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 搜刮官脂官膏
作者:睢關      更新:2021-01-12 13:26      字數:2573
  “各位大人,下麵開始認捐了。到時候把銀子,連同暖閣預定,一起交到東宮。”

  宗舒說完又朝童貫施了一禮:“太尉大人,蔡大人都捐了,您看?呃,哈哈,是不是也略表寸心?”

  童貫毫無辦法,老對頭蔡京都捐了,自己也躲不過去了,還是認了吧。

  童貫也出三萬兩白銀,報出數後,心中暗想,一定要想辦法加倍撈回來。

  宗舒又看了看趙楷和趙構,兩人均是往旁邊一閃,看到這廝就如同見到了洪水猛獸。

  “鄆王、康王,二位王爺,是不是也該表示一下意思?”宗舒根本不想放過他們。

  這兩人分別被童貫和蔡京支持,都想把太子搞下去,自己入主東宮。

  不出點血,就想美事?

  趙楷偷偷看了一眼徽宗,報出了五千兩銀子。

  趙構心一橫,多報了一千兩銀子,要捐六千兩。

  其實,鄆王和康王自己哪有銀子?這些錢,最後還得是蔡京和童貫想辦法給他們出。

  禦史大夫陳過庭,也咬牙捐了二百兩銀子。其他官員也都根據自己的官職和家庭狀況,捐起了款。

  除了對蔡京和童貫宰的特別狠之外,對其他的官員,宗舒則沒有絲毫刺激。

  官員們捐了款,那就優先為他們建暖閣。

  往外掏銀子,心裏總是不爽,但能夠排到前邊建暖閣,再加上為貧困百姓捐了款,大家心平氣和多了。

  而最不平衡的就是蔡京、童貫和趙楷、趙構,本來是要看太子笑話,趕太子讓位的。

  最後的結果卻變成了,看太子風光,被文盲勒索!

  等人一走,徽宗的臉一頓:“宗舒,你好大的膽子!”

  宗舒立馬說道:“陛下,您和皇後娘娘捐出的一萬兩,太子和我全包了。”

  徽宗作為皇帝,其實也窮啊。前些年搞花石綱,導致方臘起義,被禦史台接連上書。

  現在不再搞花石綱了,好幾次節省用度,一下子拿出一萬兩來,往後幾個月那就真的要勒緊褲腰帶了。

  “陛下,您日夜操勞,日理萬姬,千萬不可節儉過度。蔡相公捐的三萬兩銀子,就由皇後娘娘支配。”

  宗舒大方地說道,反正也是慷他人之慨。

  這樣一來,蔡京想詐捐,都不可能了。因為這錢,皇帝和皇後都盯著呢。

  徽宗和劉皇後心裏美滋滋地默認了。

  宗舒馬上提出,到密縣創立居養院、安濟坊,理由是京城的大部分流民都會到密縣去。

  居養院、安濟坊本來就是為窮苦人服務的,當然要設到窮人最多的地方去。

  徽宗一聽,很有道理呀,立馬道:“準了,你和太子去辦吧。”

  哈哈,宗舒感到,這次真是發財了,是從這些大臣身上發的財。

  蔡京、童貫之流搜集的是民脂民膏,本少爺就從他們身上奪回來,這叫官脂官膏。

  本少爺就是想讓你們明白一個道理:出來混,總是要還的。

  徽宗感到宗舒一下子拿出來三萬兩,占今天捐出銀子的四成,真是不少。

  這廝平時看起來很混帳,關鍵時候還得懂人情世故的。

  宗舒感到,捐款絕對不止這麽多。

  今天捐出銀子的大臣們,根本不會讓沒有捐銀子的官員們好過。

  憑什麽我捐了,你沒捐?要捐大家都捐,一個都別落下!

