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龍纛(三更求訂)
作者:青史盡成灰      更新:2021-03-26 16:27      字數:3884
  耶律大石騙過西夏,突然出現在戰場上,自然是有他的辦法。而消滅金國,恢複大遼,又是耶律大石下半輩子唯一的使命。

  隻有有一分可能,他就會付出百倍的努力。

  事實上,耶律大石一直在關注著宋朝的動向,他相信趙桓這個皇帝,卻不怎麽看好大宋。作為一對一百多年相愛相殺的難兄難弟,大宋的腐朽萎靡未必趕得上遼國,但大宋內部錯綜複雜,各種力量勾心鬥角,互相傾軋,卻要勝過遼國萬倍。

  想在這麽一個國家裏,迅速振作,並且戰勝強敵,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當大石得知趙桓率領兵馬,進入關中,準備跟金國決一死戰之時。大石立刻下令,整頓兵馬,準備南下,無論如何,他都要幫趙桓這一次!

  你都能領兵北上關中,我又如何不敢南下!

  我耶律大石又豈能屈居趙桓之下!

  金人盼望的西夏沒有出現,而趙桓欣賞的耶律大石,如約而至。

  雙方識人的本事,高下立判。

  如果這一支將近兩萬的生力軍,投入到戰場,幾乎可以頃刻之間,左右大宋和金國的勝負。

  隻是就在耶律大石南下的同時,另一支人馬也趕到了。

  大金三太子,完顏訛裏朵!

  前麵提到完顏訛裏朵代表東路軍,繼續跟粘罕談判,相比起宗望,訛裏朵更加狡詐頑固,斷然不肯多借兵馬給粘罕。

  就在雙方僵持之時,婁室返回。

  這位金國第一名將,憑著自己的威望和功勳,終於說服了訛裏朵,兩個女真萬戶,一個漢兒萬戶,共計三萬人,投入到西麵。

  自從大金兩路分兵之後,這絕對是金人最大的合流,就連金國內部不少人都覺得驚訝,乃至不敢置信。

  憑什麽要替粘罕冒險?

  完全沒道理啊!

  因此很快有人傳言,說兩邊談妥了,隻要幫著西路軍拿下關中,作為基業,粘罕就支持宗望取代國主,成為大金的皇帝。

  這些人說得有鼻子有眼,仿佛就是真的一樣。

  而很多時候,流言都不是空穴來風,往往會給人們提供有用的思路,雙方的確達成了交換協議。

  但又都有一點保留。

  比如粘罕,他隻說答應讓太祖直係繼承皇位,而且要在國主駕崩之後。

  也就是說等吳乞買死了,他的兒子沒資格當皇帝,你們阿骨打的諸子,才有資格繼位。

  這個承諾,看起來了是幾位太子想要的,可問題是吳乞買什麽時候死啊?阿骨打的直係子孫,也不隻是他們四個,誰知道你粘罕能不能遵守承諾?

  當然了,訛裏朵也不是省油的燈,他是同意派了三個萬戶,但是他堅持將一個女真萬戶留在太原方向,由他親自負責,隻肯給粘罕一個女真萬戶和一個漢兒萬戶。

  赤盞暉率領的就是東路軍萬戶,參加過牟駝崗之戰,算是禦營的老對頭。

  既然情況如此,訛裏朵又怎麽會帶兵出現呢?

  這還要歸功於宗望的一封信。

  也不知道怎麽回事,宗望改變了主意,他從幽州調來了一萬義勝軍,交給老三,並且讓訛裏朵領兵,加強粘罕的實力,無論如何,要拿下關中!

