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一門十知州
作者:青史盡成灰      更新:2021-06-16 19:10      字數:3451
  網 ,宋成祖</a>最新章節!

  ??耶律大石微微一愣,便不再言語,任憑趙桓擺布……幸福來得太突然,除了躺平享受,實在是沒有別的必要了。

  ??五十萬契丹兒郎,扣掉老弱婦孺,也有二十萬的精銳,二抽一,三抽一,五抽一……反正契丹人和漢人不一樣。

  ??中原一百個男丁,未必選得出一個精銳,但是遊牧部落卻是不一樣,五十萬人,至少能保持五萬以上的常備軍。

  ??而且這些人還都是地地道道的契丹人,正好彌補了大石的短板。

  ??隻要契丹兵足夠,能夠壓住場子,東擊女真,西討西域,還不是手到擒來……現在唯一需要擔心的就是趙桓會不會撒謊了。

  ??盡管趙桓的信用還算不錯,但這種公然養肥潛在威脅的事情,恐怕還有很多的難度。

  ??待雙方結盟儀式之後,曲端就忍不住找來了。

  ??“官家,臣以為不妥,耶律大石最缺的就是人丁,怎麽可能把燕雲的契丹人給他,完全沒有道理啊!

  ??趙桓微微一笑,“正甫,那你說燕雲的契丹人,應該怎麽辦才好?

  ??“這個……臣以為還是應該教化,把他們變成漢家兒郎,這也是一樁功德啊!

  ??“的確!趙桓又道:“那燕雲的田畝土地呢?

  ??曲端一愣,“自然是按照官家的意思,均田平役……

  ??“不對!

  ??趙桓打斷了,“遼朝占據燕雲二百年,雖然有南麵官北麵官,分開治理……可是契丹貴胄在燕雲圈占土地,興建田莊牧場,所在多有。數額相當驚人,這些土地該怎麽處置?

  ??曲端稍微有些遲鈍,似乎沒了往日的精悍,沉吟片刻,才道:“自然是分給百姓所有。

  ??“不!趙桓搖頭,“經曆戰亂,燕雲百姓走死逃亡,人丁不及當初的三成,甚至有些地方連一成都沒有。沒有人,又如何分田?還有,朕似乎說過,內地的田畝上限是三百畝,但是邊疆苦寒,可以提升到三千畝,甚至五千畝……是也不是?

  ??曲端這下子終於懂了大半,額頭不免浸出細膩的汗珠。

  ??“官家是不是要仔細清查田畝,不許貪墨侵占?

  ??“錯!趙桓的聲音陡然嚴厲起來……“朕給軍中有功將士加恩……是鼓勵他們屯墾戍邊,多種田,供應軍需……卻不是讓他們利用身份,庇護豪強大戶,更不能包庇契丹權貴豪強!

  ??“怎麽,女真六年苦戰的大仇記住了,和契丹一百多年的交鋒就忘了?還有,將士們自恃有功,就能坐享其成了?要知道朕清丈田畝,推行均賦是為了什麽?朕的用意就是打掉坐享其成的食利集團。怎麽,文人士大夫讓朕壓下去了,就輪到武人猖獗了,是嗎?

  ??撲通!

  ??曲端嚇得跪下了,“臣,臣一定追查!

  ??“你能追查什麽?趙桓冷笑道:“朕是剛剛說過,武臣應功封王,朕是不會殺你的……但你也清楚了,朕有太多的辦法,讓你生不如死……所以你給朕記住了,有關國家根本的大政,別胡亂插手。尤其是朕沒有答應的事情,更不是你能決斷的!懂嗎?

  ??“懂,懂了。

  ??曲端渾身顫抖,當真心驚肉跳不寒而栗……他著實沒有料到,趙桓竟會敏銳到這個地步,怎麽一點點的動靜,也逃不過天子法眼呢?

  ??曲端不解,可趙桓心裏有數,田畝人丁,這是他統治全國的根基,怎麽能不認真呢!

  ??這事情也不算太複雜……契丹在燕雲的統治,跟大宋也沒什麽區別,該有的豪強巨室一點不缺。

  ??金人占據燕雲之後,除了遷過來一些猛安謀克,別的也都沒變化,畢竟縣長隨便換,黃老爺還是黃老爺。

  ??如今宋軍光複了燕雲,黃老爺們自然要展示傳統藝能了,他們打聽清楚,如今官家不愛文官,偏向武人。

  ??尤其是一些立過功的老兵,更是能占有大片土地,還可以降低田賦稅率……雖然武夫丘八,不受待見,可誰讓皇帝喜歡他們呢!

  ??很快就有一些地方豪強投靠了武人……而武人這塊也是兩眼一抹黑,他們多數種過田,但也隻是十幾畝地,很難超過百畝……怎麽管理佃農,怎麽收租,都不清楚。

  ??他們和豪強地主合作,這幫人幫忙打理,每年定期把收成交上來,就可以安享清閑,何樂而不為!

  ??有人動了心思,有人還不敢隨便答應……站在武將頂點的幾個人之一,又是掛著樞相職銜的曲端,自然有很多人走他的門路……麵對大家夥的詢問,曲端也沒直接答應,自然也沒反對……隻是趙桓突然要把燕雲的契丹人交給大石,這不是壞了大家夥的生意嗎!

