之地!

  ??趙桓可沒有胡說,漢唐都在河西走廊站穩了腳跟,可那時候畢竟是駐軍為主……當安史之亂以後,唐朝的武功不行了,河西也就漸漸失守了。

  ??雖然有歸義軍試圖努力過,也有不少漢人前赴後繼,維護這一塊浸透了祖先熱血的沃土……但是隨著最後白發蒼蒼的老戰士死去之後,漢家在這裏的痕跡就被抹掉了。

  ??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遼東,兩漢,大唐,都在遼東有大批的漢人,建立郡縣,甚至廣種麥菽,糧食都能自給自足,但是隨胡人遷徙,霸占了遼東遼西之地,再經過契丹的二百年統治,遼東還剩下多少漢人呢?

  ??就算有,也和契丹、渤海人無異了。

  ??所以暫時侵占一塊土地不難,移民幾十萬,也不是難事……真正難道是把文化擴展過去,移風易俗,徹徹底底同化。

  ??這不也就是趙桓跟大石講的那些玩意嘛!

  ??像他那種一戶一個金幣的玩法,又怎麽可能長久占有西域呢?

  ??當然了,耶律大石是沒有辦法,他們契丹真沒有太強大的文化可以傳播,他也沒有那個力量能夠強推。

  ??畢竟這種事情,就算趙桓來做,都相當勉強。

  ??唯有如此,林家的舉動才讓趙桓如此受用。

  ??“除了這四個字之外,朕打算讓林家子弟入武學,你也該提一下了,加同平章事,入政事堂吧!

  ??趙桓語氣真誠,沒有半點試探和敷衍。

  ??宣麻拜相的成就,就在眼前。

  ??林景貞稍微沉吟,竟然跪倒拒絕。

  ??“官家,臣家中買下土地,是為了鄉親父老,此事或許有功朝廷,但是臣卻不能因此受賞。更何況臣受了賞賜,也不免有人胡亂揣測,說是臣拿鄉親的性命,換自己的前程。如論如何,臣不能如此。

  ??“你怕有人說閑話?趙桓帶著責備道。

  ??“臣,臣怕壞了官家大事,也怕壞了再造海外福建的善意。總而言之,請官家體諒。“

  ??趙桓略微沉吟,被拒絕了總歸心情不太好,尤其是對方拒絕的還這麽理直氣壯。甚至透露出一層意思,在南方,朝廷的形象,還真是不那麽太好。

  ??“罷了,罷了……朕不幹涉就是了,也免得好心辦壞事。

  ??林景貞磕頭謝恩,轉身回去之後,立刻給家中寫信。

  ??這一次移民的事情,再也不能小覷了。

  ??九牧林家,完全動了起來。

  ??林景貞的兄長和弟弟,還有家中的子弟,紛紛前往各處農村,跟大家夥講述道理。

  ??凡是人多地少,生存艱難的,都可以報名,出海的船隻,有福建海商出,糧食由大家夥捐助,到了高麗之後,也不會不管大家夥,建房子,圈占土地,耕田種糧,乃至日後的糧食銷售,都會有人想辦法,幫著解決困難。

  ??“大家別擔心,這就是尋常的搬家而已。

  ??為了證明這一點,九牧林家的三房,八房和九房,一共三支,共二十八口,連同兩百多名親族,也要一起出海,踏上前往高麗的海路。

  ??林景默已經不年輕了,作為這一次林家出海的大家長,他先是率領所有人要出海的族人,去林家祠堂拜祭祖宗。

  ??隨後在眾人見證之下,分了一炷香,又取了一抔土。

  ??再從林家族長手裏接過一份家譜。

  ??“高麗全羅林家新堂口,名曰新福堂……所有出海林家子弟,務必忠心朝廷,仁愛孝親,兄友弟恭,勤學不輟,耕讀不息……三年一次,回鄉拜祭,訴說經曆,不可辱沒祖宗,不可令林氏蒙羞!

  ??林景默帶領著林家子弟,跪在地上,鄭重磕頭。

  ??“林家子弟林景默,謹遵教誨,旦夕不敢忘卻!

  ??說完,接過族譜……九牧之家,有三房要出海了。

  ??家人分別,背井離鄉,暗暗哭泣的人可不少……正在這時候,突然有人急匆匆跑來,告訴大家夥一個驚人的消息,官家來了!

  ??“林卿,朕跟你坐船從天津到了福建,親身體驗了一次,海上雖然苦,卻也不是九死一生,朕稍微安心一些。

  ??林景貞微微紅了臉,“官家如天之德,臣五體投地!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