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魏王棄
作者:尹夢汐      更新:2021-01-31 19:25      字數:3154
  春天美麗的夜晚,花兒在輕風的微拂下,攏起花瓣,悠閑地熟睡了,散發著絲絲清香。月光卻被迷了雙眼一般朦朧,像隔著一層薄霧,撒落一地冷清。蒼白的月光使人感到陣陣淒涼意,望著不再如水的月光,思緒穿過心情的那片溫柔象霧一樣點點漫延,徘徊許久許久,最終在一聲無耐的歎息聲中飄散飄散……

  月光寒,大殿之內,人聲依舊。

  唐太宗聽一旁武官說著,侍衛一家離奇死亡。太宗默默聽著,一旁大臣陪同,見皇上不語,沒人敢吭聲。一個個低垂木耳,看著太宗臉色。

  唐太宗長歎一聲,揮手讓大臣紛紛散去,下人丫鬟也是如此。獨自一人待在殿內。從高台向遠處的昭陵看著,默默不語,不知想著什麽。夜,多美的春色,積聚著多少希望,蘊含著多少春光明媚的早晨。可謂何今年的春天,會是這般模樣,模糊朦朧,完全看不到光似的。

  半個時辰過去,太宗命人請來李淳風道士。李淳風在門口等候,不吱一聲,沒有太宗傳召,不敢有任何逾越。

  太宗看著李淳風門前身影,傳召進來。李淳風道士站在一旁,向太宗問候行禮。

  “你,是袁天罡的徒弟,那你可知,朕連夜傳召你進宮是為何事?”唐太宗問著,眼睛盯著他看,唐太宗清楚他師傅的能力,預言的種種,現如今一一應驗。如詛咒一般,讓人不爽,卻無可奈何。

  “微臣愚鈍,不敢揣測聖意。”李淳風恭敬說著,謹言慎行。這是他多年為官之道。

  “那朕命令你揣測,就現在。你測算一下朕的心思,為何朕連夜傳召你來?”

  李淳風道是,抬起頭,看著太宗。遲疑許久,才開口道:“皇上剛剛廢除太子,連夜傳召微臣,是不知該立哪位皇子為太子而為難,才傳召微臣前來。”

  “哼哼!”唐太宗笑著,他清楚李淳風是有本事的,是袁天罡的親傳弟子,也懂得測算未來,他雖從不明說,但他對所發生的事,永遠都是平淡的反應,即便太子謀反,這等與太子性格不符的行為,讓人意料之外之事。他與朕同時聽到,在他心中也未有過任何波瀾,表情平淡的讓人不敢相信。

  “那你覺得,朕請你前來是測算什麽?”唐太宗跟著說著,刺探李淳風反應。

  李淳風遲疑了一下,道:“微臣愚鈍,沒有師傅的才能,還望皇上見諒。”

  唐太宗沒有繼續問,他清楚李淳風性子,他們道士都是一樣,大事從不透露。往往事後才能明白,原來他們在事情發生前,就早已知曉。

  “那朕問你,你覺得,朕還能活多久?”唐太宗問著,略顯憂傷。沒人不在意自己的生死,但讓預言者測算,問出口也需要大量勇氣。他看著李淳風反應,卻見他低著頭,似乎有意不讓人看不到他的表情。

  李淳風聽到,心中微微振動。原來皇上對太子之位,早已有了選擇。問他這種話,無非是擔心李治年幼,放心不下,才傳召我來,算算自己壽命。若時間足夠,晉王加以培養,也可是位合格的君王。道:“皇上武將出身,難免有些舊疾,但皇上調養甚好,看著晉王加冠沒有任何問題。”

  唐太宗聽他這般說,心中微微顫動,果然,他早就看出來了。加冠嗎?如今晉王十五,加冠還有五年。五年時間,足已將他培養成一名合格的君王。可泰兒呢?朕又該如何處之。太宗想著,愁眉不展。手中折扇拍打桌麵,“啪!”隻響。他的才華,讓人不舍,更讓人憂心。朕錯了嗎?不該太過疼愛,讓他沒了王法,肆意妄為。“那你說,魏王,該如何?”太宗說著,略顯憂傷,又看向窗外,從屋內眺望遠方。三個兒子,這下,隻剩下兩個了,而其中一個,文質彬彬,卻做事不留餘地,讓人擔憂。

  “隻要皇上舍得,方法有許多,又何必讓微臣來提。不過皇上還是要為晉王考慮,讓魏王遠離京城為好。”李淳風說著,他清楚皇上對魏王的寵愛,是獨一份。他在皇上身邊待了二十多年,寵了二十多年。太宗年少因為戰亂,不得不成為武將。說到底還是不舍。明明白白告訴了皇上,他若猶豫隻會讓魏王自以為還有機會,會繼續折騰。

