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9 舊情未了
作者:睢關      更新:2021-01-23 15:01      字數:2500
  蕭小小這才想起來,夾山山腳下的土質好像與其他地方不同。

  她剛剛和宗舒視察過壕溝工事,那裏的土質很肥沃,以宗舒的話說,是黑鈣土,有利於稻米生長。

  但夾山山腳下卻是很少長草,夏天雨水倒是不少,然而地表的水都是鹹的。

  契丹族一些老弱病殘放了不少羊,還有一些燕人養了不少雞鵝,都時不時到山下喝水。

  這種羊正是喝了這種水,補充了不少鹽分。所以殺出來的羊肉,連鹽都不用放。

  這種羊肉吃起來又鮮又香。

  在這裏草都不長,能長稻米嗎?

  蕭小小心想,也許宗舒光看了壕溝的土質,沒有注意夾山山腳的情況。

  按宗舒的說法,在草原上倒是可以種,但是這地方不保險,等你種好了,金人過來就搶跑了。

  在夾山下種倒是很安全,但最大的問題是:種不活!

  第二天,蕭小小提出了這個問題。

  宗舒說道:“嘿嘿,沒有什麽種不活的!你隻管給我調人,你就看看,為夫的本事!”

  在後世,水稻專家培育了一個品種,叫做海水稻。

  海水稻也叫做耐鹽堿水稻,其適應性強,不僅抗鹽堿,還抗病蟲害、抗風、抗澇,不需施肥鋤草,平均畝產可超八百斤。

  曹宗申帶著兩各奚人來了,宗舒讓他們先挖掘塘。

  挖到一定深度,露出了膠泥土質,這種土質不易滲水,而且地下水位較高,很適合養魚。

  鹽堿地不適合草的生長,但絕對適合養魚。

  夾山一帶離黃河的“幾”字形拐彎已經不遠,那裏有魚。

  魚的生存能力極強,可以在泥沙俱下的黃河裏生存,當然就可以在鹽堿地的水泊裏生存。

  燕人很早就是遼國的子民,他們擅長的還是農耕,也會養魚養牲畜。

  宗舒給大家畫了一張示意圖,這叫做:鹽堿地種養殖一條龍良性循環試驗田。

  在稻田旁邊挖魚塘,緊挨魚塘蓋鴨舍鵝欄。

  鴨、鵝到魚塘吃食過程中,給魚塘以養分,魚在魚塘裏生息也給魚塘的水以養分,再用魚塘裏的水灌溉稻田,這樣水稻生長的環境就會越來越好。

  這是一種天然的改善鹽堿地土質的好辦法。

  當然,稻田的土質也要改善。

  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從草原上挖來黑鈣土填到這裏,開挖排水溝。

  一到雨季,充分發揮排水溝的作用,讓水集中到魚塘,或者直接排往他處。

  現在,夾山也已經有了一道現成的壕溝,戰時用來防禦,平時用來排水。

  隻要將此壕溝再加上加寬,就會成為改良土質的一大農業水利設施。

  同時,在稻田裏多撒魚蟲,將鴨、鵝還有大雁趕進稻田,它們一邊吃喝拉撒,一邊啄食稻田裏的雜草和害蟲,成了天然“除草機”。

  宗舒的講解,讓蕭小小有些疑惑。

  他講的這些,怎麽在《稻書》裏沒有?難道他來過北方?不可能啊。

  “小小,先不必說你這時,就算是再往北的地方,照樣可以種出稻子。在興安嶺以東,在會寧府就可以種出來。”

  宗舒接著說道:“我已經送給完顏萍一本《稻書》和稻米種子,讓她在東北種。”

  蕭小小猛地一推宗舒:“你,你這是何意?你對完顏萍,難道是舊情未了?”

  宗舒蒙圈了,我對完顏萍,舊情未了?

  此話從何說起?

  我什麽時候對完顏萍有“舊情”了?

  “小小,不得不承認,完顏萍長得確實好看,”宗舒看蕭小小要飆,馬上說:“但是,她的美,遠不及你之萬一!”

  “完顏萍恨不得殺了我,我怎麽會對她產生感情?”宗舒趕快分辨。

  蕭小小似笑非笑地看著宗舒,嘴角撇出了些許揶揄。

  “小小,我知道你在想什麽,好幾次我對她下不了手是吧?吳非所說,都是實情。但,我對女人,哪怕他長得再醜,我也下不去那個手啊。你看我,打過女人嗎,傷害過女人嗎,沒有啊。”

  “當然,完顏萍一路上也沒有對我們放箭,那主要是我有瓷胸罩。當然,我送她瓷胸罩,那是為了將來做金國的生意。當然,完顏萍那是想抓住我,當然,完顏萍是想抓住我們的馬,看看到底我們的馬為什麽這麽能跑。”

  “當然,當然……你明白了吧?”

  蕭小小看宗舒終於說完了,笑了笑:“我說什麽了?我忘了。”

  “我和完顏萍舊情未了啊,”宗舒話剛出,就感到上了蕭小小的當,連忙說道:“我給完顏萍稻米種子,那是為你著想啊,小小。”

  給完顏萍稻米種子,是為自己著想,這,扯得上嗎?

  “小小,總有一天,你、我會征服整個北方,包括金人的會寧府,甚至整個興安嶺一直到太平洋。那個時候,完顏萍就是你的子民,那裏的土地和物產,將成為你我的天下。讓金人早一點開發北大荒,到那時,北大荒變成北大倉,不香嗎?”

  宗舒說著說著,揮起了手,頗有一幅指點江山、縱橫天下、睥睨眾生的氣度。

  這一情景,不禁讓蕭小小迷醉了,這個男人,是如此的出色而又迷人。

  現在,自己隻不過在夾山一隅,說好聽點,是養精蓄銳,說難聽點,是被動挨打。

  自己隻是想著有一天,能恢複故土。而宗舒,卻想到了將來的征服,不僅想到將來的征服,還想到了整個北方的建設發展。

  此時,蕭小小直感到有一種錯覺,宗舒才是帝王,而她隻是帝王身邊的一個小小的奴卑。

  僅僅半月時間,兩千名奚人就整好了三十來畝地。

  宗舒挑選最好的一畝地,地勢最高,不容易被淹,土層最高,僅僅腐殖層,就足夠稻米生長提供營養。

  這是宗舒用來育苗之田。

  所有的燕人都跟在宗舒身邊,宗舒邊做邊解說。

  其中有一個燕人是早年的落第秀才,被宗舒任命為屯田的負責人。

  燕人在遼國是一個特殊的存在。燕人其實就是住在燕雲十六州的漢人。

  他們很早就被劃給了契丹族管理,不到二百年的時間,足夠抹掉一切距離,燕人與大宋的距離。

  但燕人在遼國一直是二等甚至是三等人的存在。

  自從去年宗舒到了夾山,燕人的地位急劇上升。

  現在,這些燕人又在宗舒的帶領之下來屯田種稻,遼人對他們的看法絕對會大大改觀。

  宗舒是誰?是整個遼國的恩人!在宗舒手下做事,燕人在遼國的地位自然會提升。

  因此,宗舒把夾山種稻一事交給了燕人。

  燕人從此吃住都在山腳下,把這些稻田當作自己的父親一樣侍弄。

  宗舒走到哪裏,蕭小小也跟到哪裏。

  蕭小小知道,等稻米育苗差不多的時候,宗舒恐怕就要回大宋了。

  這時,天上傳來鳥叫聲,那是正在盤旋的海冬青。

  海冬青示警,這意味著:金人,有動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