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大理寺
作者:尹夢汐      更新:2021-01-31 19:25      字數:3209
  “父皇可真當兒臣是太子過?”李承乾說著,卻背對著太宗。他費盡心機想要見父皇一麵,可如今看到,卻完全沒了氣勢。

  “朕可一直當你為儲君培養,又怎會不把你當太子。”太宗一下糊塗,難道自己做的還不夠嗎?

  “是啊!當下一位儲君培養,對他人都輕鬆對待,對我卻苛刻不講情麵。一條條,一框框來限製我。連東宮侍女,都是上了年紀的,說到底還是信不過我。一邊讓大臣輔助,一邊對四弟萬般寵愛於一身。我這個太子當的,還不如一個皇子。四弟縷縷犯錯,侵犯我的權利,甚至還刺殺我兒。父皇明知,卻當什麽也沒看到。對四弟依舊寵愛有加。”李承乾一邊說著,一邊回憶往年種種。“原本我可以本本分分,安穩坐穩太子之位,可一次意外,讓我成為跛子。我心中的打擊又何止一點。父皇可在意過?”

  “這件事即便發生,朕也從未想過廢你,你有何必呢?”太宗苦口婆心,慢慢說著。太宗看的出太子心裏難受,但又有什麽辦法,身為男人,還是要自己挺過去,外人是使不上勁的。太宗始終拿對自己的要求來衡量太子,卻從未想過他是否承受的了。

  “父皇是未想過廢我,可比廢我還讓我難受。我是太子啊,我才是太子,可朝中大臣呢?他們把我當太子了嗎?又多少人暗中是四弟的人,我一個空殼太子,有什麽意義?造反是我所想嗎?我要不是被四弟逼急了,又怎麽回走這條路。”李承乾說著,轉過身來,牙齒咬得“格格”作響,隻要一提及李泰,眼裏閃著一股無法遏製的怒火,好似一頭被激怒的獅子。透過圍欄,怒吼著。

  “父皇,你是不是要立四弟為太子?是不是?”李承乾苦笑著,見太宗不言語,用全身力氣敲打圍欄。淚水與汗水匯聚,不知多久。靠在一邊牆壁,反而又哄笑起來。

  太宗看著眼前的兒子,心中無限的傷痛,他的情緒,已不是常人,為什麽為何會變成這樣。

  一旁侍衛上去,羅通想要製服太子,太宗讓他們全部退下,獨自留下他與太子兩人。

  “我聽說父皇免了我的死罪。”李承乾說著,沒有一點高興的模樣,反而愁容,笑著。“父皇大可不必,四弟當了太子,我寧可死,也絕不苟活。”李承乾說著,言辭激動,這是他有生以來第一次用這種口氣與父皇說話,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他笑著,看著窗外投來的光束,希望之光,隻要父皇還在意我這個長子。四弟你絕對別想當太子,除非我死。

  太宗黯然,聽著李承乾言辭激動的抱怨。在太宗眼中,承乾一直是個乖巧聽話的主,往日最多是免朝,不願上朝來反抗。而如今,為何會變成著樣?是忍讓太久了嗎?

  “父皇,你知道嗎?我一開始謀劃此事,原本是打算刺殺四弟的。並沒有想過直逼你去。”李承乾笑著,原本靠牆站著的他慢慢冷靜許多。沿著牆壁,滑落坐在一旁。側顏對著太宗,道:“可我後來想了想,我刺殺四弟,有什麽用?他府內侍衛那麽多,離我又遠。他對我早有防備,成功的幾率低微。他多次言語激怒我,不就是想要我主動出手嗎?我若動手,不正中下懷。”

  李承乾說著,回頭看向太宗,“最重的,還是父皇不是,隻要有父皇在,四弟就有人保護,無論我怎麽折騰,都是白費勁,因為有你在啊!”

  “所以你就轉換目標,直接衝著朕來?”太宗說著,萬萬沒有想到,中間還有這樣一個曲折的環節。

  “我一直在猶豫,到底要不要對四弟出手。可五弟提醒我了,他遠在外,都有勇氣起兵,我又有什麽不能。當有人提議時,我就明白過來,反正都是謀逆之罪。而且父皇對我沒有防備之心啊?比刺殺四弟,成功的可能會更高些。說不定我就成功了,到時候,還管四弟做什麽。父皇你說是吧!”李承乾說著,衝太宗笑著,太宗當年所作所為,不就是這樣嗎?

