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親征
作者:青史盡成灰      更新:2021-02-19 15:09      字數:3079
  “吳相公,咱們君臣就聊聊西軍這幫人到底在盤算什麽……”趙桓笑容可掬,又道:“要不要讓李相公也過來?”

  吳敏略沉吟,就立刻點頭,“該讓李相公過來,畢竟勾心鬥角這類的事情他熟!”

  不一會兒,李邦彥急匆匆趕來。

  這時候在桌麵上擺了幾樣東西。

  第一,是種師道自請整軍的劄子,這也是李若水給趙桓的,大家都看過了。第二份,就是種師中,姚古等人請戰的血書。至於最後,還有一封彈劾種家的劄子,說沒有什麽西軍,隻有種家軍,而遞這份劄子的人是折可求!

  又是整軍,又是請戰,還有告黑狀。

  這麽多破爛事情湊在一起,就算是好腦子,也一時理不出個頭緒。

  可李邦彥看了一遍,眯起眼睛,沉吟半晌,突然失笑。

  “官家,此事易耳!先說老種,他是有心無力。”李邦彥侃侃而談,“以老種的地位和年紀,要的無非是身後名。隨意他不顧年邁,迅速動身勤王,他又在知道西軍不堪用的情況下,提出整軍,他是真的替官家著想,因為他清楚,最後能給他蓋棺定論的,隻有官家!”

  什麽叫高手,三言兩語,就把老種剖析明明白白。

  笑納了讚許目光之後,李邦彥繼續道:“再說種師中和姚古這些人,他們的心思也不難猜,就是要把老種放在火上烤!”

  吳敏沉聲道:“李相公,種師中和老種可是兄弟啊!”

  “兄弟?為了權力,別說兄弟,就算是父子……”李邦彥突然意識到什麽,連忙住嘴,並且下意識瞧了眼趙桓。

  趙桓也沒客氣,怒視著他。

  “你要是不停頓,誰會意識到?你就是自作聰明!”

  讓趙桓嗬斥了一句,李邦彥連忙認錯,心裏卻不服,你們爺倆的事情,就算我裝作不知道,天下人還能都裝糊塗嗎?

  還是趁早過去,說種家算了。

  李邦彥甩甩頭,“自從燕山府兵敗之後,老種脫離了西軍,種家軍實際上的掌權人是種師中,他還不想像老種一樣,功成身退,他還有自己的希圖。”

  吳敏認可了李邦彥的判斷,反問道:“種師中真有這麽大的本事?能讓姚古等人唯命是從?”

  “哈哈哈哈!”李邦彥朗聲大笑,“吳相公,你可真是個老實人。老種尚且沒法號令西軍,種師中名不正言不順,差得更多了。如果我沒猜錯,這一次他被姚古耍了!”

  “什麽意思?”吳敏驚問。

  “我的意思就是姚古利用種師中不甘心放權的心思,推著他在前麵送死。”李邦彥又把目光放在了第三份彈劾種家的劄子上。

  “按理說折家不該摻和進來,他們自成一係,從國初開始,就雄踞一方。隻不過種家後來居上,壓過了折家。我現在還說不好,是折家自己想對付種家,又或者是折家跟姚家聯手,一起掀翻種家!”李邦彥深深吸口氣,轉身對趙桓道:“官家,臣不知兵,但是這三家針鋒相對,互相拆台,就算出戰,隻怕也是敗多勝少啊!”

  輪到了軍務,吳敏還是有發言權的。

  他沉聲道:“若是如李相公之言,那就是十敗無勝了。畢竟就算二十萬人,同心同德,也未必能贏得了金人。”

  李邦彥表示讚同,“從現在來看,種師道不想打,種師中想勝,而姚古等人則是想著種家兵敗,謀奪西軍。這麽個局麵,想打贏也是艱難啊!”

  趙桓沒有開口,隻是仔細聽著,兩位宰執議論之際,就已經把西軍複雜的情況剖析淋漓盡致。

  “既然出戰必敗,能不能不打?”

  “不能!”

  兩位宰執幾乎異口同聲。

  李邦彥率先道:“城外二十萬西軍,雖然成事不足,但敗事有餘,而且還是綽綽有餘。種師中不願意放權,姚古等人在後背煽風點火,如果朝廷不讓他們打,這幫人必定鼓吹朝廷瞧不起西軍,進而鬧出許多事端,抗拒整軍。”

  吳敏也道:“二十萬人,每天消耗的軍需就是個不小的數字,把他們放在京城之外,隨時要防備,提心吊膽,不得安寧。而且幾萬金人還在黃河以南,如果不能快點退敵,內憂外患一起冒出來,真不知道要怎麽收場……”

  說到這裏,兩個人都萌生了一個想法,那就是借刀殺人。

  逼著西軍去跟金人拚命。

  這個拚命不是姚古等人想的,掀翻種家兄弟。

  而是要讓所有西軍都上去,二十萬人,拚掉一半,或者幹脆更多一些。

  西軍的數量足夠少了,才能被禦營順利吞並……也就完成了所謂的整軍。

  不然呢?

