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通西域
作者:青史盡成灰      更新:2021-04-19 11:49      字數:3410
  趙桓請了一頓黃河鯉魚,席間談笑風生,頻頻喝酒,好不快活。可就在眾人都幾乎忘了剛剛那一場激烈的衝突之時,趙桓突然到了趙鼎麵前。

  “明天早上,他們就要回京,你裝了一次英雄好漢,就一直裝到底吧!留在軍前,戴罪立功!”

  趙鼎深吸口氣,略感苦澀,卻也沒有意外。趙桓可不是仁宗那種麵捏的官家,金杯白刃,人家始終掛在嘴上,該殺的時候,半點不會手軟的。

  “罪臣遵旨。”

  趙桓端著酒杯,轉身離去,嘴上卻又道“記得推薦一個賢臣,接替你的位置,如果他做不好的話,你們兩個一起問罪!”

  趙鼎又是一怔,無奈點頭答應。

  轉過天,張叔夜、劉韐等人返回開封……趙桓也不是真的一毛不拔,這不,給幾位大臣封了三十萬兩銀子,交給國庫,由他們支配。

  相比起趙桓撈到的不值一提,不過能給他們點,已經算是好大一張臉了,群臣謝過天恩。

  折了一個趙鼎,換來了三十萬兩銀子,也不知道是賺是賠,群臣五味雜陳!

  倒是留下的趙鼎,他挺坦然的,“官家,臣上半夜反複思量,臣想推薦呂好問,呂司諫。他是名門之後,人品才學都是頂尖兒的,還有……”趙鼎在這裏頓了一下……

  趙桓卻是冷笑道“再有他是元祐黨人,也就是舊黨……你還是跳不出黨爭!”

  趙鼎沒有否認,而是道“所以臣後半夜想到了另一個人,許景衡!”

  趙桓眉頭微皺,這個人貌似也有耳聞,“是什麽元豐太學九先生,是王安石的新學門下?”

  “是!”

  趙鼎答道。

  趙桓繃著臉道“朕讓你推薦一個人,你直言許景衡不就好了,又何必說什麽呂好問,你跟朕耍什麽花招?”

  趙鼎躬身懇切道“臣將所思所想,告知官家,便是臣之坦蕩。許景衡新學出身,善於理財。若是尋常時候,讓他接替戶部,最合適不過,可唯獨眼下,臣以為未必妥當……”

  趙鼎說完,認真看著趙桓。

  隻見這位官家陷入了沉思。

  毫無疑問,在呂頤浩的主持下,變法還是如期推動了。

  又經曆這次的事情,回去的群臣多少回更加賣力氣的……這時候再把許景衡弄到朝中,取代趙鼎,等於是在烈火上澆油,下坡踩油門。

  偏偏金人剛被騙了一次,他們又豈肯善罷甘休,一場大戰興許就要來了……在這個時候,最重要的便是求穩,要讓朝局穩定,後方穩妥,才能專心應付金人。

  “呂好問,許景衡……”趙桓沉吟了片刻,“讓呂好問接替戶部尚書,許景衡加龍圖閣直學士,隨侍君前。”

  趙鼎眼中狂喜,慌忙讚道“官家聖明!”

  趙桓卻沒有那麽樂觀。

  盡管他一再希望摒棄黨爭,超越新舊……可問題卻是滿朝上下,在過去的幾十年裏,已經撕裂成兩半。

  哪是靠著皇帝幾句話,就能彌合在一起的。

  眼下趙桓用人,還是要考慮新舊平衡,互相製約,避免失控。

  當然了,黨爭在趙桓這裏,並不是第一個需要考慮的。

  才幹,能力,人物立場……這是趙桓用人的順序,或許算不上完美妥當,但卻也賣出了很關鍵的一步。

  彌合矛盾,同心謀國……趙鼎最打動趙桓的話,他講掃滅金國,直搗黃龍,不是趙桓一個人的,既然立此大誌,就必須海納百川,即便不喜歡,也必須要使用,國家大事,到底不是一個人的好惡。

  趙桓也在努力學著當一個好皇帝,同樣的,也要準許手下文武努力變好……至於成見,還是不要太多的好。

  趙桓很快就召開了一次禦前會議,召集文武,商量軍情,值得一提,趙鼎也列席其中。

  第一個說話的人,竟然是韓世忠。

  “官家,要讓臣說,今年的戰局隻怕比去年還要嚴峻得多。”韓世忠繼續道“金人固然東西分立,彼此矛盾重重。可既然要打仗,就要求勝,不能明知必敗,還一頭撞上來,那是野豬,不是金人!”

  幾位大將都微微點頭,吳玠坦然道“韓大王慮的極是。金人不會到處點燃烽火,今年他們主攻的方向隻有一個,而且還會傾盡全力,一鼓作氣。所以最好是集中一支精兵,作為決戰主力,以備不時之需!”

