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1章 選路
作者:漁眠      更新:2022-02-21 16:23      字數:2151
  三樹媳婦失落了一瞬間後,又鬆了口氣。

  “也好也好。”

  交代完這些的陳小桑回到書房,找了沈大郎便問道:“你說,我要是將婦產學精了,以後是不是得發財?”

  沈大郎抬頭看她:“你不是已經發財了麽?”

  陳小桑擺擺手:“雖然我挺有錢,可跟真正的發財還是有距離的。”

  沈大郎瞅她一眼,便問她:“你是想選婦產來專攻?”

  “有這個想法。”陳小桑道:“我算是發現了,無論生沒生過孩子的女子,都很想再生。”

  沈大郎幹脆放下書本。幫她仔細想了會兒,給出建議:“你若是想先將這個精通,倒是個好主意。”

  “你也這麽想麽?”

  “嗯。女大夫畢竟少。”

  不該說少,而是壓根很難找到。

  雖然沈大郎平日大多不去特意打聽這些事,可偶爾在外頭時,也聽說過一些女子生產血崩去世。

  因著陳小桑學醫,他也了解一些,若是有大夫在。或許能止住血。

  可哪家願意讓男大夫去找產房呢?

  陳小桑信心大增:“我也是這麽想的,既然學醫了,能多救人就多救人。其它的病都有大夫治,甚至比我更會治,一時也用不著我。”

  沈大郎覺得她這主意很不錯,便催她:“快看書練習吧。”

  陳小桑也不多話,幹脆坐在他對麵,捧著書就看起來。

  很快,她便靜下心來,認真看起來。

  她倒是打定主意了,陳老漢卻還在糾結。

  一直到躺在床上,還拉著李氏嘀咕:“你說,咱好好的醫館要關了麽?那糧鋪咋辦?關不關?”

  這些李氏可說不好,隻道:“還不是得你拿主意啊。”

  陳老漢推推她:“那你把煙槍還給我。”

  李氏眉頭一豎:“才戒幾天,怎麽又要抽?”

  “我這不是要費腦子麽,抽兩口腦子才轉得動不是?”陳老漢討好道。

  李氏可不會被他幾句話給帶跑了:“轉不動就明兒再想,明兒想不透就後天再想,咱不急這一時半會兒。”

  陳老漢知道沒指望。隻能歇了心思。

  煙不能抽,事兒還是得琢磨。

  李氏倒是說起來了:“老頭子,我看小桑說的在理。你說說,咱一大家子要去京城,家裏的田地住宅怎麽辦?是賣了還是留著?還有咱兩間鋪子也得處理了。”

  陳老漢仰麵躺著,兩條腿一個勁兒往外伸:“這幾天我也在琢磨這事兒,要是三樹媳婦想留下來,便把這些都丟給三樹。既然他們也一塊兒去京城,這些事兒都得想法子處理了。”

  “要不全賣了?”李氏道:“咱去京城。怕是得花不少銀錢。”

  陳老漢頭搖得跟撥浪鼓似的:“田地說什麽也不能賣!”

  那是命根子,是一大家子人最後的指望。

  “你瞅瞅咱們村空的田地,沒多少了。真要是賣了,往後再想買可就難了。”陳老漢咬死了是不鬆口的。

  李氏問他:“那田地怎麽辦呐?咱也沒人能種地。”

  陳老漢咂摸了寡淡的嘴巴:“我最近倒是想了個法子,要不就交給那些長工,再選個人來管他們。”

  “又不是自家人,怎麽能盡心?”李氏覺得這法子不太行。

  雖然自家這些長工不錯,可也是他們在村裏。

  真要是走了,就留他們這些人。少報些糧食,他們也不知道啊。

  “我看,還不如將田地佃給他們,每年給咱們糧食就成了,咱也不費心。”

  陳老漢詫異地扭頭看向李氏:“想不到你這老婆子腦子這麽好使?”

  李氏氣得掐了一把他的胳膊:“笑話誰呐?!”

  被揪痛了的陳老漢連連抽氣,等她鬆手了才捂著胳膊琢磨起來。

  越琢磨越覺得這法子不錯。

  他們家隻用每年找長工們要佃糧就成了。補貼家用不說,還不用費心。

  陳老漢滿意地直點頭:“我看能行。”

  李氏卻有些心虛:“他們萬一不願意佃咱的田地呢?”

  “以前是佃不起,才給咱當長工。如今可不同了,她們幫咱做絹花,能掙些錢,這手上有錢了,慢慢也能發家的。”

  來幫家裏做絹花的,除了老陳家的親戚們,還有長工們。

  陳老漢和李氏也不苛待她們。一朵也給了二文錢的。

  李氏還有些擔心,陳老漢卻道:“這事兒他們肯定願意,我明兒去找他們說說就成。”

  至於鋪子嘛……

  陳老漢實在舍不得把好好的糧鋪給關了。

  這可是掙錢的好鋪子啊。

  陳老漢決定先把田地的事兒解決了。

  於是第二天一早。就去了長工們的住處,喊了各家的當家人,把自己的想法說了。

  “你們回去商量商量。想佃田地的,來跟我說聲。”

  長工老秦哆嗦著問他:“東家,你們以後不種地了麽?”

  陳老漢樂嗬嗬道:“我家幾個孩子要去京城讀書了,我們要跟著一塊兒去。”

  大家心裏發慌:“往後你們便不用長工了麽?”

  陳老漢便道:“要是田地佃不出去,我們還得要請你們幫忙種地的。就是啊,你們得為子孫想想,總不好一點家底都不留給他們,讓他們長大了也給人當長工吧?”

  說完這話,陳老漢也不理會他們了,背著手優哉遊哉回了家。

  長工們一個個回家商量。

  老秦叫來自家幾個兒子商量。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時誰也沒主意。

  大兒子道:“爹。我們聽你的。”

  老秦咬牙:“老東家說的在理,咱總不能讓孩子們也隻能給人當長工。”

  幾個兒子低了頭。

  老陳家對他們不錯,從來也不嗬斥他們,後來慢慢也把工錢漲上來了。

  可做長工,總不如給自己幹。

  隻要勤快肯幹,再碰上年成好。慢慢攢,總能有些家底。

  “可從春播到秋收,好幾個月,咱吃什麽?”二兒子擔憂道。

  大兒子應道:“東家不是在做絹花生意麽?咱家女人們多勞累勞累掙些錢,咱再勒緊褲腰帶,能撐過去。”

  一家子這麽一合計,覺得這是個法子。

  哪怕東家再好,還是給自己幹更好。

  何況老陳家的佃租還便宜,隻有那些地主家的一半呢?

  陳老漢才回家歇了會兒,陸陸續續就有人上門求租田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