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123.荒唐
作者:柳如焉      更新:2021-01-16 11:16      字數:2382
  清華被她二娘帶回去後就在也沒來國公府了,公主出嫁第三天回宮裏。一大早收拾好的靖遠就跟公主一氣去了,孫氏帶著孩子來老君堂請安。

  太夫人道:“遠哥兒跟公主處的不錯,清丫頭也投公主性子這樣也好,一月後公主是住我們附上還是住公主府就看她自己的吧!

  讓孩子們去上學在過段時間先生們就放假了,到時候我們就可以準備過年了,今年有新媳婦這個年要好好過。”孫氏起身應是,清瀾現在是家裏最大的姑娘她起身,帶著妹妹們給太夫人和孫氏行禮帶著她們去園子裏上課。

  看見孫女們都走了太夫人道:“你做吧!我知道娶個公主回來做庶長子媳婦你心裏不好受,你娘家的侄女也不是門第不好配不上遠哥兒。

  事情什麽樣你也清楚,先不說我們願不願意抗旨,就是你侄女也不願意嫁庶子這是你知道的。我們家遠哥兒當時好歹是個舉人你侄女都嫌棄,等他中了進士難道她就不嫌棄呢?

  這些事過去了我也不翻舊賬,不管你願不願意現在公主都進來了,以後你做好婆婆公主是晚輩也不會跟你過不去,至於你那侄女你還是給她留意好人家就是。

  遠哥兒中了狀元孫家送來恭賀我替遠哥兒收著送去萱寧園,裏麵有一條帕子說是孫家五姑娘送的,我沒給遠哥兒。阿賢現在不是你我就能決定遠哥兒的將來,駙馬不會外放這你也知道,以後遠哥兒還要在六部供職與孫家舅爺抬頭不見低頭見。

  這話還是你回去說清楚的好,先不說別的遠哥兒是男子要是傳出什麽最多是婚前的一筆風流債,但於孫家五姑娘就沒那麽好說了。

  我們兩家是親戚,要是當初沒有五姑娘的傲氣我娶她回來做媳婦也沒什麽不可以,隻是現在說什麽都沒用了就斷了她的念想也好。以後都不要在提你三嫂說的事,我們家是有底蘊也得罪不起皇家,既然娶了公主就不會在有平妻之說,回去告訴你三嫂讓她歇了這找死的心思。

  駙馬不是不能納妾隻是這納妾也要公主點頭,皇家的公主納個給駙馬納妾不是身邊的,五姑娘的身份在那不要說現在他們是新婚就是,五姑娘在等三年五載也不可能何況遠哥兒自己也不願意不然兩年前他就不會跟明陽說要一心科舉了。”

  孫氏不知道婆婆怎麽會知道她與三嫂的對話,她當時也難為情。這是沒有道理的事三嫂上門就問什麽時候去她們家提親,自己剛說兩句話一項溫和的三嫂就說自己攀龍附鳳,不遵守兩家的婚約她就想問他們兩家什麽時候有婚約了。

  最後她們姑嫂不歡而散自己又要忙著迎娶公主的事一直沒時間回去,如今婆婆提醒她回去把事情說清楚她才想起這事兒。孫氏是真為難之前是她侄女不願意,這遠哥兒中了狀元就提婚事她沒跟丈夫婆婆商量哪敢做主答應,後來又有聖上賜婚公主下降她都來不及跟娘家人解釋。

  娶公主的時候三嫂來說的話她還記得,說我的長子好福氣中了狀元就望本,現在都娶了皇家的金枝玉葉自然看不上她們家這小門小戶。

  還說既然當初有這打算怎麽不早說,害的她們家雅姐兒在屋裏差點兒沒上吊,還問她夜裏睡不睡的著這麽坑害自己娘家侄女,還硬逼著自己答應娶雅姐兒做平妻,不然就等著給她們娘兩收屍。威脅她要是不同意她們娘兩就一頭撞死在齊國公府門口,讓齊家喜事變喪事看聖上臉往哪放孫家沒臉也不會讓齊家好過。

  當時要不是三哥來拉走了三嫂沒準真要出事,最後倒黴的估計還是她,她已經活的狗憋屈的了現在娘家還來逼她,她也想一頭撞死。

  太夫人看孫氏為難的樣子道:“你三嫂威脅你的時候你三哥那麽及時的趕到拉走她你以為是巧合?是清丫頭去求了她爹,她說三舅母拉你單獨說話怕你為難,還說三舅母臉色不好隻怕你應付不過來。

  明陽本來要來給你解圍也是清丫頭攔著,說孫家不管怎麽說是親戚要是齊國公出麵就是兩家人的事,要是隻是你哥哥嫂子就是孫家一家人的事,這才提醒了明陽也是明陽親自去請你三哥來看你才為你解的圍。

  阿賢,你不是傻的你孫家也沒傻子,可這天底下的聰明人不是隻有你們孫家。這事本就是你娘家不講理,遠哥兒是秀才的時候你侄女不同意,是舉人的時候你侄女下清丫頭麵子。

  等遠哥兒中了狀元她就改主意還非要我們八抬大轎娶她,這事放到哪兒都說不過去,她當我們家是什麽由得她挑揀?明陽現在對你們孫家姑娘沒一個是看的順眼的,不要說你侄女是選遠哥兒還是甥哥兒就是給她們做小明陽也不會願意,這事還是孫家自己解決的好,鬧出來最後我們家沒臉孫家可是要出人命的。”

  孫氏道:“娘,這事是我娘家做的不對,當時我也跟三嫂說了隻是三嫂實在心疼雅姐兒,那孩子知道遠哥兒中了狀元不知道多歡喜一門心思等著我們上門去提親。

  後來知道皇上賜婚當時就昏死過去了,醒來不哭不鬧說就是給遠哥兒做二房她也願意,她仰慕遠哥兒的才華之前不願意婚事也是不了解遠哥兒,要是知道遠哥兒這麽優秀也不會鬧騰。

  還說之前是她不對不該對清丫頭無理她願意道歉,隻要我們願意在說婚事她不介意身份。娘,三嫂平時也是大方守禮之人,如今這樣也是心疼雅姐兒失了分寸您別誤會。”

  太夫人道:“我誤會不誤會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讓她們給公主找不痛快,給齊國公府找斷頭台。阿賢娘家與婆家你之前分得清,自從兒女大了要說婚事起,你就總是讓自己夾在中間為難。

  我們之前跟你說的那麽多,你到底有沒有聽進去,明陽也說了你是齊家媳婦就是孫家在不待見你也影響不了你在國公府的地位。你要是放不下親情重情義我也欣慰,你有多舍不得娘家就會有多在乎婆家,人心都是肉長的你有娘家我們這些出嫁的女人難道沒有?

  我們都能處理好,你怎麽就為難了?本來就是你占理的事怎麽讓你弄的我們多心虛一樣,要是你不敢回去麵對你三嫂我就讓林嬤嬤陪著清丫頭去。

  你知道清丫頭的脾氣,這幾年下來她可不是個好說話的,要是讓她知道你侄女的荒唐事隻怕就是逼死你侄女也不會讓她出來禍害齊家和她哥哥。”

  孫氏立刻道:“娘,這樣也太打孫家和媳婦的臉了,兩家說親是長輩的事。清丫頭是晚輩這麽能讓她去,孫家怎麽說都是百年望族,清丫頭就算隻是不同往日也隻是個庶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