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3章 一門雙王
作者:冬月間      更新:2021-09-30 14:05      字數:2092
  說起這莊家人的福氣,就不得不提到京都正在發生的一件事。

  百姓都覺莊府這兩年的行情那是一路看漲,喜事頻傳,都說是莊府老祖宗在天之靈的庇佑。

  也不知道哪個道人說的,說莊府老祖宗埋葬之地在京郊望北坡,那裏依山傍水,視野開闊敞亮,望北坡下的村子一條小河常年蜿蜒流暢,河水不絕,乃是大大的吉穴。

  消息一出,達官貴人家也隻是感慨說笑幾句,可一些尋常的百姓家卻是動了心思,甚至有些已經有了行動。

  “望北坡下的村子裏這幾日走了一個老人,那家人想偷偷的把自家的老人葬在老祖宗的旁邊,被抓住後滿口胡言,說是要送他家老爺子給去老祖宗當下人,簡直豈有起理。”

  是個人都對先人十分敬重,輕易都不敢隨意掛在嘴邊,何況風水之說更是諱莫如深,沒想到自家的祖墳莫名就被惦記上了。

  莊豫東初初聽聞此事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隨即勃然大怒,派了府中的管事前去處理此事。

  莊喜樂聽聞也是有些哭笑不得,外麵的人都覺得莊府能有今日必然是祖宗庇佑,誰又想過莊府自己的是怎樣一步步的走到今日的?

  有了莊府這個例子,城中的許多高門大戶都對自家祖墳所在地上了心,有幾家派人去查探後更是怒不可遏,那些想沾光的百姓悄悄埋了自家先人在左右,有些甚至都沒墳頭,如果不是察覺有香火祭拜的痕跡,很難發覺。

  一時間各家紛紛派遣了管事或者親自去處理此事,鬧的沸沸揚揚。

  這一日,宮內禦書房,莊郡王親自向皇帝提出由其子莊良崢繼承爵位,自己將退下來從旁輔佐。

  皇帝沉思良久後斷然拒絕了他的要求,道:“先生,西南已經安穩,可葡蕃未定,葡蕃需要先生的鼎力相助,否則單憑永安王等人想要讓葡蕃百姓徹底歸順,隻怕要多用許多時日。”

  “在朕心中,西康郡王隻得是先生一人,其他無論誰來繼承都會削弱先生的風采。”

  皇帝這番話,饒是的睿智如西康郡王也不能解其意。

  皇帝也沒讓西康郡王多猜,直接說道:“朕擬敕封莊良崢為安康郡王,先生依然是西康郡王,待先生百年,世間便不再有‘莊西康’。”

  “西康之名,隻得是先生。”

  莊郡王瞳孔微縮,被皇帝的一番話的震驚的呆愣當場,許久才在心裏長長的歎息一聲,而後雙膝跪地行了大禮,“老臣叩謝皇上隆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看是一門雙王的無限榮耀,實則也是變向削弱了西康郡王這個名號在西南的影響力,安康郡王名頭未響,又怎及得上西康郡王能帶來的優勢大,好多處。

  直到莊西康退出了禦書房,皇帝才收起了麵上的笑容,有些頹然的坐下,看著禦書房的大門一聲歎息,到底他還是傷了先生的心。

  先生助他起勢,助他登上皇位,為他開疆擴土,他卻以此為報,心裏酸澀難耐,卻又不得不為。

  先生的勢力太大了,大到讓他不安,隻要先生願意,他可以隨意的扶持任何一人登上帝位,若是不懼天下人悠悠眾口,自己來坐又何嚐不可。

  至於西南,人口眾多,繁華富庶,民心所向,朝廷早就沒有了可插手之地,如今又有葡蕃再側,西康郡王府的位置更現重要,走出這一步也是無可奈何之舉。

  這一晚,得知消息的莊良崢徹夜未眠,繼承其父的榮光是他畢生的追求,來之前他已經在心中起誓,若此番能順利繼承父親的爵位,必將用餘生捍衛其榮光,不墜其威名,未成想他成了安康郡王。

  嗬~

  次日朝堂之上,皇帝正式向莊良崢頒旨,敕封為安康郡王,助力其父總鎮西南,待西康郡王百年之後統攝西南一應軍政。

  莊良崢其子莊振庭為安康郡王世子,待其恰當的時機方可繼承爵位。

  旨意一出全場嘩然,一門雙王這樣的榮耀在大厲可謂是前無來者,後無可追。

  莊良崢叩謝皇恩,收起聖旨,退回到了隊列當中,並不顯多大的喜色。

  朝堂之上從來不缺少通透之人,皇帝這番旨意大有深意,不過不管如何,莊郡王這父子二人一時間風頭無兩,就算皇帝有什麽意思也是謀算的多年之後,如今依然是權勢通天。

  至少西康郡王還活著的時候,權勢比以往更盛,不少人心中暗自鬆了口氣,慶幸這父子二人不在京都,若不然這怕這朝堂上的人都要看這父子二人的臉色行事了。

  午時不到,旨意就傳到了莊府,一應的恩裳之物也送了過來,莊喜樂在聽聞之後敏銳的察覺到了皇帝的深意,麵色隨之一沉,轉身回到了淩輝院。

  消息傳到了城中,無數百姓為之豔羨,一門雙王幾個字也被頻繁的提起,各家各府紛紛送了賀禮上門恭賀。

  本以為這樣天大的喜事莊府之人會大肆慶賀,沒想到莊豫東隻是命人開了祠堂告慰了先人,而後以莊太夫人孝期未過不宜操辦太過為由,向送禮的人家回了禮,最後隻是宴請了莊府的姻親簡單的慶賀了一番。

  宴席散去,莊良崢獨自喝著悶酒,莊振庭不知該如何勸慰,隻得去找了莊喜樂,莊喜樂正在和她祖父說話,聽了莊振庭的話幽幽的歎了口氣,說道:

  “祖父的功績是大伯的榜樣也是壓力,雖然大伯沒說,但他一直都對自己十分嚴苛,想的隻怕也是不墜了祖父的榮光,如果驟然變成了安康郡王,一字之差,差之千裏,我覺得大伯不是失落這個名頭,隻怕想著不能繼承‘西康’二字,多年的念想無力實現,很是失落無奈呢。”

  對於其中的原因,莊府眾人皆是心知肚明,皇帝忌憚西康郡王府,想要緩慢的將其削弱,並不是莊良崢配不‘西康’二字,是皇帝不願意西康郡王這麽無休止的壯大下去。

  帝王之術說不得是對是錯,隻是不是那麽讓人容易接受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