  這幾位大將你一言我一語,除了嶽飛之外,全都表態了。

  整個戰略也明確了。

  首先,大宋的實力毫無疑問,比去年強很多。

  因此今年包括劉錡的禦營左軍,嶽飛的禦營前軍,還有在洛陽的禦營後軍……這三支人馬,都要嚴守防區,暫時不動。

  如果金人進攻,他們就依托城池地形,節節抵抗,等候主力援軍。

  而能夠擔當主力集群的,無非就是兩個,一個是韓世忠的禦營中軍,一個是吳玠統禦的陝西兵加上禦營右軍。

  論人數,吳玠所部稍微多一點,論戰力,韓世忠更強一些。

  “官家,讓臣說,不管是用哪一路兵馬,都要官家親自指揮,才能克敵製勝!”曲端不無諂媚地說道。

  趙桓哼了一聲,卻是沒有說話,可意思很明白舍朕其誰!

  經過了幾次禦駕親征之後,便已經形成了慣例,即便如韓世忠和吳玠等人,也都願意讓趙桓跟著。

  道理很簡單,趙桓不會添亂,不會隨便剝奪兵權,幹涉指揮……而且有趙桓在,各種雜音都會消失。

  再有雖然他們幾個身為一方主將,可問題是還有騎營,還有禦前班直侍衛,還有地方廂軍,蕃騎,乃至最近建立起來,直屬趙桓的弓弩營……這些人馬在戰鬥中,都能發揮巨大的作用,可偏偏不是尋常武將能指揮得了的,哪怕韓世忠也不行。

  所以趙桓這麽好的輔助兼奶媽,誰舍得放過啊!

  禦駕親征的總基調定下來,接著就是一些具體的事情,諸如糧草軍需,民夫征調,軍械武器,敵情密報……

  趙鼎第一次參與會議,不過他進入角色很快,尤其是在軍需上麵,提出了不少建議,讓人們對這位有所改觀。

  原來他不隻是能說好聽話的清流書生,也還是個能臣幹吏。

  說來說去,就提到了一個問題。

  耶律大石的戰馬!

  到底還要不要?

  假如想要,該出什麽價錢?

  “這個戰馬必須要經過西夏,才能運過來。而且朕打算以人易馬,該怎麽跟大石去談,還沒有主意,你們都說說吧。”

  這幾位武將算計戰場,都是好手,可論起國際交涉,還有生意往來,這就有點為難了。

  “官家,如果放心的話,就讓臣去吧!”

  趙鼎主動請纓。

  趙桓嗬嗬一笑,“你這是急於立功好官複原職嗎?”

  趙鼎道“臣卻有此心,不過臣有個提議,既然大石兵進西域,咱們還想要用儒生換戰馬,官家便不能明言,不然以人易馬,著實不好聽。”

  趙桓欠了一下屁股,笑嗬嗬道“那你就想個好借口吧!”

  “尋訪漢唐,探查絲路!”

  趙桓稍微愣了一下,頓時忍不住大笑起來,還真有你的!

  大宋這個朝代有多憋屈,何止是丟掉燕雲這麽簡單,仔細研究之後,就會發現,大宋丟了傳統的產馬地,丟了木材產地——以至於皇宮普遍逼仄;甚至連罪犯流放地都丟了,不得不拚命把人往嶺南趕,像什麽雲南啊,西北啊,遼東啊……這些傳統的發配地,大宋是一個都沒有保住。

  別的朝代版圖,多少都是以中原為核心的餃子形狀,有皮有餡,飽滿圓潤。到了大宋這裏就慘了,四周的餃子皮都混沒了不說,就連核心的餃子餡部分,也被咬得缺了好幾塊,簡直悲催到無以複加。

  這時候再看趙鼎的建議,多麽富有創意啊!

  去探查漢唐故地,追尋絲綢之路……就問那些讀書人,不想恢複漢唐榮光嗎?對那些唐詩漢賦中的邊關要塞,就沒有半點渴望嗎?

  你們就不想去瞧瞧李白的出生地?瞧瞧漫天黃沙,氣象恢宏的寺廟佛窟,追尋那些古書當中的國度……沒準還能遇上女兒國呢!

  這麽一包裝,根本不是什麽賣人,反而是一次奇妙的旅程了。

  怪不得說文臣有用呢,這種時候還真缺不了他們……趙桓終於賞給了趙鼎一個笑容,“既然如此,朕讓李世輔護送你,還有那三百儒生,立刻出發,去麵見大石!”

  “臣……遵旨!”

  趙鼎辭別趙桓,迅速趕往陝西,然後渠道西夏,去可敦城,見耶律大石。

  由於軍情緊急,趙鼎幾乎是日夜兼程,用最快的速度趕路……可即便如此,等他到了延安府,見到了陳東,兩個好友相見,陳東還是一聲歎息。

  “你來晚了,耶律大石已經敗走了。”

  “什麽?”

  陳東沉吟道“我剛剛得到消息,粘罕竟然買通了乞顏部,夾攻可敦城,大石戰敗,逃去西域了,戰馬怕是拿不到了。”

  趙鼎暗暗咬牙,“且不說戰馬不戰馬,耶律大石可是官家親自扶持的大遼國主,不能放任他敗走。”

  “那,那你還有什麽辦法嗎?”

  “有!”趙鼎沉聲道“我現在就走隴右故道,讓李世輔帶路,我還是能見到大石的。”

  陳東把眼睛瞪得老大,“你,你這是要學張騫啊!”

  趙鼎咧嘴一笑,“若是可能,我倒是想當班定遠!”

  <scrpt>();</scr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