  太宗讓李淳風退下,想來想去還是定不下注意,猶豫不決。換做他人,朕又怎會這般煩惱。朕不是一個好兒子,好兄弟,如今隻想做一位慈父,為何這麽難?太宗在高台眺望,徹夜難眠。

  次日,魏王老早得知侍衛離奇死亡的消息。聽自己身邊大臣所說,父皇懷疑自己所做。魏王一肚子怒火,無緣無故在這種時候被人嫁禍。想也沒想直接進麵見父皇,一臉的委屈,向太宗撒嬌,不該冤枉他才是。

  太宗見魏王反應激動,言辭激烈,也開始懷疑有人嫁禍,卻想不出還能是誰。

  魏王見太宗猶豫糾結,抓住機會,希望父皇可以立自己為太子。見父皇心軟,聲稱自己百年之後定會殺了自己的兒子把皇位傳給弟弟李治。而唐太宗見青雀投進自己的懷中,立馬心就軟了,再一聽這樣的保證,正巧解了他擔心李治安慰的心思,當即便許諾要立他為太子。一旁大臣看著,全程沒有說一句話。

  魏王洋洋灑灑離開皇宮,一旁的大臣見魏王離去,麵見太宗。褚遂良毫不留情地揭穿了魏王,“皇上確定要立魏王為太子嗎?他剛剛的話不能信啊!”

  唐太宗冷靜下來也明白殺子傳弟的事根本不可能發生,殺的恐怕不是兒子,而是晉王。“朕糊塗啊?”果然,見了青雀,心又軟了。想起李淳風的話,他的建議。

  太宗傳召晉王前來,想要立即立李治為太子。看著一臉稚嫩的李治,反而又開始猶豫,軟弱的他,能守住江山嗎?

  太宗還未開口說話,李治看上去卻有些精神恍惚。再三追問他,才知原來魏王威脅了李治。太宗一下清醒許多,在他眼中李泰也還是一個孩子,一個文質彬彬好學之士。看來是朕錯了,錯的離譜。他才是三個兒子中,最狠毒的一個。

  李淳風說的沒錯,魏王,不能留。

  吳王府內。

  蕭瀟清早起來,用過早餐,與小滿一同出府。小滿想問,可蕭瀟昨日反應,什麽也沒有說。蕭瀟獨自進宮,在太醫院向太醫學習藥材,如往常一樣。太醫見蕭妃許久沒來,心中欣喜,耐心向蕭瀟講解各種藥材藥方。小滿在一旁看著,淡淡笑著,小姐又回到了往日的日常。想來也是,昨日小姐已經發泄過了,也該緩過來了。

  蕭瀟聽太醫院太醫講解,聽著太醫給他講她之前服用的藥方。說也奇怪,自打她來了這邊,一開始還好,可到了冬天,身體弱到連門也出不了。李恪一直讓蕭瀟服藥,為此沒少與他吵架。奈於自己也難受,還是乖乖聽了他的話。身體也慢慢有了好轉,這個冬天已沒有那麽難受,好了許多。

  蕭瀟看著一旁的藥櫃,特意注意到一旁的麝香,稚嫩口吻問著它的功效是什麽,該如何服用,後果又是什麽。

  太醫悉心講解,沒有一點懷疑。

  兩儀殿內。

  太宗與大臣長孫無忌,房玄齡,李績等重臣,告知自己打算立年輕的李治為太子。臣之嘩然,隻有長孫無忌為首的大臣平淡看待,眾說風雲,議論紛紛。多數大臣提反對意見,提議立李泰為太子更為妥當。一時間,朝中大臣封為兩列,一是長孫無忌為首的立李治,而是房玄齡為首的立李泰,眾說風雲,言辭糟糟。

  太宗淡然處之,大臣的反應在他的預料之中。太宗緩緩站起身來,站在桌麵前,“嘩”的一聲,桌麵上書卷灑落在地。似乎對太子造反,魏王謀嫡的種種怨氣,此刻全部爆發。

  “難道朕不想嗎?他們可都是朕的兒子,太子造反,已經讓朕傷透了心。而如今又查出魏王謀嫡,這書卷上的名單,都是一些重臣,私自結黨的記載。以及魏王暗地裏多次刺激太子的罪證。你們還又什麽好說的?”太宗說著,太宗犀利的看向各位大臣。其中有些大臣名單,就記錄在冊,白紙黑字,明明白白。

  場麵一下安靜許多,太宗看著,心裏明白原委。漫步走看著出桌麵,到台前來,在大臣中徘徊踱步。“今日,朕特地去大理寺看望太子。太子茫然,垂發立在一旁,完全沒有往日模樣,蒼老了許多……朕一直不敢去想,不願去麵對,太子為何造反?即便受大臣蠱惑,但太子還是聽了,冒著生命危險,組織人員篡位。想要連夜逼宮……”

  太宗說著,退後幾步,扶著桌麵,淚上心頭。太宗清清楚楚記得,在大理寺內與李承乾的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