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 449.偷雞不成蝕把米
作者:柳如焉      更新:2021-01-16 11:18      字數:2087
  京城桂樹胡同位於南城最靠近皇城的地方,桂樹胡同能有名也是因為這裏一整條胡同都是一戶人家的。有這樣大手筆的也隻有大宣幾家開國功臣了,忠勇侯府就位於這條胡同。

  今日這裏著實熱鬧,因為陰雲不散的秦家今日是有喜事。秦家至從出了選妃的笑話之後,這是秦家首次辦喜事。忠勇侯十分重視,內院由三太太主持接待忠勤伯夫人,外院則是忠勇侯親自陪著三爺接待忠勤伯。

  雖然全程忠勤伯都是淡淡的,但是架不住內院女眷的和諧。在宴請之後,忠勤伯府和忠勇侯府就開始過起結親的禮儀,小定大定三書六禮走下來全京城都知道忠勤伯嫡次子與忠勇侯府嫡出三房的嫡次女八姑娘喜結良緣。

  這讓在徐家碰了一鼻子灰的竇夫人氣的一病不起,壽山伯夫人帶著媒人去忠勇侯府要說法,讓秦家三太太問的是啞口無言也碰了一鼻子灰。

  壽山伯夫人在秦家受了氣在門口送走了媒人的金夫人,就像踩著風火輪一般的衝進了竇家正院,看著自己妹妹蠟黃著臉在床上躺著落淚就是有十分的氣也消了三分。

  看著這個從小跟著自己什麽都聽自己的妹妹,有些話還是要說,道:“三妹,這事的確是我們做的不厚道怪不得秦家。當初你是說徐家四夫人對你禮遇有加看上我們晉哥兒我才去徐家說親的,誰知道徐家根本沒有這意思,徐四夫人連晉哥兒是誰都不知道。”

  竇夫人落著淚道:“大姐,你說我的命怎麽就這麽苦。我都是坐三望四的人了,我不指望丈夫跟我一條心就指望兒子能仕途順暢,我有什麽錯?”

  壽山伯夫人道:“你想的是沒錯,隻是做事欠妥當。本來晉哥兒跟秦家八姑娘說親說的好好的,你非說人家秦家姑娘不好。就算你看不上秦家姑娘,也不該做的如此明顯。你跟徐四夫人要是相熟這親事你們要是私下說好了,在過明麵就不會有今日這兩邊都得罪的局麵。”

  竇夫人道:“我想的是秦家都這樣了,他家姑娘有人要就該偷笑了。我們就是跟徐家親事說不成,回頭我們再去秦家說親也一準能成。我們竇家是有實權的,就是比不了公卿尊貴也是一等一的好人家。

  誰知道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我看著於家也是出了閣老的清貴之家,怎麽就養出個這麽吃裏扒外的小娼婦。不是那賤蹄子給自己娘家通風報信,秦家怎敢如此打我們家臉。

  大姐放心好了,我不會讓那小娼婦得意的。等我好了我就去給我的大哥兒抬個平妻回來,我就不信弄不死那毒婦。”

  壽山伯夫人道:“你這樣做弄不死她隻會毀了你自己兒子。三妹做事要動腦子,娶秦家八姑娘的是忠勤伯府又不是於閣老家。於氏進門三年連育兩子,協助你管家也勤勤懇懇任勞任怨,服侍你也是按規矩絲毫不差。

  她又是於閣老的嫡孫女,家裏有得力的父兄,於閣老又是新進內閣的閣老,他是聖上提拔的是要受重用的。於氏一不是無所出二不是不敬尊長,七出裏你找不到她任何一點錯,這樣一個為夫家操持延續香火的好媳婦,婆婆還莫明的給她丈夫娶個平妻。

  不要說你娶不娶的回來就是娶回來了,你這輩子的名聲也毀了。以後但凡是好人家的姑娘就是庶出的也不會給你兒子孫子做媳婦,你自己想想晉哥兒婚事說到如今這樣是你大兒媳婦的錯還是你自己的錯?”

  竇夫人聽了這話又隻趟眼淚,壽山伯夫人見了歎氣道:“三妹你就是日子過得太好了才會這樣自以為是,秦家是出了太後的外戚,又是有爵位的功卿。俗話說得好,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秦家在如何被笑話,被笑話的也隻是內宅女眷。

  忠勇侯府的根基還在,又是聖上的親外家,你憑什麽瞧不起他家的姑娘。爛船都有三千釘何況秦家還不是爛船,事到如今你忍的下這口氣得忍得,忍不下也得忍下,不然毀的就隻有你自己的兒子。

  竇家不止你有兒子,那些庶子雖說沒什麽繼承權,可那也隻針對爵位不針對襲職。到時你的兒子因你品行有虧得不到重用,妹夫把襲職給有能力的庶子支撐門庭你又能說什麽?”

  竇夫人聽了又悲從心來痛哭不已,壽山伯夫人見了繼續勸道:“三妹秦家我們還是別得罪的好,太後就算西去了秦家也是聖上的親外家。於家雖不是功卿勳貴那也是聖上的肱骨之臣,我們毀親已是對不起秦家,要是在磋磨於氏那不是連於家也得罪了?到時候外麵跟妹夫政見不合的人挑了這事,在聯合這兩家你說妹夫還能有好?不管你娶誰做媳婦,妹夫才是這家的頂梁柱。”

  竇夫人黃氏拉著壽山伯夫人的手顫抖道:“大姐我該怎麽辦?晉哥兒婚事該怎麽辦?秦家我得罪了,於家我動不了,難道就讓晉哥兒娶個不如秦家的姑娘讓於氏壓著看我們家看笑話?”

  壽山伯夫人歎氣道:“比秦家好的人家不是沒有,可也不一定看的上竇家。妹夫雖是五軍都督府大都督但到底不是五軍都督府真正的管事。京裏的軍權多數是在齊國公手裏,齊國公在五軍都督府經年,就是妹夫都是齊國公提拔的。你們家比上不足比下有餘,這要說門好親事可不要禮賢下士?現在外麵都知道你跟秦家說親沒說成的,比秦家於家好的人家難道不琢磨原因嗎?”

  竇夫人道:“那我該怎麽辦?”壽山伯夫人道:“晉哥兒的婚事先放放,等過了這陣子我們再去為晉哥兒說門門當戶對的好親事。”

  竇家偷雞不成蝕把米的事傳到齊國公府,八奶奶竇氏歎氣道:“母親心氣高卻眼高手低如今隻怕要耽誤五弟的婚事了,五弟婚事不順怕就怕母親把這怨氣撒在大嫂身上,到時候秦於兩家都得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