  盡管訛裏朵不知道二哥為什麽改變,當他也不好違背,因此急匆匆趕來。

  假如他能再早幾天,或許有望嚇住宋軍……

  畢竟在大宋這邊,有個默認公式,禦營要有兩倍兵力,才能戰勝金兵,而其他兵馬,要三倍以上,才有希望。

  這是通過牟駝崗、胙城、太原,一係列戰鬥,摸索出來的。

  當然了,隨著戰鬥經驗增加,訓練加強,禦營或許能達到一點五比一,但在人數相等的情況下,說擊敗金人,是哪怕韓世忠都不敢承諾的。

  集結在延安的宋軍,有十五萬出頭,金兵則是有七個萬戶,就算把契丹兵算進來,宋軍也能勉強維持二打一的局麵。

  依舊不能說勝券在握,但是戰爭就是個不缺奇跡的事情,赤壁之戰、淝水之戰,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例子,數之不盡。

  憑什麽大宋將士不能搏一搏!

  這是決心投入決戰的根本。

  可若是知道金人又多了兩萬人,兵力超過十萬……大宋這邊的選擇絕對不是主動到青化鎮求戰,而是據守延安府,甚至向南退去……

  畢竟趙桓,還有他手下的將領,都不敢以天縱之才自居,他們可沒有位麵之子的本事,能在全麵落後的情況下,逆風翻盤。

  隻不過算計的再精明,也會跟事實出入極大。

  三太子訛裏朵來了,帶著決定勝負的兩萬人來了。

  耶律大石也來了,他率領著近兩萬人,同樣也能決定這一戰的勝負。

  而這倆人,都在恨短時間內,鎖定了對方。

  戰!

  耶律大石很快就判斷出來,宋金之間應該沒有分出勝負,這是一支援軍……本著隻要是金人,老子就不放過的原則,耶律大石猛攻訛裏朵。

  這位三太子也氣笑了,契丹人!

  你們也敢跟大金勇士較量,真是不知道怎麽死的!

  耶律延禧還在我們手裏當海濱王呢!

  訛裏朵滿以為這就是一支不知道從哪冒出來的烏合之眾,隻要一個衝鋒,就能輕易擊潰,畢竟二哥宗望可是憑著一千人,就敢衝兩三萬大遼騎兵的,並且還能戰而勝之。

  對麵看起來人數似乎比他們還少,又風塵仆仆的,還不是一擊擊潰!

  懷著慢慢的信心,兩邊打在了一起。

  同樣都是騎兵,同樣都采取了鑿穿的戰術,相比之下,金人的裝備要比在苦寒的大漠上,苦苦掙紮的遼國殘部強多了。

  而第一輪碰撞的結果,竟然是金兵損失略大於遼兵!

  開什麽玩笑啊?

  宋軍戰力飆升也就罷了,怎麽契丹人也厲害起來?

  完全沒有道理啊!

  訛裏朵完全想不通,不是他腦子不好使,而是世界變化太快了。

  同樣的,耶律大石的震撼也不輕。

  他的部下除了最忠心遼國的遺民之外,就是從大漠上招募的遊牧騎兵。

  這幫人從小生長的環境,不會比女真更好。弓馬武藝,也都是頂尖兒的,加之趙桓提供的武器,耶律大石捫心自問,他的部下已經超出了曾經遼國任何一支兵馬。

  而即便如此強兵,卻也隻能勉強和金人打平……想要複國,談何容易!

  雙方陷入了苦戰之中,雙方都沒有出現在戰場上。

  宋遼之間,依舊是戰場上兵馬的較量……趙桓下意識看了看日頭,已經明顯偏西。

  從開戰到現在,足足過去了大半天。

  期待的奇跡並沒有發生……

  冬季日落得早,如果在接下來的一個半時辰之內,沒法分出勝負,就要夜戰了。

  其實不管是宋軍,還是金兵,夜戰能力都不怎麽樣,很有可能,雙方會各自收兵,這一場大戰,就暫時停止,是明天繼續,還是就此罷手,誰也說不好。貌似這個結果,也不是不能接受。

  至少沒輸不是!

  “祖宗保佑,千萬撐住啊!”李邦彥閉著眼睛,默默祈禱,當他再度睜開眼睛的時候,趙桓竟然持劍打馬,衝向了吳玠。

  乖乖!

  官家啊!

  可別折騰了!

