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3章 忠孝難全
作者:痕跡      更新:2022-02-19 16:49      字數:2062
  日子平靜無波地過去。

  京城與明州之間書信互相來往,一家子人稍微緩解了對崔維楨不能返京的思念,眼看著臨盆的日子越來越近,葉蓁蓁忙著張羅起生產事宜來。

  崔大娘和葉母就勸她:“你別操心,好好養胎,平日裏多去散散步,來日也能容易生產。這些雜事交給我們就行了,之前有過經驗,讓下人照辦就是。”

  她們都知道葉蓁蓁講究,無論是產房還是一應用品都要漿洗得幹幹淨淨的,連穩婆都是熟人湯婆婆,她這些日子已經在伯府住下,就防備她提前生產。

  雖說十月懷胎,葉蓁蓁現在還不足月,但有備無患,提前一兩個月臨盆的情形也不是沒有的,總得要做足準備。

  葉蓁蓁知道婆婆和娘親都能辦妥當,但還是忍不住想要操心:“奶娘呢?請了嗎?”

  “放心吧,已經準備好了。”

  崔大娘說道:“這次也沒請外人,都是咱們崔家的家生子,正好處於哺乳期,你也認識,是一個是李榮家的胡氏,另一個是周明家的錢氏,她們身體健康,奶水足,家裏的小子都喂得結結實實,給咱們家的小孫女當奶娘是最適合不過了。”

  李榮和周明是崔府的小管事,他們家的媳婦葉蓁蓁也見過,確實長得不錯,性子和能力都不錯,當奶娘是不錯的。

  孩子的奶娘得選好了,就比如說執端的奶娘張氏和徐氏,她們如今是崔執端身邊的一把手,身邊大大小小、裏裏外外的事情都要她們幫著張羅,若是能力不足的,日後照顧不好孩子。

  既然崔大娘能夠挑選胡氏和錢氏,這就說明她們兩人的能力是沒有什麽問題的。

  葉蓁蓁放心地點了點頭:“娘挑選的人自然是好的。隻是年關將近,我又臨盆在即,家裏的事兒我幫不上太多的忙,又得讓娘您勞累了。”

  可不是麽,這陣子崔大娘又是掛念兒子,又得操心兒媳婦,還得操辦過年事宜,都累出尖下巴了。

  不過崔大娘不太在意,她的精神看著還好,擺了擺手:“有下人幫忙操持,按著往年慣例辦事就是了,算不得勞累。”

  不過她看了看旁邊的親家母:“親家母,你們家過年的事安排得如何了?這幾個月勞累你在伯府照顧蓁兒,家裏的事都沒閑功夫管,我真是於心難安啊。”

  葉母膝蓋上的傷口已經好利索了,連疤痕都沒留下,這大半個月來的主要任務是監督和陪伴女兒一塊兒散步。

  並非不是葉蓁蓁不願,而是她如今肚子大了,雙腿又浮腫,走路起來格外艱難,於是偶爾會耍性子不願意出門,這時候隻有葉母這個親娘的話好使,能夠監督著人一日不落地散步。

  這下她毫無負擔地笑道:“不用擔心,我們葉家小門小戶,過年也簡單,年貨這些已經交給孩子他爹和家裏那小子準備了,我安心留在府裏照看蓁兒就是了。親家母你也不容易,蓁兒這孩子還得我多照看著。”

  崔大娘感慨不已,葉家雖然門戶低一些,但親家公和親家母是真的沒話說,雖然沒什麽大文化大見識,但為人都樸實又通情達理,沒那麽多烏七八糟的事兒,不知有多省心呢。

  隨著天氣越來越冷,年關越來越近,葉蓁蓁越來越不愛動彈了。

  葉母也擔心女兒在外邊溜達感染了風寒,最近隻是讓她在屋子裏轉幾圈,屋子裏暖和,葉蓁蓁總愛犯困,但偏偏睡不著,隻能半眯半醒地靠在軟榻上,腦子亂糟糟地想著一些烏七八糟的事情。

  估計是以為她睡了,崔執端壓低聲音與外祖母說悄悄話:“外祖母,我爹是不是不能趕回來過年了?”

  葉母最近也在尋思這件事呢,不過不敢與親家母和女兒提一言半語,就怕她們倆聽了難過。

  這會兒外孫子一問,她就有些為難,距離年關隻有十多天了,大女婿還沒能回來,想必是真的趕不回了。

  不過她心疼大外孫子,不忍他傷心難過,便哄道:“這不是還有十多天嗎?說不定你爹就在回來的路上了。”

  崔執端還真信了,偷偷掰著手指頭數日子,葉蓁蓁看著心酸,卻沒有點破,隻能看著兒子日漸一日地失望和低落,等到府裏掛起了紅燈籠,貼上了窗花,連對聯都貼起來後,崔執端終於沒忍住紅了眼。

  葉母這下急了,她當初就不該給孩子希望,不然也不至於失望,她使盡了法子都沒能把大孫子哄好。

  崔執端抽抽噎噎地說道:“爹爹去年答應過我的,以後每年都要和我們一起剪窗花,貼對聯,今年他爽約了,隻剩下我一個人剪窗花了。”

  葉蓁蓁是孕婦,不能動剪子的。

  葉母連忙哄他:“你爹爹是朝中大官,辦的是造福百姓的大事,今年情況特殊才不能回來陪你過年,明年肯定能陪你。”

  崔執端依舊神色懨懨,始終高興不起來,不過在葉蓁蓁麵前,他又收起了心裏的難過,若無其事地陪著娘親聊天散步,但是以他稚嫩的演技,早就顯露了端倪。

  葉蓁蓁心疼得暗暗掉眼淚,卻又無濟於事,因為崔維楨的書信已經寄了回來,明確指出不能回京過年了。

  朝廷撥了賑災銀子,他作為欽差大臣要把災後重建工作做好,根本沒機會回京與親人過團圓年,不僅僅是他,包括郭敬在內的所有人員都不能回京的。

  自古忠孝不能兩全,這次是真的體現到了淋漓盡致。

  葉蓁蓁見不得兒子悶悶不樂,不停地想著法子哄他開心,時不時讓他聽一聽妹妹在娘親肚子裏的動靜,和他一塊兒給妹妹編故事,這麽一分散注意力後,他的情緒漸漸好了起來,至少不會躲起來偷偷哭了。

  懂事的孩子大家都心疼,一個六歲大的孩子強顏歡笑的樣子,任誰看了都於心不忍。

  現在他轉移了注意力,不僅葉蓁蓁鬆了口氣,崔大娘和葉母也放下心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