  二十萬人,跟五萬禦營弄到一起。

  好容易有了一支可戰之兵,搞不好都會被西軍給腐蝕了。

  去年臘月,調西軍勤王的時候,誰也想不到,本來該成為開封救星的西軍,竟然變成了比金人更危險的災星……

  其實吧,這事情怪趙桓……真的怪他。

  假如沒有趙桓強留勝捷軍,沒有趙桓提拔韓世忠等人,沒有不斷鼓舞士氣……也就沒有禦營。

  沒了這五萬人,不管是老種,還是其他將領,都不會冒出這麽多複雜的心思,他們前來勤王,朝廷傾盡所有,犒賞西軍。

  到時候還是君臣相得,父慈子孝……隻不過唯一的問題就是西軍變成了朝廷的爹!而且這個爹還是比趙佶更不靠譜的那種……

  “早知如此,就不該調這麽多西軍勤王?”李邦彥輕歎口氣。

  吳敏咧嘴,“誰知道能打到這個程度?當初西軍勤王,可是城裏最大的指望。現在才明白,靠誰都不如靠自己。”

  說再多也沒有用了,趙桓的第一反應很正確。

  請戰就要讓他們去戰!

  而且還要打一場最血腥的戰鬥。

  借著金人的手,除掉大宋的一顆毒瘤。

  不是上位者心髒,而是不得不如此。

  李邦彥和吳敏互相看了看,兩個人都意識到了不妙,畢竟要達到這個目的,光是一道旨意,肯定不行。

  必須有人去親自“微操”。

  那這個人是誰呢?

  不用問了,肯定是他們倆中間的一個。這可不是容易的事情,必須要掌控好西軍,讓他們甘心拚命,而且事後暴露,還要背負罵名。甚至要給這二十萬條生命一個交代。

  趙桓留著他們,不就是為了這一天嗎?

  吳敏咽了口吐沫,下意識要開口,李邦彥也看向了趙桓。

  “你們說,西軍之中,還有多少可用之人?”趙桓聲音低沉道。

  吳敏想了想,低聲道:“西軍諸將可用的不多,但西軍的兵卒還算精銳。而起這些軍卒一旦被金人俘虜,成了金人的馬前卒,隻怕比郭藥師的常勝軍還要可怕三分!”

  趙桓頷首,突然又道:“假手敵人,消滅自己的將士,朕記得不是沒有先例,是吧?”

  李邦彥咧嘴道:“的確,五代的時候,魏博節度使羅紹威忌憚手下牙兵,便勾結朱溫,大肆屠戮部下。一夜之間,二百年的牙兵之亂,算是根除了,可羅紹威也成了孤家寡人,隻得依附朱溫,不久之後,鬱鬱而終。”

  趙桓點頭,“是啊,羅紹威鬱鬱而終,朕又能好到哪裏去?”

  李邦彥突然搖頭,“官家跟羅紹威不一樣!”

  “有什麽不一樣?”

  “因為……有臣!”

  李邦彥突然深深一躬,而後道:“臣追隨太上皇,所作所為,思量起來,還夜不能寐,汗流浹背。官家以上天四德賜給臣,臣何德何能,怎麽受得起?天恩如斯,臣無以為報。臣願意去西軍營中,總督諸軍,和金人大戰。縱然有什麽差池,也都是臣一肩扛起,斷然不會牽連官家!”

  趙桓愣住了,他盯著李邦彥,“李相公,你真是這麽想的?”

  “沒錯!”李邦彥斷然道:“官家,事不宜遲,不要猶豫了,臣不在乎什麽身後名……”

  “可是朕在乎!”趙桓突然打斷了李邦彥,而後自嘲道:“朕沒法出賣西軍,自然也不能出賣自己的大臣。更何況你李相公還不足以讓西軍上下拚命。”

  “那,那需要誰?吳相公嗎?”

  吳敏咧嘴苦笑,心說你個李浪子,還真不是東西!

  “官家,臣也願意督軍出戰,我們兩個人足夠了。”

  趙桓還是搖頭,“你們都別說了,國家大事,終歸不能靠陰謀詭計。朕親自去,集合二十萬西軍,五萬禦營,朕就不信,還找不出一點勝算!”

  趙桓一錘定音,兩位宰執愣了片刻,竟然露出了“不愧是你”的讚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