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一朝成名天下知(一)
作者:獨孤之葉      更新:2021-03-10 02:52      字數:2312
  從暮冬到初春,楊恪本來預計出行的一月時間,卻綿延了三個月。

  去時,是天地沉寂時節,歸來時,已經是萬物複蘇之際。

  能容納四輛馬車並排而行的碎石路上,間或就能看到些許小草。

  再望周圍的樹林,已然滿目綠意盎然。

  和天湖冰宮的冰冷寂靜全然不同的美景,陽光灑落在清新透亮的溪流上,映照的幻光,撫平人心的躁動,呼吸著新鮮的氣,使人倍感心曠神怡。

  沿著碎石路行走著,從樹林原野,再向前,就看到那一座座巍峨的高山,潔白無瑕的雲朵,藍悠悠的天空,蜀山派立在群山環繞中,周圍的雪山中流下的水流,增添了蜀山派的特殊顏色。

  “這就是蜀山嗎?”

  楊恪言語的描述,此時逐漸幻化成真,映入眼簾,一行人,不少人感慨著。

  不但是冰宮那些侍女,還有狄雲,他以往居於鄉村,後來居於監獄,在之後就是奔逃,此時看著如此美景,看著巍峨山門,隻覺得這是人間仙境。

  “師兄……”

  無雙看著楊恪,有些怯弱,看著那像是神仙眷侶的一對人,她不知道該如何自處,心中雖然早就有了準備,可是事到臨頭,心頭忽然填滿了憂傷。

  楊恪大步上前,攬住她的腰身,溫潤入懷,片刻後,感覺無雙的情緒恢複,已經在用力的推開他了。

  左右,是嶽不群看似不動聲色的注視,寧中則、張宇真幾女的鄙夷。

  身後,如芒刺背,那是冰宮眾女,還有桂冰娥的目光在看著。

  拉著無雙此時有些僵硬的手,又拉著桂冰娥此時冰冷異常的手,像是握著一股寒霜一般。

  “祝無雙”

  “桂冰娥”

  兩人不用楊恪介紹,互相道出了名字,隻是,這語氣,好像有些不太友好。

  感覺到兩手中的異動,楊恪堅持的握著,麵目含笑,看著嶽不群幾人說道:“此番順利歸來,還當多謝諸位師兄師姐的照拂,桂師妹,容我一一介紹。”

  “華山嶽師兄,寧師姐。”

  “天師教張師姐。”

  “這是佟師弟。”

  “這是幾個劣徒,周瓊、瑩瑩、詩詩,你們來拜見。”

  楊恪含糊了一下,沒有說幾個徒弟,是該拜見師母還是師叔。

  也是這種場合,桂冰娥給楊恪留了一分麵子,拱手抱拳各自為禮,算是認識了,對幾個晚輩的拜見,隻是微微頷首。

  “狄雲,來拜見諸位師長。”

  “這是路上收下的一位弟子,身世坎坷,以後行走江湖,可要多多照拂。”

  狄雲行禮之後,楊恪當先,拉扯著無雙和桂冰娥踏過蜀山派的山門,朝前一直走,越過練武場,拾級而上,到了山腰。

  旁邊的壯觀的大瀑布,連接著從周圍雪山趟下的所有溪流,水大勢凶,溝連回環,如千萬匹白馬奔騰,吼聲如雷,壯觀無比。

  在此稍微停留,就繼續上山,一直到了蜀山派的最高處,遠遠望去,這山上像是被一股霧氣籠罩著,猶如一位身披白紗的仙女。

  走近一看,一股冷氣撲麵而來,連綿的院牆像一條巨龍靜臥在那裏。

  牆外是繞城而走的河溪,水底的水草隨波搖曳,水中遊動著小魚。

  河岸邊,聳立著不少直通雲霄的古樹,給這山這景,增添了一份特殊的韻味。

  山上的內院,依山蔓延,山後,是一座望不見山頂的巍峨雪山;左邊是千丈懸崖,深不見底,隔著懸崖的,是一座直入天際的雪峰;另外一邊,則是連綿起伏的山丘,再之後,也同樣是雪山。

  蜀山派就屹立在這群山環繞中,群山擋住了寒風,留下這四季如春的山穀。

  楊恪步入內院,越過石橋,到了正中的三清殿,主持舉行祭禮,嶽不群等人在旁見證。

  楊恪授意無雙,安排冰宮諸女在內院住下,內院屋舍無數,別說百十人,就是千人,也足夠居住。

  本來沉寂的內院,隻是多了這點人,就頓時像是活了一般。

  和嶽不群幾人談著一路上的見聞,聽著冰宮坍塌,眾人不由一陣惋惜,如今方知冰宮之禍的來源,不由盛讚楊恪的學識。

  雖然都稱得上是玄門傳人,但是對風水之術,大都隻是涉獵,可沒楊恪這般精通,隻是觀山望水,就知一地禍福。

  ……

  六扇門,這是大宋國的特設衙門,主緝拿、巡捕諸事,也有統合武林的職責,權高位尊,在大宋國中,隻在兩府之下,和三司同列。

  郭巨俠曾任六扇門總捕十年之久,他轉任文州都督之後,接任他的則是自在門的諸葛正我。

  自然的,四方巡捕也都該換人了,諸葛正我正在物色合適人選,代替郭巨俠的徒弟們。

  “大人,這是本屆風雲榜提名,請您過目。”

  接過,諸葛正我皺著眉頭看著,武林中,正是風起雲湧之時,這風雲榜也是武林風雲的體現,如今天榜人物未有折損,不到改易之年,自然不動。

  地榜按說也不應該有變動,江湖尚且還沒有什麽大動靜,這些人背後都有著極大的勢力,按說不該會有變動。

  隻是人榜,每年更易,九國雖然各有提名,不過這榜單一直是大宋國主持的,有時候參考各國意見,有時候則會無視。

  “左冷禪,笑話,此輩何能與我同列?”

  看著一張提名,諸葛正我搖了搖頭,將這張紙扔到了一旁。

  “唐經天,天山掌門之子?無有戰績,人榜足矣。”

  “宋遠橋,碌碌無為,非是我輩中人。”

  “嶽不群,雖有君子之名,其力……”

  “……”

  “楊恪?”

  諸葛正我又拿起一張紙,看著上麵書寫的言語,臉色忽然一變。

  “和邪王石之軒一戰,不分勝負;見證人:郭不敬!”

  坐在這個位置,越不過去的門檻就是前任總捕頭郭巨俠了。

  郭巨俠以一己之力,鎮壓大宋江湖十餘載,哪怕山野的魔門隱宗,這十來年,也隻是沉寂;可郭巨俠離任之後,立刻就有魔門蹤跡出現。

  隻是,朝廷也不會容許一個衙門,長期的執掌在某一個人的手中,十年,時間已經足夠長了。

  至於接任之人,是否能夠坐穩這個位置,皇帝不會在意的,兩府宰相也不會在意的。

  天下人多的是,就這大宋國,就有峨眉、青城、唐門這一等一的大宗,其餘的小門戶更不用說了,大宋,不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