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擠兌朝廷的下場
作者:青史盡成灰      更新:2021-07-06 17:08      字數:4401
  網 ,宋成祖</a>最新章節!

  ??建個銀行並不稀奇,稀奇的是拖到現在才建立銀行……新的軍製,新的金融,新的商業模式……這些東西綁在一起,是分不開的。

  ??你一個穿越者不搞這些,就跟不當文抄公差不多,屬於和自己過不去。

  ??趙桓能挺到今天,隻能說他是真的謹慎。

  ??“大相國寺也是有功的,至少他們推廣了錢引,讓天下的商賈都接受了這個新鮮的東西。

  ??戶部尚書陳康伯跟在趙桓的身後,亦步亦趨。

  ??眼下趙桓治國,已經形成了慣例。

  ??通常情況下,是政事堂總攬庶政,要做多少事情,具體時限如何,都在政事堂有一本賬,每個在京衙門都有。

  ??諸位尚書大人就跟領作業的小學生一樣,拿了作業本,回去落實,然後再交作業……與此同時,禦史台會盯著作業的成色,如果哪位尚書幹糊弄公事,就會被彈劾。

  ??隻要還不差的製度,在運行初期,一定是高效過人的。

  ??結果就是諸位尚書頭疼不已,每天就跟上刑場似的。

  ??有些百年痼疾,甚至是千年痼疾,他們上哪裏一下子解決?

  ??解決不了,就要在政事堂會議上接受批評。

  ??好容易熬到了尚書高位,半步宰執的大能,被人這麽修理,著實不舒服。

  ??不過再看看宰執諸公,像趙鼎,李若水以下的的重臣,貌似也不怎麽舒坦。

  ??他們是負責跨部衙的政務……比如張浚就接了長城建造,軍屯設立,學堂推廣,發展畜牧業這幾項橫跨工部、兵部、禮部和戶部的職責。他每天忙得腳不沾地,頭暈眼花。

  ??相比起張浚,李若水的任務單一了不少,但是卻更讓人吐血……他負責治理黃河!

  ??沒錯,趙桓終於有精力向黃河發起挑戰了。

  ??說到底,黃河是個人地水三者的矛盾。

  ??人口壓力,逼迫農民不得不開墾土地,多種莊稼,而植被損耗造成水土流失,洪災不斷,糧食減產,迫使開墾更多的土地……

  ??這玩意就是個死循環,在農業時代,一旦開啟了,就止不住,更不要說還有小冰河期的氣候加成。

  ??最終的結果,大約就是“三馬擇一。

  ??隻不過趙桓有個不錯的窗口期,金人南下,造成北方人口大量難逃,黃河兩岸出現了大片的無人區。

  ??毫無疑問,兵連禍結,這是一場災難,可人口減少,也確確實實讓治理黃河有了希望。

  ??加上趙桓推行均田之後,隨即建立了嚴格的戶籍製度。

  ??這套體係建立起來之後,趙桓給老百姓提出了要求,每個村子,要嚴控外來人口,同時保持水土,不許過度開荒,以免毀了好容易到手的家園。

  ??這條策略在目前看來,是相當有效的,畢竟老百姓不願意更多人來分享土地,而且他們對自家田地的愛護程度,遠超想象,絕大多數人都能認真履行。

  ??不過趙桓也清楚,再有十年八年,每一家生兒育女,農田不夠用,自然又會到四海無閑田的地步。

  ??到了那時候,再講道理,再下旨意,就沒什麽用了,必須拿出真正的利益交換。

  ??所以說,趙桓手上大約有個十年機遇期。

  ??而趙桓給李若水的任務就是在十年之內,在關中廣泛種植樹木,恢複林區,在下遊想辦法疏通水道,建立起泄洪區,遷移一些城市人口……總而言之,要探索出一條治理黃河的有效措施來。

  ??“聖人出,黃河清。若是能在朕死前,看到黃河清澈,也就死而無憾了。

  ??官家的一句話,落到了李若水的頭上,那就是一座結結實實的大山。

  ??李相公算是倒了黴,一年之中,有大半年都在外麵跑,去探查水文,去老百姓家裏了解情況,詢問老農,去武學和太學,尋找懂得治水的人才。

  ??忙到了最後,李若水在寫名字的時候,忙中出錯,寫了個李治水。

  ??一下子就傳開了,這位李相公索性真的改名了,就叫李治水!

  ??還就不信了,治理不好黃河!

  ??朝中諸公,輕鬆的沒幾個,像總攬全局的趙鼎,基本上就住在值房,十天半個月,回不了家裏。

  ??隻不過大家夥雖然身體累,心裏卻還是輕鬆的。

  ??因為誰都清楚一個道理,千百年的曆史上,能專心幹事,不用受到掣肘的,也就是那麽有限的寥寥時光。

  ??整個大宋朝,除了趙匡胤的那十幾年,基本上就在扯皮了,後麵更是翻燒餅,不停折騰。

  ??好容易有個做事的時間,正好大展拳腳,隻要幹成一件,就能流芳百世。說句不客氣的,哪怕大宋朝完了,他們還能在青史留名,受後世敬仰。

  ??天時地利,隻要有點能力,誰又能坐失良機?

