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君臣合葬墓!
作者:胸有殺氣      更新:2021-02-01 07:14      字數:2011
  同時,寒轍的話也推翻了所有人的猜測。在經過了最初的沉寂後,直播間裏立刻就炸開了鍋。

  “太子墓!瓦特!主播我讀書少你不要騙我!李承乾是太子,能和侯君集一起下葬?”

  “是啊主播!曆史上就沒聽說過,還有君臣合葬墓的。”

  “對啊!再說了主播,太子李承乾又不是武將,他的屍體怎麽可能這麽高大?你之前不是說過,唐代沒有足夠的肉食,所以身形都普遍矮小的嗎?”

  “我覺得樓上說的也有道理,這哪像是太子?分明就是個武將的幹屍!再說了,太子不是應該穿金色龍袍或者蟒袍的嗎?這件蟒袍是黑紅色的啊。”

  一時間,直播間裏的觀眾紛紛表示不信。不過也難怪他們質疑,實在是李承乾的名頭太大了。

  雖然正史看得人不多,可這些觀眾有誰沒看過電視劇?在他們心裏,李承乾是誰?不誇張的說,那是在出了李治之前,最受李世民喜愛的皇子。

  作為嫡長子,太宗登機第一天他就是皇太子。並且,不管他做了如何天怒人怨的事,李世民依舊喜愛他。

  兩次被廢,兩次被重立為太子。這種待遇,可以說是縱觀唐代曆史,都從沒出現過的。

  就算最後李承乾聯絡侯君集謀反,那也隻是被貶為恒山王,然後發配到巴蜀地區。

  現在聽到寒轍說,這具屍就是李承乾的,觀眾哪裏能相信。

  同時,看到這些觀眾的質疑,寒轍也認真思考了兩秒,然後耐心解釋道:“大家先別急著否定,老實說在看到這些刻字時,我也覺得匪夷所思。可仔細想來,卻又覺得非常合理。首先,剛才有觀眾說,李承乾至少當過太子,怎麽可能和侯君集合葬?”

  “這沒錯,但是大家別忘了,李承乾就算早起再得寵,最後他也因為謀反而被廢。這也是為什麽,他的蟒袍不是金色,而是黑紅的原因。有些觀眾應該知道,金色蟒袍是隻有太子才能穿的。”

  “再者說,曆史上真沒有君臣合葬墓嗎?大家別先入為主了,你們甚至可以把這座墓理解成陪葬墓。也就是說,和李世民的陵墓一樣,侯君集實際上是陪葬在了這座太子墓裏。”

  “你們別忘了,侯君集是追隨了誰才成為反臣的。既然是反臣,他自然沒有資格進入永陵陪葬。所以,能在死後陪葬舊主李承乾,已經是李世民網開一麵了。至於說,李承乾的身形...”

  說到這,寒轍將直播畫麵拉近,讓觀眾都能清晰看到眼前幹屍的體型。然後接著說道:“你們也都看到了,這具屍骨的身形異常高大,確實比蜀中人的普遍體型高。不過大家別急著否定,我之前說的唐初人身高普遍低矮,那隻適用於漢人。可是,李氏宗族實際上根本不算是漢人了。”

  “有看過史書的兄弟可能會知道,李家實際上是有胡人血統的。就算認老子李耳為祖先,也隻是為了給子民一個借口。根據史料記載,李源的眼睛都是綠色的。跟別提身高,曆史中記載過,李氏宗族的普遍身高實際上都非常雄壯。更重要的是,李氏是馬上皇帝,宗族都非常擅長騎射。”

  “認真的說,李承乾就算是太子,但他的武勇也堪比一員虎將。所以,這具幹屍的體型不僅不是疑點,反而更能佐證他就是李承乾的證據。”

  寒轍的這番解說引經據典,聽到這裏直播間的觀眾都不由自主的信了幾分。可遺憾的是,直播間裏仍然有些不信的觀眾在堅持著。

  “主播,不是我打擊你。你說的雖然很精彩,不過李承乾的墓不是早在貴州被發現了嗎?”

  “確實是啊!我老家就是貴州的,確實有太子墓!”

  看到觀眾的質疑,寒轍不僅沒生氣,反而笑著說道:“沒錯,你們說對了。李承乾的太子墓確實已經被發現,並且機關已經開挖過。但實際上,那座墓的格局還沒有土地廟大,並且機關已經澄清過,那就是一座假墓空塚。”

  “裏麵別說是陪葬品,連李承乾的屍骨都沒有。你們就不覺得奇怪,李承乾的屍骨去哪了嗎?”

  說到這裏,寒轍拉近鏡頭,指著棺槨內側的碑文介紹道:“你們看這句‘同載,東窗事發,先帝尚有憐心未泯,逐太子發配黔州,封恒山王。’這段銘文清楚的介紹了李承乾在貞觀十七年謀反失敗後,被李世民貶為恒山王,廢除太子之位,發配黔州的記載。”

  “而黔州這個地方實際上就是巴蜀地區,也就是現在的貴州。所以,這段銘文正好貼合了太子墓在貴州被發現的事實。不過,在太子墓被開挖後,機關卻沒找到屍骨...”

  一邊說著,寒轍念出了下麵那句銘文。

  “朔年,貞觀十九,恒山王思疾病逝。先帝有令,特遷太子反都。然中途變故,為慰靈,命其遷入君集陵墓。”

  然後接著說道:“你們看,‘朔年,貞觀十九,恒山王思疾病逝。’這句就是說,李承乾在貞觀十九年病死在了封地。起居注裏也記載過,他確實是在發配巴蜀兩年後,病死在那的。”

  “而下麵的那幾句,從字麵上看都能理解,就是說根據李世民遺詔,李承乾在病逝後,被遷墳返回長安。所以我想,在貴州被發現的那座空墓,應該是提前建造好的。可遺憾的是,李承乾要返回長安,結果那座墓就浪費了。”

  “至於後麵的情況,根據銘文上的描述,應該是李承乾的屍體在反都的過程中發生了意外。結果正巧路過焦作附近,為了盡早讓屍體下葬,才就近遷入了侯君集的國公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