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想要功績
作者:冬月間      更新:2021-05-23 14:35      字數:2293
  劍南州,安康城巡撫衙門。

  年過四十的劍南州巡撫梁尚的麵色鐵青的坐著,手邊的茶水早已經冰冷,廳堂的下首大刀闊斧的坐著一個虯髯客和一個書生模樣中年的男子。

  那書生模樣的中年男子緩緩的搖著的手裏的折扇,不急不躁。

  虯髯客的手邊放著一把十來斤重的大刀,刀柄處的睚眥像怒目圓睜,張著血盆大口想要吞噬一切違逆之人。

  “梁大人官威日盛,脾氣也大了。”

  虯髯客出聲,嘴角帶著的不屑和譏諷,梁康的麵色怒氣漸顯,角落裏的謀士不著痕跡朝他搖頭。

  “雷青,你所說之事本官無能為力,遊擊將軍君元識奉旨剿匪,所到之處本地官員都要將其剿匪功績一一上報,若他遭遇危險本地官員有援助之責。”

  雷青眼神微眯,屋子裏的氣氛瞬間凝重,須臾那中年書城停下了搖扇,說道:“朝廷這些年剿匪,這樣成色的將軍我們也見過幾次,不足為據。”

  “重點還是後麵那條大魚,算算路程最多還有十五日就能到劍南州,這事還需要梁大人的鼎力配合。”

  梁大人目色猩紅,“你們瘋了。”

  “這裏距離西南最近的劍南州,兩百裏內有三處驛站也就是有三處屯兵之處。”

  梁大人後脊冰涼如墜深淵,這兩人簡直是瘋了,劍南州最大的山匪通天寨的大當家和二當家,在坐擁數不盡的金銀珠寶之下還要打朝廷軍餉的主意,簡直是自尋死路。

  中年書生麵上是十足的自信,“西康郡王抽調兵力開赴涼州,眼下西南空虛,我們的人已經打聽的很清楚,一個小姑娘帶著近二百萬兩銀子上路可危險的很,隻要梁大人通力配合,等到西康郡王得到消息的時候咱們早就散了。”

  “事成之後,過往一筆勾銷,通天寨再奉上三十萬兩銀子,梁大人以為如何?”

  “啪!”

  雷青的拿起他的大刀又重重的拍在了茶幾上,坐在不遠處的幕僚縮了縮脖子,梁大人麵露掙紮之色,“此事事關重大,本官還要仔細斟酌。”

  雷青直接站了起來,“老子就給你三日,你發動外麵那些蠢貨捐的銀子都收上來了吧?”

  “雷青,那個銀子你不能動,朝廷已經派了人來接收,不日就到了。”

  中年書生跟著站了起來,朝的雷青搖了頭,“十來萬兩銀子就留給梁大人。”

  走到門口還轉頭說道:“梁大人,我等還在通天寨等著大人的好消息。”

  說罷兩人如入無人之境一般走出了巡撫衙門。

  梁大人枯坐了一盞茶的功夫才緩緩的開口,“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通天寨到了末路了。”

  幕僚命人守在門外,上前坐在了雷青方才坐過的位置,說道:“小人已經差人去打聽了,那君小將軍來頭可不小,是京都廣平侯府的世子,這樣的高門世家關係盤根錯節,他親自領兵誰敢動他?他一路剿匪過來也是順暢的很。”

  “還有西康郡王的孫女押送的可是軍餉啊,若是在劍南州出了事西康郡王焉能善罷甘休,餘橫目光短淺,隻覺得西南空虛,誰能說清楚西南到底有多少兵力?”

  “想要消息不外傳先要截斷通往西南三處驛站,要是大人動了手就真的沒有轉換的餘地了,大人要三思啊。”

  幕僚說的梁大人如何不知,劍南州不屬西南西康郡王自然不管,以往的朝廷對此也沒下多大的決心想要剿匪,以至於通天寨日漸壯大,如今已經是劍南山匪之首,隻是皇帝都換了,剿匪的人不日就會抵達,通天寨還能逍遙到幾時?

  朝廷要剿匪又豈是一眾山匪能抵抗的?

  原來也隻是沒想真正的剿你罷了。

  幕僚站起來拱手作揖,“大人受通天寨的人要挾多年,該要有決斷了。”

  梁大人緊緊的握著拳頭,片刻後有了決定,“你命人的悄悄去找趙紅,將通天寨的消息告訴他。”

  風雲變幻,十日後君元識帶著人到了劍南州的邊界,劍南州形勢複雜,在不清楚清下之下隻能原地紮營探聽消息。

  君元識剛進了大帳鄧青就領著一人走了進來。

  “參見將軍。”

  來人的臉上風塵仆仆,見了君元識連忙行禮。

  君元識坐在將軍案後,說道:“起來說話。”

  那人忙將帶回來的消息回稟,道:

  “將軍,劍南州的盜匪隻得三處,分別是通天寨,黑虎寨和地煞寨,其中以通天寨勢力最強,這些年他們吞並了許多小的寨子以壯大自己。”

  “小人留意到通天寨的寨主雷青和巡撫梁尚關係十分密切,出入巡撫衙門如回自家。”

  “梁尚此人表麵上也算愛民如子,每日都會在城中行走,隻是最近連續幾日都沒見到他出門,安康城也忽然開始戒嚴。”

  魏然在一旁催問,“可知是何緣由?”

  來人搖頭,“小人身份太低未曾打探到,隻是城中的百姓說起的梁大人來也是各有說辭,有人說他愛民如子也有人說他官匪勾結徒有其表。”

  “通天寨可有異動?”

  那人繼續搖頭,“通天寨還未曾打探清楚,不過巡撫衙門頻頻有動作,最近不僅是戒嚴,巡邏的人都多了。”

  魏然看向君元識,“這安康城倒是處處透露著古怪。”

  片刻後君元識才吩咐道:“鄧青,你親自帶著人去查。”

  “是。”

  鄧青領命,很快營地裏就響起馬蹄聲,鄧青領著人出發了。

  君元識轉頭看向魏然,“先生可知這涼尚是什麽來路?”

  魏然連忙出了大帳很快就拿著一本厚厚的冊子回來了,那些年他們的喬裝商戶走南闖北,所過之處的情形都記錄了下來。

  一陣翻閱後魏然輕輕的搖頭,“隻說是梁尚曾是先帝欽點的狀元,學識過人,早前是在徽州擔任縣令。”

  “看來是近兩年才到的劍南州。”

  魏然合上了冊子,“不如讓我走一趟去也去探探這梁大人的底細。”

  魏然想的長遠,他們奉旨剿匪一路上並未遇到什麽大的阻礙的,看似順利卻也沒有太過於拿的出手的功勞,這劍南州便是這一路來最難的一塊的骨頭,如果能啃下來這功勞也就有了。

  他們是迫切的需要功勞傍身,要不然這眼看就要到西南他家世子拿什麽在未來嶽丈麵前說話,西康郡王府的認可從來不缺軍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