  蔡京和童貫之流絕對會放出風去,如果就這幾個人捐,心裏會嚴重失衡。

  還有趙楷和趙構,白白扔掉了幾千兩銀子,得,其他的王爺們,也別看笑話了,都捐吧。

  所以,今天捐的銀子,隻是個引子,大批白花花的銀子,正在路上。

  等徽宗和皇後走之後,纓絡盯著宗舒說:“宗舒,你還真是個奸商!”

  宗舒不好意思地一笑:“知我者,纓絡也,真沒想到,隱藏在我身上最深處的一個優點,也被你挖掘出來了。”

  “殿下,官員們建造暖閣,在東宮登記,諒他們也不敢賴帳。其他的都到宗家報名。”

  “宗舒,萬一官員們嫌貴,不建暖閣,是不是把價格降下來?”太子有些擔心,暖閣的價格太高,沒多少人願建造。

  “如果官員們嫌貴,就先凍著吧。我們先給普通老百姓建造,讓群眾住上暖房子,我看哪個官員能忍得住?”

  宗舒對此十分肯定,因為相互攀比就是國人的一大特點。

  對於味精,宗舒也準備搞兩個版本、兩種包裝,一種賣給達官貴人,價格是普通家庭的兩倍。

  其實除了包裝,裏麵的味精沒有任何區別。

  目的,還是搜刮官脂官膏!

  大宋朝廷雖說是很窮,但在宗舒看來,富在官員、富在民間,特別是江南一帶。

  那就用這些奢侈品,采取合理合法的商業手段,把官員以及奸商的不義之財奪過來。

  宗舒走前一再囑咐太子,對官員千萬不要心軟,該收的銀子,一兩都不能少。

  特別是登記的時候,官員名稱、繳納費用、施工地點都要做到三統一,防止朝中大人起小人之心。

  ……

  勤政殿。

  徽宗放下筆,伸了一下懶腰,今天練字有點累不說,手也有些冷,握不住筆杆。

  “官家,等宗舒那邊的材料準備齊當,先把寢宮和勤政殿的暖閣造好。”劉皇後馬上過來替徽宗按摩肩部。

  徽宗臉上現出滿足的神情,緩緩吟道:“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暖閣,真是個好東西。”

  “太子,這孩子也是有心了。從找石炭,到做暖閣,都是他領頭做的。”

  劉皇後乘機誇耀兒子,以鞏固太子在徽宗心目中的地位。

  “太子,這是瞎貓碰了個死老鼠,哪裏是他的功勞?當然,宗舒也不是個老鼠,他倒像隻貓,戲得大臣們團團轉。”

  徽宗說完禁不住笑了起來,笑得有點猛,茶水嗆了一地。

  劉皇後不禁替宗舒擔心起來:“他這是把大臣們都得罪光了。”

  徽宗感到宗舒把官員們捐的錢用到密縣流民身上,一方麵體現了朝廷的仁德,別一方麵也讓流民安心采礦。

  出炭量越多,效益就越好,皇家所占的一半股份分得的銀子也就越多。

  大臣們的財富都比徽宗多。雖說天下都是他的,但徽宗卻從臣下那裏拿不來銀子!

  徽宗承繼大統之初,曾想整頓吏治,通過查處貪官家財的辦法充實國庫,但由於涉及太廣,沒有敢動手。

  而宗舒通過石炭、暖閣這兩樣東西,就讓官員們乖乖向外掏銀子。

  這銀子通過投到密縣石炭,不僅又回到了徽宗手上,還會大賺特賺。

  宗舒,這是替他想到了另一個增加財政收入的渠道。

  蔡京、童貫這些大臣們在不會與宗舒產生正麵衝突,畢竟身份、年齡放在那裏。

  而說不準他們會唆使一些人給宗舒使絆子、出難題。

  “讓高俅注意官員動向,必要的時候,可以出動禁軍,保護一下宗家的產業特別是宗氏瓷器,還有密縣石炭。這兩個地方,不能出問題。”

  徽宗一說,劉皇後立時高興起來。保護宗舒,一定程度上講就是保護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