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6 割無可割
作者:睢關      更新:2021-01-12 13:27      字數:2537
  陳旉在前麵領路,徽宗趙佶激動地跟上去。

  趙佶是唐代以來對道教極為信奉和尊重的皇帝。

  李唐為了宣傳需要,讓人們忽略其鮮卑族的血統,自稱老子的後人,將道教定為國教。

  其實,唐朝從李世民之後更加信佛。

  聽宗舒介紹這個“水稻專家”還自號為如是庵全真子,徽宗秒生親切。

  出了樹林子,眼前出現了一塊三畝左右的稻田。

  稻田已經是金黃色,看稻穗都彎下了,此時風也不小,而稻田幾乎沒有什麽起伏。

  不少官員出自莊園主,特別是陳過庭的家,是江南望族,家中有好幾個莊園。

  陳過庭打眼一看,就知道稻子的長勢如何。

  徽宗還在欣賞稻田的金黃、樹林的黛青、小溪的深碧呢,陳過庭就衝到了稻田邊。

  拿起稻穗仔細看,又是捏,又是搓,手心裏就有了一堆穀子。

  陳過庭放一嘴裏嚼了嚼,放聲大喊起來:“陛下,是稻子,是上好的稻米!”

  真的種出來了!

  看到黃金的稻田,大家已經知道,這稻子算是在北方種成了!

  陳過庭作為一個南方人,他親自驗證,自然更有說服力。

  這稻子,不僅種成了,還是上好的稻米!

  “天佑大宋!天佑我民!”

  趙佶此時已經從美景裏回過神來,也激動了!

  比美景更加重要的是,大宋的北方可以種稻子了!

  普通的一塊地,一年可以實現小麥與稻子的輪作!

  北方的糧食產量,特別是主糧的產量將是過去的兩倍。

  這樣一來,北方缺糧的問題,得到了完美解決!

  “天佑大宋!天佑我民!陛下萬歲!”宗舒帶頭喊道。

  又讓這廝給弄成了,又讓這廝給領先了!

  趙構、趙楷馬上跪下:“天佑大宋,天降祥瑞!”

  二百餘名官員也都跪下來,亂七八糟地喊起了祥瑞。

  又是祥瑞!把成功種出稻子叫做祥瑞,這完全是趙構和趙楷的小心思在作怪。

  這叫祥瑞,就把太子和陳旉的功勞完全抹殺了,這是老天降下的祥瑞,與其他任何人沒丁點關係。

  “屁的祥瑞!”宗舒拿出一個喇叭大吼一聲。

  這一聲直接壓過了二百多名官員的頌祝聲。

  這廝真的會煞風景!

  “以後不要說什麽祥瑞,騙鬼呢?除了天生的山川、草木,其他美好的事物,都是人創造出來的!”

  “如果沒有陛下對農業的重視,如果沒有太子親自下田耕作,如果沒有陳旉的辛苦實驗,怎麽會在北方種出稻子?”

  為了給太子臉上貼金,為了給陳旉爭取榮譽,宗舒也是不遺餘力。

  陳過庭就特別欣賞宗舒這一點,捧著剛剛搓出來的穀爛,來到趙佶麵前。

  趙佶拿過幾粒看了看,這穀粒果然飽滿,看來產量不會低。

  “陛下,在我老家,一畝稻田,可產三百五十斤。依我看,這片稻田,畝產不低於三百五十斤。”

  陳過庭激動得很。

  與陳過庭同樣激動的是戶部尚書侯蒙,山東高密人,字元功。

  本次北方小麥絕收,最發愁的就是侯元功。

  作為戶部尚書,就是主管田地、戶籍、錢糧。

  北方馬上要發生糧荒,戶部尚書的責任首當其衝。

  看到稻子種成了,侯元功的心算是放下來了,盡管離推廣還有一段時間,但挺過明年,大宋的糧食危機將會得到徹底緩解。

  “陛下,臣提議,將此消息周知天下,以安民心。同時,讓北方府縣派人到密縣學習稻子種植之法,盡快推廣。我大宋振興,指日可待。”

  侯元功的提議,得到了蔡京等人的讚同。

  “陛下,各府縣其實也不必前來。他們來了,吃住什麽的花銷,誰出?”

  宗舒不想讓密縣來很多人,萬一混進了奸細什麽的怎麽辦?

  密縣基地,如果不保密了,還能叫密縣?

  宗舒本來想再等一段時間,再向趙佶報告在北方成功種植水稻的好消息。

  宗舒在汴梁城外買下了一個莊園,三百多畝地,他準備在這裏種占城稻。

  在這裏,大家可以隨便來參加學習。

  如果不是趙佶今天逼得緊,這裏的稻田,宗舒不會讓別人看見。

  “宗舒,這個錢,朝廷出了,你不必擔心。”趙佶難得地大氣一回。

  即使如此,宗舒也不願意:“陛下,我覺得這樣太慢。全真子可以出一本專著,在北方種植水稻的注意事項,把書發給各府縣好可。這樣更快。如果快的話,一個月之後育種、插秧,到十月份就可以收獲了。”

  所有人都被宗舒的話震到了。

  不是說明年才能在北地推廣稻子嗎?

  聽宗舒說,今年就可以種上稻子並且收獲?

  這可不是開玩笑的!

  如果真的是這樣,那麽,小麥絕收的問題,根本就不是問題了!

  宗舒所講的話,靠譜嗎?

  陳過庭倒是知道南方有三熟,照宗舒這樣講,北方至少可以實現一年兩熟?

  陳旉感到了眾人懷疑的目光,大聲說道:“陛下,各位大人。宗師所講,完全屬實。隻要抓緊時間,陽光和肥力足夠,我們的稻子在北方,從種到收,兩個月,足矣。”

  兩個月時間就可以收稻子了!

  這一下子,就完全解決了所有問題。

  不僅解決了百姓的吃飯問題,又消除了流民增多、民變頻仍的隱患。

  稻子的產量是小麥的兩倍,這樣就把大宋的主糧產量生生地增加八成。

  此等功勞,不亞於在邊境打贏一場戰爭,不亞於收回幾座城池。

  因為大宋的一切發展,包括軍事行動,都是以糧食為基礎的。

  徽宗十分滿意,馬上安排戶部尚書侯元功,協助陳旉把書印出來,連同稻種一起發給各府縣。

  稻種的銀錢由各府縣自行解決。

  “這稻子,是不是可以收割了?”徽宗問道。

  陳旉說,現在可以收割了。

  “那就大家一起動手,把稻子割了,看看畝產多少。”

  趙佶興致一來,也挽起了袖子。

  太子都可以在城外翻地,作為皇帝怎麽也得走到太子前麵。

  皇帝親自下地耕作,也不是沒有先例。

  趙佶看地頭還擺了一堆鐮刀,看來宗舒早就準備好了工具,讓大家都來體驗一把農事。

  “且慢!”

  一個聲音響起來。

  不用說,又是宗舒說出來的。除了他,別人也沒這個膽子。

  趙佶回頭看看宗舒說:“太子能翻地,朕就不能收割麽?”

  “陛下,大家都可以割,唯獨童太痿、童公公不行。”宗舒說道。

  為何?趙佶不禁問出聲來。

  童貫也挽起袖子,正準備隨皇帝一起勞作呢,誰知道被宗舒給拒絕了。

  “童公公,已經割過了。對於太監來說,割無可割。”宗舒說道:“我們大家,就不要再提割字了,免得傷害了他。”

  童貫跑得最快,已經拿到了鐮刀,聽到此話,氣得扔下鐮刀,眼前一黑,晃了幾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