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五十二章 說書人
作者:十裏春風      更新:2021-01-22 13:36      字數:2223
  看著女人急不可耐的樣子,男人似乎也很是高興,在女人將貓放進小棺材中後,就拿起棺蓋板將棺材蓋了起來。

  黑貓一開始還挺乖,可隨著時間持續,被放進小棺材中的黑貓開始在棺材裏掙紮吼叫起來。

  然而男人壓根兒不管這些,他拿起先前浸過狗血的鐵釘,開始固定小棺材的蓋子。

  直到巨大的敲擊聲響起,棺材中的貓終於察覺到不太對勁,開始在棺材裏掙紮起來。

  但是四顆鐵釘都訂在了棺蓋上麵,就算是一個正常人從外麵都很難將這棺材打開,就更別說那被困在棺木中的貓咪。

  直到這一刻,我才明白眼前的這兩人在做什麽。

  種貓。

  這也是我在爺爺留下的那本陰陽測字上偶然見到的,過程很簡單,就像眼前這兩人所做這般,將一隻活著的貓放進事先準備好的棺材裏,並且黑貓最佳。

  這裏有一個必須的條件,那就是貓必須是活著的貓。

  活貓被放進棺材後,因為棺材的狹小和空氣逐漸稀薄,被放在裏麵的貓就會因恐懼而狂抓棺材蓋板,但貓越是抓,外麵的人就越興奮。

  這個說法便是生財,狂抓也被比喻為狂抓錢回來。

  我不知道在這個年代稱為什麽,但在現代世界,這種貓也被稱作招財貓。

  和擺在店鋪之前的招財貓不同,這貓是活生生的貓製作而成,隻要最後這貓死了以後,再把棺材拿到外麵供上,可保財源廣進。

  我是沒料到在這麽一個地方,居然也能夠見到這樣的邪法。

  兩人盯著眼前的小棺材笑的極為猙獰,隨後眼前畫麵一黑,便什麽都沒了。

  我再度睜開眼時,自己又回到了酒樓走廊裏,而燃盡的香灰也在地上組成了四個小字。

  我有些訝異,這四個字所代表的意思,老實說我有些不太明白。

  “袖手旁觀。”

  這裏的意思,似乎是不想讓我插手這件事啊,可是我明明看見了那兩人的所作所為,眼下這袖手旁觀四個字,又是什麽意思。

  我沒有看懂,但眼下似乎是得先找到這種貓的一男一女。

  從剛才所透露出的消息來看,那對那女似乎也是開酒樓的,隻是生意比較慘淡在,這才用了種貓之法,或許我可以下樓問問酒樓夥計。

  來到樓下,不多的幾張八仙桌上,幾乎坐滿了四麵八方的來客,店小二在人群中不時穿梭而過,忙的不可開交。

  我朝著店小二招了招手,後者很快注意到我,把手中擦汗的帕子往身後一甩,隨即就小跑著到了我麵前。

  “小二,給三號房準備一桌酒菜,兩個人的量。”

  小二愣了片刻,我才指了指樓上,隨即就轉身下了樓,原本我還想問他關於酒樓的事情,可見他剛轉身樓下就有人叫他,想想就沒說什麽。

  出了酒樓,大街上人來人往,這會兒天已經快黑了,整個鎮子卻好像並沒有清淨下來的打算。

  這青陽鎮臨近一個綠水湖,據說湖邊停放了好些條花船,我倒是沒有去這些地方消費的閑情雅致,那些地方,隨便進去一趟就得黃金白銀給出去,就我和赤霄老道士,把我們賣了也去不起。

  隻是我尋思著那邊人多眼雜的,會不會打聽到一些消息,這鎮子就這麽大點兒,應該不難。

  一路往西而去,上次阿福帶我們過來時,隻是隨意瞟了一眼就離開,所以並沒有什麽實際的印象,這一次過來,或許是天快黑的緣故,這邊的人出奇的多。

  環顧四周,大都是身邊坐擁內眷小姐們的公子哥,偶爾也能看見一些賊眉鼠眼幹著偷竊銀兩這種下作手段的市井小民。

  人多眼雜,在這裏倒是體現的淋漓盡致。

  我看了一會兒,站起身就往花船的方向行去,倒不是要上去,而是我剛才聽說那邊有幾個說書的,想去見見世麵。

  夜色臨近,大道上行人越加多了起來,我站在花船入口處,看著說書先生攤前人潮滾滾,沒了過去擠的念頭,單單隻是停留在最外圍。

  在這裏,隱約可以聽見些許聲響,不知為何,我在見到那說書人的第一麵,我就覺得他一定知道我想知道的事。

  時間過得很快,在聽說書先生說了近兩個時辰的故事後,周圍的人才終於散開了些,我找到機會趕緊湊了上去。

  這花船之前共有三個說書先生,而現在這其中一位,見周邊人流越發稀少,許是生了離開的念頭,就收起折扇桌凳,放在一輛木頭所製的板車上麵,就欲離開。

  我上前叫住他,後者滿是疑惑的看著我,我有些不好意思的笑笑,隨即掌心攤開。

  “先生可否為我說說這青陽鎮關於酒樓的故事?”

  我掌心中乃是一粒碎銀子,這銀子我自己不太用得著,所以現在用在這裏倒也合適。

  說書人看了我手心的一粒碎銀子,倒也沒有繼續再收拾東西,隻是以一種平靜的口吻道:“小兄弟想聽酒樓的什麽故事?”

  “貓的故事。”

  “貓的故事?”

  說書人有些不解,於是乎我又換了一種說法。

  “那就是供棺材的故事。”

  這麽一說,說書人立刻就明白了,隨即笑著點點頭。

  “小兄弟的運氣不錯,我這裏正好就有這麽一個故事,而且就發生在不久前。”

  說書人的話讓我略微寬心。之所以會來找說書先生,完全就是我自己當時的一個猜測而已。

  在這個年代,消息是很閉塞的,而那些消息最為靈通的人不是什麽官府衙門,而是走南闖北見多識廣的說書先生。

  他們所說大都為親身經曆,亦或許收集大江南北的各種事跡大肆宣揚,再以自己多年的說書功底描繪一番,自然就成了膾炙人口的故事。

  事實證明,我來找說書先生是很明智的選擇。

  “那就勞煩先生了。”

  我找了個小凳子坐下,誰知,那說書先生擺了擺手,隨即道:“這個故事,咱就不在這裏說了,人多眼雜的不好。”

  我也有些訝異,不過還是點點頭。

  “先生我送你。”

  說書先生沒有拒絕,就這麽帶著我出了這方鬧市,徑直往鎮外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