  李邦彥嚇得魂飛魄散,李邦彥是徹底被戰場的殘酷驚到了,能維持不敗,就已經很好,再折騰下去,勝負如何不知道,嚇都能把人嚇死。

  可問題是這位趙官家,明顯不是這麽想的,李邦彥隻能急忙追上來,寸步不離,畢竟趙桓的身邊,某種程度上,才是最安全的。

  “興漢侯,事到如今,你有什麽看法?”

  吳玠咧嘴苦笑,說話之間,他讓人把龍纛先還給了趙桓,而後馬上抱拳。

  “官家,臣已經沒有更多本事了……接下來臣會讓張中彥李彥琪衝擊金人,臣隨在後麵,再之後是劉晏的禦營騎兵……如果這三波衝擊,能衝開金人大營,打開局麵,官家可以豎起龍纛,以李孝忠為先鋒,一戰決定勝負。若是……就由李孝忠護送陛下,返回延安。臣,臣不能興漢,卻也不會避戰,唯有戰死疆場,酬謝陛下天恩!”

  趙桓緩緩吸氣,一點手,讓劉晏過來。

  “你率領禦營騎兵在前,興漢侯是三軍主帥,朕跟著他一起出戰。”趙桓說著,將佩劍抽出,在袖子上蹭了一下,“吳卿,這柄劍上,有韓良臣的血,如果不出意外,今天還會染上金人之血,乃至朕的血!”

  趙桓說到這裏,所有人都變了顏色,尤其是李邦彥,簡直要哭了,官家,別抽風啊!

  趙桓自嘲一笑,“哭也沒用,朕一直覺得自己還算有理智,可是到了戰場上,如果還保持理智,那就是懦夫!朕今天就要好好瘋一把!”

  爽朗的笑聲,冰冷的長劍,大宋官家的氣度,讓人為之一振。

  這時候呂頤浩竟然也默默抽出了佩劍,“臣雖手無縛雞之力,卻還有一腔熱血,讓臣替陛下遮擋刀鋒箭失!”

  呂頤浩毅然站在了趙桓前麵,李邦彥揚天長歎,死的心都有了。

  罷罷罷!沒有退路了!

  “陛下,倘若臣死而我軍大勝,臣,臣這裏有個欠條,陛下能兌現,臣在九泉之下,感激不盡!”

  聽到李邦彥的話,吳玠都悶哼了一聲,總算明白了什麽叫死要錢了!

  不過事到如今,卻也沒有更多的選擇,戰場已經糜爛,什麽戰術也都不管用了,隻能踏著屍體衝上去,人不死絕,血不流幹,就一直前進,直到大獲全勝為止!

  吳玠手握長刀,就要下令,而在此刻,金軍的右翼,突然出現了亂子,說是突然,也不準確,而是接戰了一段時間,此刻才把戰線推到了趙官家能注意到的位置罷了!

  “好教官家得知,韓相公衝破兩個金兵萬戶,已經領著靜塞鐵騎殺入了金人軍陣!”

  在聽到這句話的時候,趙桓的眼淚瞬間流了下來。

  沒有任何矯情,沒有任何做作,發自肺腑地落淚了。

  三萬對陣兩萬,其實韓世忠的優勢並不大,甚至可以說處於弱勢地位,而韓良臣終究不負趙桓,不負大宋!

  “豎起龍纛,全軍出擊!”

  趙桓再也不顧及什麽吳玠的指揮權了,他斷然下旨,而此刻的吳玠,竟然和張中彥、李彥琪一起,組成了品字形衝鋒陣勢,殺了過去。

  機關算盡,這一戰的最後,到底還要看宋軍自己。

  或許這就是老天爺的安排,隻有自強自立,自己去戰鬥,去拚搏,去擊敗強敵,才有生存下去的資格。

  指望著天降皇位,別人拱手把勝利果實送給你,那是不現實的。

  “龍纛向前,隨朕殺敵!”趙桓從來沒有如此自信過……此戰,必勝!

  <scrpt>();</scr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