  ??曲端的反對,卻是招來了雷霆之怒,讓他憂心忡忡,不寒而栗。

  ??“官家,臣,臣有罪……臣願意戴罪立功,清查這些混賬東西……

  ??“行了。趙桓擺手,“你別摻和就是了,朕是給你提個醒,也給你們提個醒……朕固然重視武人,知道大家夥的辛苦,可朕到底不能縱容……這次的事情自會有人去調查,該查到什麽程度,會有多少人受罰,朕會拿捏……總而言之,潔身自好,好自為之!

  ??曲端滿腦門冷汗,戰戰兢兢出來,幾乎從鬼門關轉了一圈,如蒙大赦!

  ??時至今日。趙官家的威儀日盛,哪怕受封王爵,哪怕剛剛立下大功,曲端也絲毫不敢大意,或者說正是因為自己立了大功,官家才會舍得浪費吐沫,提醒自己,不然後果當真是不堪設想!

  ??曲端老實了,以至於趙桓和大石接下來的會獵,他都借故感染風寒,在帳篷裏躲著,沒敢湊熱鬧。

  ??趙桓倒是心情大好,他和大石暢聊治國,尤其還打聽了西域諸國的情況。

  ??“大石,說實話,朕一直對怛羅斯之戰,深以為憾事,更惋惜歸義軍的結局……大石有誌於此,當建大功,朕自會鼎力相助,絕無虛言。

  ??耶律大石歎道:“從今往後,大石自會縱橫大漠,努力開拓……倒是趙官家,治國理政,鏟除弊端,中興天下,怕是比打仗還要艱難萬倍……大石有個兒子,名為夷列,如果官家不嫌棄,就讓他跟在官家左右,也好學點本事。

  ??趙桓眉頭挑了挑,突然搖頭道:“大石,朕雖然不敢說坦蕩君子,但質子朕是不屑於此的……誰人沒有父母,誰人沒有子女……隔絕親人,朕是不幹的。

  ??聽完趙桓的話,耶律大石突然朗聲大笑,一回頭,看到了蕭塔不煙,對著王後道:“如何?趙官家的氣度不是假的吧?

  ??蕭塔不煙竟然也深以為然地點了點頭,“果然是天子氣象……官家,吾子年幼,軍中奔波勞碌,疏於管教。我是怕他學壞了,若是官家能答應照料,奴家感激不盡!

  ??說話之間,蕭塔不煙牽過來一個小男孩,看樣子還不到十歲,長得虎頭虎腦,很招人喜歡。

  ??趙桓看了再三,長歎道:“大石,朕自然可以答應……但朕要跟你約定……每隔三個月,必須寫一封家書……朕能教他,盡力做好師父,卻不能取代父親,你們還是要多用心……開疆拓土艱難,需要一代一代延續下去,打下一份基業容易,可守好江山,卻是千難萬險,不可疏忽。

  ??趙桓這一番話,堪稱諄諄教誨,大石夫妻深以為然,如此看來,將兒子交給趙桓,還真是走了一步好棋。

  ??雙方結盟會獵,一番交流之後,趙桓多個了拖油瓶,從臨潢轉身,返回燕京。

  ??這一次趙桓並沒有打仗,隻是領兵轉了一圈……隻不過這一圈走下來,卻非常符合不戰而屈人之兵的觀念。

  ??首先宋軍北上,促使兀術狼狽北返,望風而逃;其次,迫使契丹放棄西夏,複國成功,再造之功,比起吞並一個國家,也差不多太多。

  ??最後,耶律大石去帝號,盟約重訂,天無二日,國無二主,更是大宋的空前勝利。

  ??尤其是這些勝利還是在不動用武力的情況下實現的……官家用兵,已經到了無招勝有招的境界。

  ??幾乎一夜之間,各種報紙,連篇累牘,盛讚官家睿智神武,大宋中興有成。

  ??各地送來的賀表,簡直堆積如山,全都是拜年的話,讓趙桓都覺得飄飄然了。這些飽學之士,真要是一心誇獎你,簡直能讓你受不了。

  ??趙桓一路返回到了古北口,這一天送來的賀表最多,足足有二十幾份。

  ??隻是在一片大紅大綠的封麵之下,藏著一個藏青色的賀表。

  ??“這是誰啊?怎麽這麽素?虞允文隨口念叨著,就展開了,要送到趙桓麵前。

  ??可他瞄了一眼上麵的內容,嚇得連忙合上。

  ??“官家,都是老生常談,還是看看別的吧!

  ??趙桓冷哼,隻是伸出手,虞允文無奈,隻能將“賀表送到了趙桓麵前。

  ??趙桓接過,展開之後,不出意外,這不是賀表,而是彈劾罪狀的劄子,彈劾的對象叫做韓順夫。

  ??而彈劾韓順夫的人叫做林景貞,隻是一個尋常的鎮定知府罷了。

  ??“官家,這位林知府出身九牧林家,至於韓順夫……他似乎是曲大王手下統製官。

  ??“九牧林家?

  ??虞允文不無豔羨道:“其實不隻是兄弟九人,還有林公,他們父子十人,先後位居知州,著實士林少有啊!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