  ??趙官家對待主要的政務,都是如此分配。

  ??不過一些特殊情況,就需要皇帝陛下親自來抓了。

  ??諸如用兵,諸如對外,也諸如錢引!

  ??“官家的話,臣不敢苟同,將錢引的功勞盡數歸於大相國寺,這不公允,官交子早就推行了,隨後還有錢引,如何能把天功歸於大相國寺?

  ??趙桓微微含笑,“陳尚書,你就別琢磨著趕盡殺絕了,大相國寺也的確幫過朕的忙,給他們一條活路,難道不成麽?

  ??陳康伯繃著臉道:“官家既然挑明了,那就請恕臣狂言……僧人經商,還打算以商亂政,本就該嚴懲不貸,死有餘辜。萬不該有縱容之心。

  ??又是個耿直的,趙桓有點招架不來,唯有不言。

  ??倒是陳康伯,他把話又拉回來了。

  ??“回官家的話,臣倒是以為,此時想殺大相國寺的不是朝廷,而是那些豪強大戶!

  ??趙桓不動聲色,突然幽幽道:“包括鄭家嗎?

  ??陳康伯略遲疑,就反問道:“王子犯法,可與庶民同罪?

  ??趙桓嘴角上翹,不客氣道:“罪加一等!

  ??瞬間,陳康伯無話可說,必須緩緩了,

  ??畢竟鄭家牽著鄭太後,鄭太後牽著趙佶……即便不考慮趙佶,她也是前朝皇後,趙桓的嫡母,半點不顧及,怕是不好吧?

  ??“沒有什麽好不好的,你要是覺得投鼠忌器,就讓太上皇寫個手諭,說明他現在幡然悔悟,大義滅親,越發明白,對待皇親國戚,更需要嚴厲執法,大宋優先雲雲……

  ??陳康伯翻了翻眼皮,徹底無語了。他都開始同情趙佶了,攤上這麽個兒子,是真的半點臉皮也不剩啊!

  ??“臣懂了官家的意思,現在倒是隻剩下一件事,那就是如何維護住錢引的威望,不至於受到大相國寺牽連了。“

  ??沒錯!

  ??從這件事情一開始,大相國寺就是注定被碾碎的渣渣,沒有半點懸念!

  ??這幫和尚有什麽權力嗎?在官場有多少盟友嗎?

  ??他們把持錢引,又當了多少人的路?

  ??別看有那麽多豪門世家跟他們往來密切,可是真正到了關鍵時刻,拋棄他們,就跟玩似的。

  ??而且其中還有很多人,把大相國寺當成了攻擊趙桓的武器。

  ??大相國寺完蛋,錢引毀了,官家威望大損,以後紙幣這塊,被錢莊票號瓜分,成為一些商賈豪門的掌中之物,豈不美哉!

  ??“陳尚書,你想維持住錢引,就不能毀了大相國寺,他們是連在一起的……不然朝廷背不起這口黑鍋!

  ??趙桓笑嗬嗬說道,陳康伯稍微一愣,卻也是無奈長歎,道理還真是這麽回事。

  ??眼下的錢引是大相國寺弄的,用百年聲譽來擔保,用遍及天下的商業網絡去推廣,在很多人的眼裏,大相國寺和錢引就是綁在一起的。根本分不開。

  ??想拿大相國寺開刀,卻不傷損錢引,是很難做到的。

  ??“官家,話雖如此,可是那幫僧人超發錢引,借此掌控天下財富,卻是用心歹毒,其心可誅。根據這幾天的估算,他們手上的現銀不會超過一千萬兩……可緊緊朝廷知道的,他們就發行了一萬萬五千萬緡錢引。還有承銷的國債,各種借款……林林總總加起來,數量駭人聽聞,他們根本就是在幹無本萬利的生意,論起手段之狠,胃口之大,就連山大王跟他們比,都要汗顏。

  ??趙桓點頭,“陳尚書講的沒錯……隻是有一件事,不知道你想過沒有……朝廷接手之後,朝廷又有多少存銀,可以維係錢引呢?

  ??“這個……朝廷又怎麽會和寺廟相同。

  ??趙桓再度點頭,“你又說對了,朝廷歲入雖然很多,但扣除各種開支,每年能留存下來的存銀,實在是有限,好多時候還是虧空,假如朝廷接手之後,麵對擠兌,朝廷該當如何?

  ??該當如何?

  ??一句質問,直戳陳康伯,這位戶部尚書又有什麽高見?

  ??“官家,誰敢惡意擠兌朝廷,自然該嚴懲不貸,就算砍個血流成河,也在所不惜!

  ??趙桓突然一笑,“陳尚書,你可懂了?為什麽之前的交子廢了?

  ??陳康伯頓時一怔,猛然醒悟……發行紙幣,就沒有不超發的!要是按照準備金發紙幣,還上哪賺錢去?

  ??任何一種失敗的紙幣,都是治理失敗,威望崩塌,信用破產……不隻是前麵的交子務,不隻是大相國寺,也包括接下來的皇家銀行。

  ??和趙桓的這番談話,君臣定好了調子……也就在皇家銀行宣布收回錢引務的當天,開封等地就出現了擠兌。

  ??等待他們的不是金銀,而是刀槍!

  ??不出意外,鄭修年,還有十九個帶頭擠兌的,悉數被抓,打入天牢!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