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順應大勢
作者:冬月間      更新:2021-04-29 08:18      字數:2218
  “什麽,柳旭東做了戶部侍郎?”

  戶部尚書劉大人一臉驚詫,目光下意識的看向坐在角落裏埋頭處理的公務的人,若是柳旭東做了戶部侍郎,那眼看這位林侍郎又是什麽?

  “啪!”

  吏部尚書謝大人一巴掌拍在茶幾上,滿臉憤怒,“石峰竟然做了吏部尚書,那本官是什麽?”

  “石峰?”

  周圍的幾個大臣倒吸了一口涼氣,有人道:“若是本官記得不錯石峰隻是一個從五品的員外郎吧?”

  這些忽然升遷上來的不是六品久是從五品,誰讓五品以上的官員悉數被綁架到了莊府呢,皇太後的想法他們能理解卻是不太能接受,實在是那些人還差的不是一星半點兒。

  有人心裏咯噔一下,忙問道:“謝大人,這吏部的印章可在你身上?”

  謝大人一愣,搖了頭,道:

  “咱們出門怎麽可能把衙門的印章帶在自己身上?”

  “沒有印章咱們現在也不方便啊?”

  “是啊,沒有印章名不正言不順的這可如何是好?”

  眾人心裏滿是擔憂,明眼人都能看的出皇帝和太後這是想要放棄他們了,他們這些人的位置不是被取代就是眼看著要被取代,眾人哀歎,這都是什麽事啊?

  接連的歎息聲在院子裏響起,連帶著莊府頭頂的這片天都愁雲慘淡了起來。

  “辦差需要的東西都各部都列在單子上,回頭讓人取來也就是了。”

  一聲淡淡的聲音傳來,眾人看清來人連忙拱手,“攝政王。”

  攝政王從淩輝院來,看著這些惶惶不安的群臣說道:“各部商議清楚需要用到的物品,稍後將單子交給劉大人。”

  “這......”

  群臣後糊塗了,攝政王這是什麽意思?

  還真的準備在這裏安營紮寨不成?

  莊良正兄弟幾人眼神交匯,今日四丫頭說要和攝政王聊一聊,看來是聊的透徹了。

  攝政王神色如常,“還請各位用心當差靜待遠安王的到來。”

  轟!

  朝臣如遭雷擊不敢相信自己的聽到的,“這......”

  他們雖然被綁到莊府卻也知道這隻是暫時的,朝廷不可一日無人處理各項事務,莊府也絕不敢冒如此大不諱將他們一直扣押在府中,誰知這麽短的時日內他們的位置就有人坐了上去,還沒回過神來攝政又來了這麽一句。

  榮國公眉頭緊蹙,問道:“攝政王這是何意?”

  眾人的目光紛紛落在攝政王身上等待著他的回答。

  攝政王氣定神閑,開口道:“本王以為遠安王會是明君,能還大厲一片海晏河清。”

  “遠安王仁德寬厚名下猛將如雲,又有西康郡王傾力協助,本王不認為還有誰能阻擋得了他。”

  榮國公走到攝政王的跟前,麵色一臉凝重,“攝政王這是反了?”

  攝政王唇角微勾,“本王順應大勢而已。”

  順應大勢?

  眾人低著頭思慮飛快的轉換,眼下皇上和太後敗局已定已無挽狂瀾之力,遠安王入主京都已沒有太大的懸念,都是先帝的兒子對雖說誰坐上去都差不多,可他們心裏還是希望大厲能有一個清明的君王。

  這些人官場沉浮多年很快想清楚了其中得失,紛紛選擇順勢而為。

  當然,除了這個他們也別無選擇。

  攝政王朝榮國公和武國公以及欽侯等人略微示意,道:“請各位到正堂有事相商。”

  莊喜樂聽到前院的消息舒坦的躺到了軟榻上,她相信攝政王自然有本事能說服榮國公幾人,隻要他們上了船輕易就別想下去了,她也就鬆快了許多。

  算算日子她隻要熬個小半年等到來年夏初就能等到他祖父的兵馬前來,那個時候她又是一個萬事不用操心的人了,還可以回西南,想想渾身就充滿了幹勁。

  皇帝已經清醒了過來,得知早朝已是空無一人眼前一黑差點又暈過去。

  “派兵圍剿莊府,一個不留,朕要他們全都死。”

  皇太後坐在一旁,等太醫診治後才開了口,“朝臣悉數都是在莊府手中,若是圍剿隻怕是玉石俱焚。”

  朝廷若是沒有了這些朝臣,還真能指望著今日剛提拔上來的那些人不成?

  “那就派人去救,朕不相信回拿莊府的一點法子都沒有,朕要將莊府之人碎屍萬段。”

  皇太後看著喊打喊殺的皇帝心裏一片悲涼,這就是她用盡手段送上皇位的皇帝?

  恩國公上前躬身拱手,道:“啟稟皇上,朝中的武將都不能動彈,眼下最要緊的是下令將守衛在京郊幾處大營的將領盡快盡進京救駕才是。”

  將士聽命於將軍,進了莊府那些將軍本就不多的幾分的忠心還不知道能有幾分,這個時候也冒不起那個險。

  皇帝怒目圓睜,“那還等什麽,發八百裏加急讓各處的將領進京救駕。”

  恩國公領命,連夜擬了旨意由皇太後親自蓋上的皇帝的大印等到次日一早一匹匹的八百裏甲級便將旨意送了出去。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有八百裏加急送來了西康郡王反了的消息。

  西康郡王回到西南便著手整頓軍務征調糧食,遠安王原本因大雪和糧食困頓的大軍很快就得到了西康郡王的馳援。

  遠安王有兵有將,西康郡王有錢有糧,此番之下遠安王聲勢浩大,已經再次拔營往京都推進。

  這道消息就算皇太後極力想要掩蓋下來秘而不宣,但同樣得到了消息的莊喜樂如何會錯失這樣的機會,在平開的運作下這道消息在京都傳的人盡皆知,有人歎息有人充滿希冀,都知道嘉隆帝離敗亡不遠了。

  莊府裏的朝臣看著眼前各部的用印和物品默默的歎了口氣,他們交上去的單子攝政王很快就命人取了回來,依照眼下這情況他們也隻能一條道走到黑,算起來也算是全員謀反了。

  那些心裏還抱著兩分希望的朝臣得知紛紛歎了口氣後埋頭開始處理公務,事已至此他們也無可奈何,隻能用心辦差等著新帝的到來。

  攝政王同時也說服的了武國公及榮國公的人,在一個天色昏暗的下午莊府的角門打開,武國公帶著幾個武將出了莊府忙碌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