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一章 那比恐懼更恐懼的是什麽
作者:弦森      更新:2020-03-16 23:59      字數:2146
  瘋狂心理師最新章節

  反正顛來倒去就是“人類最大的恐懼是對未知的恐懼。”

  或者到處都充溢著——“不可名狀”這樣的描寫。

  說白了,不就是洛夫克拉夫特的yy嗎?不過說起來,這位英國貴族氣質的作家還真的是從愛倫坡的小迷弟漸漸寫出了自己的風格,一些巴洛克式的詞語堆砌,大量的形容和更為大量的心裏描寫。

  堅持一種既不好讀,又不友好的講故事方式,卻漸漸走出了一條自己的道路。

  尤其是後來他的小說中建構的克蘇魯體係,那簡直是在黑暗森林般的宇宙中再倒上一桶黑色的墨水。

  “你覺得科學很重要對不對?對,沒錯,我承認你是對的。但是同時,我告訴你那不重要。”

  想到這裏潘小青笑了起來,“神tm的不重要,沒有意義,還真說的有道理。”

  要是自己能像精神病人一樣,像洛夫克拉夫特一樣自由書寫,偏執於使用自己喜歡的古老英語語法,不知道還有沒有讀者會來讀她的東西。

  與時俱進啊,潘小青又想到grace的話,這話聽起來簡直就像是忠告!

  ‘終於,我也是一個需要在別人的忠告中找到繼續生活之路的人了嗎?’想到這些,潘小青簡直覺得自己就和那些她原本不太看得上的自媒體“雞湯”類文的作者一樣,整天就是“天氣那麽好,你為什麽要不高興呢?”

  到底有什麽值得高興的。

  這些雜亂的思緒就像趴在窗台上伺機鑽入房間裏的冷空氣,隻要主人不小心讓窗子露出一點點縫隙,冰冷且帶著潮濕的空氣就會魚貫而入,讓你在房間裏都瑟瑟發抖。

  潘小青打開電腦,甩了甩頭,按下電源鍵,打算無論如何今天也要寫出一些東西來,或者至少確定接下來要寫的主題。

  至於grace在電話裏提到的“與時俱進,好好想想現在互聯網時代究竟什麽才是有效的工作”這類話,她一個字也不想想起,但是就像走路不可避免要用腳踩到地麵一樣。

  想要不想起也並非易事。

  於是潘小青走到浴室,打算先洗個冷水臉,然後好好想想自己到底要寫點什麽。

  冰涼的水在臉上流過,潘小青的精神恢複了一些,注意力也似乎恢複了很多。

  她走到書架前,拿起一本《血疫》翻看了一會,隨後又把這本書放了回去。

  然後她拿起一本《煉金術的秘密》靠在書架旁翻看了一會。

  《血疫》是一本紀實文學作品,潘小青讀過很多遍,不僅整本書的內容讓她震撼,寫作方式潘小青也非常欣賞,所以這本書一半作為文學閱讀,一半作為學習的教材,潘小青讀了不下三遍。

  至於《煉金術的秘密》這本書,潘小青不記得是哪一年就買來放在書架上的,深紫紅色的書脊稍稍有些落了灰塵,這本商務出版社出版的《煉金術的秘密》是精裝版的書,價格倒也不貴,紅色書封和燙金字體非常符合這本書的主題。

  翻閱片刻之後,潘小青突然想到,是不是可以用某種神秘學的寫作方式來寫紀實文學。

  這個念頭稍稍有些誇張,闖入潘小青腦海中的時候,潘小青也是覺得自己大概是瘋了。

  這不是她拿手的創作方式,相反,流雲可能會覺得這個主意不錯,但是流雲是流雲,兩個作者就是兩個不同世界的兩種不同生命,而且無論多麽親近,一個作者也無法幫助另一個作者完成他的創作。

  而且弄的不好相互之間還會相互影響,導致誰都沒有原先單獨創作的時候更為出色。

  所以潘小青才一直認為,作者和作者在一起是不太合適的一件事,總有一人會為了這份感情犧牲一些什麽,可能是無形的,也可能隻是暫時的。

  畢竟世界上有一些同為作者的夫妻,感情不錯,結婚後兩人各自的寫作之路也走的一帆風順。

  但是反麵的例子也不少,更多的還有一方為了支持另一方而逐漸減少自己在創作上投入的時間和精力,成為了另一人的編輯。

  潘小青相信,作者還是孤獨一點比較合適,兩個孤獨的作者在一起並不見得有什麽好事。

  既然有了新的想法,那就試著寫一點東西吧,她已經有將近一個月沒有想到好的題材,要是再這樣下去,真的懷疑自己再也不能好好寫作了。

  寫專欄和寫小說還是不一樣,也不知道流雲怎麽會放棄寫小說改寫那些遊記和專欄的,不過說起來,那家夥運氣還真是不錯,別人去伊斯坦布爾旅行一次,最多也就在旅行app上發一些照片和遊記,說說有什麽好吃的或者有什麽好玩的,文采好一些的或者更願意花心思的,寫一點當地的風土人情和曆史文化,這樣整個文章的檔次就上去了,閱讀的人也會跟著多起來。

  流雲倒是把這幾個方麵都做到了,而且潘小青看了一些流雲之前寫的小說,也不是說有什麽不好,在潘小青看來流雲的小說有一種比較明顯的翻譯味道,後來兩人也有過不少文學上的交流,潘小青注意到,流雲喜歡的大部分作家都不是本土作家,並且他從童年時期就瘋狂迷戀拉丁美洲文學作品,接著又讀了大量西-方作者的書,中間還有一年交換生的經驗,所以他的文筆帶有中不中洋不洋的朦朧感。

  潘小青發現,這一點也不是僅僅她一人這麽覺得,流雲在網絡上連載的幾部小說的評論區,有不少讀者有這種評論,有人說:“這書讀起來有一種讀世界名著的感覺。”

  也有人評論,“大概隻有作者自己知道在寫什麽吧。”

  潘小青推測,流雲當時看到這些應該心裏非常不舒服,所以他的最後一部小說沒有連載完本就匆匆結尾了。

  這可能和他從實體作者轉到網絡作者之後受了傷導致的。

  一個心高氣傲本身就有些成績的作者卻在網絡文學中撲街了,這樣的心裏落差任誰都不會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