  太宗無言以對,看著時而正常,時而瘋癲的太子。是朕錯了,錯了,他萬萬沒有想到,太子與魏王已經到了如此不可開交的地位,自己犯了與自己父皇當年一樣的錯,才導致了如今的局麵。

  兩儀殿內。

  一旁宦官看到太宗這般模樣,都不願上前。長孫無忌見太宗痛苦模樣,他又何嚐不是?兩個外甥都是自己妹妹的兒子,如今兩個相繼倒台,唯一能做的便是立李治為太子。魏王的傲氣,即便扶他上位,恐怕也不會把我放在眼裏。與其如此,不如培養年少的李治更為穩妥。

  大臣沉默不語,聽從太宗指示。唯一讓太宗為難的,莫過於如何處置魏王。沉默許久,道:“魏王李泰,是朕極為心愛的兒子,朕對這個兒子實所鍾愛。此子年幼的時候就很聰敏伶俐,又十分愛好文學,朕對他的寵愛是那麽的不同尋常……然而朕不能讓後世子孫認為,皇位是可以通過謀劃得到的,所以將魏王李泰降為東萊郡王。大臣可有異議?”

  朝臣摸不聽此,皆拱手道沒有。

  詔書擬好,當天下午,送至魏王府內。原本還在做美夢的魏王,一下傻了眼。極力要求見太宗,被大臣攔了下來,告知魏王,收拾行李家眷,幾日後徙居均州之鄖鄉縣。太宗是不會再見你的。

  朝中大臣如沒了主心骨一般,看著長孫無忌為首的黨員,部分投其所好,支持立晉王為太子。

  而房玄齡與李績變的沉默,不在參與此事。而他們的行為,長孫無忌都看在眼裏,無形間地位尊大,讓他更為享受其中。

  李恪得知消息,鬆了口氣。一切,終於結束了。馬上就四月了,等太子冊封大殿結束,就離開這裏,回安州。身上依然保留著淡淡酒氣,慶幸自己還是留了一手。一大早得知密保,父皇答應立魏王為太子。李恪第一時間備好酒宴,以兄弟名義前往大理寺看望太子李承乾。見太子麵如死灰的模樣,友好問候。

  “大哥,我來看你了!”李恪說著,在一旁坐下,打開手中籃子,端出一盤盤酒菜。

  一聲大哥,瞬間李承乾瞬間放下對李恪的戒備,這句大哥,想來自己打八歲當太子起,便再未聽見過。“如今這樣,沒想到還有人會來看我!”李承乾自嘲,笑著說道,緩緩湊了過來。看著豐盛的酒菜,問道,“這是我的斷頭飯嗎?有勞兄弟了?”

  太子隨口說著,大口吃了起來。他知道,除了他之外,與他參與謀反的人,都已依依處死。現在終於輪到自己了。

  “大哥這哪裏話?看來大哥有所不知,父皇免了大哥死罪,改為流放。三弟就是因為此事,特地前來告知大哥。說句實話,若不是父皇免了大哥死罪,三弟又怎敢前來看望。”李恪說著,說出一半實話。這樣也可讓大哥完全信任,就好辦的多了。

  李承乾聽李恪說著,難以相信,聽到後半句,反而信了。“流放?哼哼!父皇永遠都比我們厲害,在這種情況下,還能保住我。”

  “是啊?有父皇在,我們隻有乖乖聽話的命,不管怎麽說,都應該高興不是,起碼不用死了。”李恪說著,端起酒杯,與李承乾碰杯共飲。露出淡淡笑容,前後兩個月,五弟造反,父皇沒有為他說一句話。而你,嫡長子,父皇願意為你在朝中說話,大臣又怎麽會有意見。說到底,你的出生,就是一張保命符;而我與五弟的出生,就是一張催命符。

  “這確實該高興才是,可我寧可父皇給我一個爽快,讓我活著,也隻是生不如死罷了。”李承乾說著,低頭垂發,看上去滿是滄桑。

  “大哥不必如此,去外地也是有好處的,起碼自由暢快。”李恪說著,特地看李承乾反應。想著什麽時候開口為好。

  “是啊,外地,自我當太子後,就再未離開過長安。每天隻是在東宮與朝中奔走,學習治國,每天還有一大群人盯著。不能這樣,不能那樣,完全活在別人看管下。而我就這樣活了十幾年,可有誰問過我,這是不是我想要的。”李承乾說著,端起酒杯,不停喝著。

  “在其位,責其職,我們沒得選擇,即便高高在上也有說不出的苦衷,三弟明白。”李恪說著,麵顯愁容,是啊!皇室看不見的爭鬥太多了。

  “三弟,我一直都很羨慕你。可以遠離官場,不用在朝中勾心鬥角,在地方還能做些事實。比我強太多,哈哈哈?”李承乾說著,大笑起來。回想自己的一生,什麽都沒有幹成,還要再史書中留下一筆,遺臭萬年。

  李恪看著如今有些瘋癲的李承乾,有些恍惚,他說的一點也沒有錯,羨慕我嗎?原本不覺得什麽,現如今看來,自己算是不幸與幸運參半,總是能遇到貴人,引導自己。雖在封地,但日子過得確實瀟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