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 坑死梁師成
作者:睢關      更新:2021-01-12 13:27      字數:2476
  為什麽?林靈素實在是忍不住而出言相詢。

  “因為,我們有更加廉價的原料,磷不僅在尿液中存在,更是一種礦,和石炭一樣。”宗舒解釋道。

  宗舒說,磷礦是一種與石炭伴生的礦,一般說來,有石炭的地方,也會有磷礦。

  在密縣石炭,一定有磷礦的存在。

  有了磷礦,原料的成本會大大下降。

  “有了梁師成的火柴價格在前,那麽我們的火柴,便宜一些,成本可能比火鐮還要低。賺錢,是肯定的。”

  “火柴是一種消費品,我們生產的火柴,從價格上、質量上完全比火鐮要好。大家為什麽不買我們的呢?”

  宗舒這一招太絕了,一方麵要坑死梁師成,還要讓梁師成提前預熱,先行打響火柴的廣告。

  等到火柴為大家所熟知,宗舒再推出便宜很多倍的火柴出來。

  一定程度上說,梁師成這是在為大宋科學院推出的火柴做了免費鋪墊。

  這樣一來,梁師成的火柴就更沒人買了。

  宗舒這是給梁師成設了一個連環套,梁師成一個都鑽不出來。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條件是,找到更加高效的原料。

  這一點,林靈素和太子誰都不會懷疑。

  密縣石炭是宗舒在一天之內找到的,現在他說密縣石炭伴生的有磷礦,那就一定有。

  林靈素記得,幾個月前,宗舒說要製造那種削尖的筆,叫做鉛筆,必須用到一種礦,叫什麽石墨。

  石墨也是石炭的一種伴生礦種,在密縣石炭一定有。

  根據宗舒所描述的礦物特征,礦工們果真找到了石墨。

  根據宗舒的圖紙,科學院正在找適合製作鉛筆的木材,找到之後,製作出來,達成量產。

  宗舒要求,今後大宋科學院的所有人員,除了書法等修身養性的課程,其他時間一律用鉛筆。

  宗舒還特別強調,製作鉛筆,不賺錢,所以也不可能大規模生產,但這對於大宋科學院的發展至關重要。

  趙桓遠遠地看到太監們忙而無功,心裏就像是吃了冰鎮的寒瓜一樣爽。

  ……

  梁師成在街頭擺攤,火柴沒有賣出去一盒,倒是為群眾示範火柴的功效,費了不少。

  梁師成氣壞了,宗舒隨便搞出一個東西出來,就貴得要死,而大家都排著隊來買。

  做出味精,從皇宮到裏巷,立馬風靡。

  搞出新式暖閣後,東宮和宗舒光收定金就收了幾十萬兩。

  製作出碘伏和青黴素,整天都有人在大宋科學院候著,黑市的價格已經翻倍。

  而宗舒送給他的火柴生意,居然如此冷落。

  梁師成帶著一幫太監,辛苦了一個月,火柴連一根都沒賣出去。

  梁師成發狠了,讓手下的太監到京城各有關店鋪發話,必須是三天之內來買火柴。

  梁師成做的火柴生意,是代表陛下,代表皇家,你們各個店鋪總得給個麵子,否則,你們的生意不要做了!

  三天的規定時限已到,沒有一家店鋪老板上門。

  奇了怪了,這些店鋪都吃了熊心豹子膽了嗎?不怕被官府查封關門嗎?

  讓手下的太監們一調查,這才知道,經營火鐮的,是一些小店鋪、小商人,一聽到讓他們買火柴,他們連火鐮也都不賣了。

  這樣的話,他們就不算是“相關店鋪”,就可以不用買梁師成的火柴。

  其他賣火鐮的,都是些貨郎。

  貨郎們挑著擔子,行走於街頭巷尾,流動性非常強。

  貨郎們賣的都是老百姓最常用的東西,價格極低,人家才不聽這幫太監的命令。

  讓官員們來買?梁師成還沒這個膽,也丟不起這個人。

  如果讓陛下知道了,豈不是證明自己沒本事?

  梁師成真是奇怪了,好好的火柴,這麽好用,居然沒人買!

  還是老百姓對他們這群人有歧視!

  有太監分析說,現在他們做的火柴,量太少,所以成本高。

  如果量大了,成本就會降低了。

  但是就皇宮裏那點夜香,根本製不出多少火柴。

  要想製出更多的火柴,那就必須擴大原料來源。

  另一個太監則是持反對意見,這就如同進酒樓,除了酒,一般有規則:外菜莫入。

  皇宮也是一樣啊,夜香,怎麽能從其他地方進呢?

  皇宮的夜香,怎麽能和普通人家的屎尿混在一起?

  如果多外麵進夜香,就是對陛下、對皇家的最大褻瀆。

  蛋疼了!梁師成把自己在宮中的住房都讓出來當作夜香提取室了,還讓其他十幾名太監擠到一個房間。

  騰出的房間用來儲藏夜香。

  小太監們的工作熱情十分高漲,因為梁師給了他們承諾,火柴肯定要賺回大批銀子。

  到時候,參與火柴製作的人,都有一筆可觀、並且是正常渠道的收入。

  付出這麽大的代價,整出這麽大動靜,製作出的火柴,無人問津,哪來的銀子給大家發?

  因為收夜香的事情,梁師成還與蔡修發生了衝突。

  梁師成無比沮喪。

  看到梁師成狼狽收攤,宗舒的嘴巴差點笑脫臼。

  再這麽下去,梁師成一定不受徽宗待見了。

  “北宋六賊”之一的童貫被整下去了,接下來輪到梁師成了。

  宗舒回到家,發現屋裏坐著幾個人,局促不安地看著宗舒。

  喬管家說,上個月,宗家到南方擴展生意,在蘇州和杭州,收購了大的瓷器作坊。

  同時,按照宗舒的要求,找來了這一家幾口人,願意舉家遷到北方來生活。

  這幾個人,宗舒找來的目的是,將水稻生產擴展到北方。

  水稻原產於亞洲熱帶地區,五代及宋代初期,香巴王國的占城稻被廣泛引入長江流域。

  水稻一年可有兩熟,甚至三熟,產量比一年一熟的小麥要高一倍。

  南方水稻畝產約350多斤,北方小麥畝產約170多斤,水稻引發了一場“糧食革命”。

  自水稻被廣泛引進之後,適合種植的江南地區終於確立了經濟中心的地位,“蘇湖熟,天下足”這一諺語就誕生於這一時期。

  宋時期水稻種在長江流域。這時人們感到水稻隻適合在南方地方種植,不知道北方也可以。

  越是在北方,生產的稻米其實越好吃。

  後世著名的北大荒,生產的稻米就非常好吃。

  連寒冷的東北都可以種,其他地方都可以。

  隻有大麵積地推廣水稻,才可以真正解決民眾的溫飽問題。

  在農業社會,沒有什麽比糧食更為重要。

  民以食為天,糧食才是大家的命根子。

  隻有生產出足夠多的糧食,才能穩定住大宋的基本盤。

  “喬管家,那個陳旉,如是庵全真子,找到沒有?”宗舒問道。

  “找到了,他剛出去,去找國師了。”喬管家答道。

  太好了,宗舒高興地跳將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