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神秘之地(上)
作者:獨孤之葉      更新:2021-03-10 02:51      字數:3263
  武林門派,想要傳承久遠,必須得有壓箱底的護道手段,門派傳承中,終究免不了衰落,不是每代都會有天人護持。

  而這時,就需要以弱勝強的護道手段了,一般而言,都是以陣法克敵製勝。

  這其中的佼佼者,當屬武當的真武七截陣。

  這是如今武當掌門人張三豐所創,當年他承襲武當傳承,入得武當山,見真武神像座前的玄武神將,領悟了玄武至重至靈的特性,又融合武當“兩儀劍陣”的威力,從而創製出一套精妙無方的武功出來。

  然而,從玄武特性演化而來的武功決非一人之力能同時施為。

  於是他傳了後來收取的七位弟子每人一套武功,各有精微奧妙之處,若二人合力,則攻守妝備,威力大暗。

  若三人同使,比二人同使的威力又強一倍。

  四人相當於八位高手,五人相當於十六位,六人相當於三十二位,七人相當於六十四位當世一流高手同時出手。

  這般威力,決計是無人能敵了,後來,七人習練精深,跟隨張三豐除魔衛道,西域逍遙王東來之時,七俠以此陣,勝得逍遙王三大弟子。

  本來,武當派傳承的是兩儀劍陣,這門劍陣,玄門各派,基本上皆有傳承,之時威力各有不同。

  武當派如今多了真武七截陣之後,也就超出同儕,成為玄門一道的首領。

  這就和南少林一樣,天下佛門宗派何其多,單單九大宗門中,就有北少林和密宗兩大派,南少林超出同儕,靠的就是羅漢陣,此陣最少可有五人組成,名為小羅漢陣,最多卻能達到一百零八人,人數愈多,威力愈強。

  一旦發動後群攻之勢連綿不絕,永無休止,這一百零八人的羅漢大陣車輪群襲硬拚之下,入得陣中的高手縱然不被打死,時間一久,也要活活累死。

  蜀山派如今,自然是比不上這佛道兩門的底蘊,但是蜀山派也有他們沒有的,那就是楊恪所擁有的紫郢劍和青索劍。

  紫郢青索,合二為一,萬邪不侵。

  隻是無雙劍術根底,實在太淺;內功修為,和此時得到外掛提升的楊恪相比,同樣也算是粗淺。

  因此,楊恪也必須和她雙修了,同時也越過一係列前置劍術,直接讓無雙從“兩儀劍法”中的一路練起,隻練一路,若是想要憑借此禦敵,麵對強敵,基本上隻有死路一條。

  但是,有楊恪從旁用相輔相成的另一路劍法帶著,兩人又各持紫郢青索,雙劍合璧之下,隻要在蜀山派範圍,別說宗師級高手,就是大宗師也足可一戰了。

  ……

  “上善若水……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蜀山派一處溪水之畔,楊恪正和無雙演練這一路兩儀劍法中的柔水劍訣。

  旁邊不遠,則是幾處匯流的溪水所在,匯流在此,從橋洞中穿過,然後在旁邊的懸崖上,形成了一處瀑布。

  這裏位於通往蜀山主峰所在的山腰處,是一處相當不錯的賞景之地,也正是楊恪當初領悟上善若水意境的所在。

  從此處,可以遠遠的觀察到廣場,看著那些外門弟子,井然有序的正在演練拳法,十餘日的時間,基本也都入門了。

  有著蜀山派這個福地洞天的加成,哪怕天資愚鈍的,十餘日時間,也足夠學會一門基礎武學了。

  倒是內功,因為大都未曾習過武,甚至也不認識字,大都還處於認字的階段,隻能練習一下導氣,此時,也隻約有一半的弟子,將一氣功入門。

  幸虧這些新收入門的弟子,大都是十歲左右的年紀,習武年齡還不算晚,一口先天之氣,還未散盡。

  若是等到十五歲之後,先天之氣已經全然轉化成後天之氣,那麽此時再習武,就是事倍功半了。

  主要是內功,不早早保護好自己的那一縷先天之氣,等著想要後天反轉先天之時,那是千難萬難了。

  也隻有先天之氣充盈,才可保證人的身體,不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衰敗。

  這才是所謂的:練武不練氣,最終是兒戲!

  當然,若是資質夠高,也是悟性、根骨中某一項或者兩項,都遠超常人,還能獲得那些絕世神功的傳承,這樣,哪怕三十歲開始練功,也不算晚。

  絕世神功,足可以彌補先天之氣的缺失,不少絕世神功,隻需要入門之後,就可源源不斷的轉化天地元氣,蘊養先天之氣。

  楊恪所修的太玄真氣,就是先天真氣中,十分出眾的一眾,行功時中正平和,那麽對於蘊養經脈、丹田,就有著非凡的功效,不像是陰屬真氣或者陽屬真氣,有著相應的經脈限製。

  而太玄真氣,在出手之時,則可選擇通過不同的經脈運轉真氣,將真氣轉化為陰屬或者陽屬或者混元等屬性,增強相應屬性武技的威力,這就又是一絕了。

  而且,太玄真氣還可以隨時轉換屬性,甚至可以一同交雜著使出,讓敵人防不勝防。

  而此時,楊恪運轉的就是陰屬真氣,他俊彥的臉龐上,此時像是蒙了一層熒光一般,肌膚如玉般晶瑩,讓無雙看的目不轉睛的。

  喜歡上一個人,不知不覺中,他身上的所有缺點就全部消失,看著楊恪手中連綿的劍勢,瀟灑的風姿,無雙此時感覺到了一絲沉醉,眼前的身影,像是在她心頭一戳一戳的。

  稍後,楊恪握著她的手,一式一式的教著,不過,教了半晌,無雙的劍勢還是不怎麽成形,這就讓楊恪很詫異了。

  無雙的資質,固然比不上他,但是相對來說,也算是江湖中不錯的,甚至在小門派中,都可以稱得上“天才”了。

  不至於十餘日的時間,一門劍法還未曾入門,皺著眉頭,再教了兩遍,長進不大,這就讓楊恪很是犯愁了。

  莫非,無雙不適合練劍?

  可是這樣一來,計劃中的雙劍合璧,恐怕就要另想他法了。

  等到下午,楊恪也實在不想繼續教下去了,他大概看出無雙的問題所在。

  不是她不適合學劍,而是這一路劍法實在深奧,又是意大於式的劍招,楊恪講述之時,無雙大都隻是半懂不懂的。

  這種狀態下,極其容易分神,也就是定力屬性不夠。

  還有就是道法修為不足,對於楊恪所揭示的劍中真意,也隻能領悟十之一二,所以進境就十分難看了。

  看來無雙也隻能將玄門劍法一路路的領悟,這卻需要水磨功夫,麵臨的大劫,也隻能楊恪一人扛著了。

  讓無雙一人在此練劍,順便看管山下的弟子們。

  楊恪上山,獨自一人上到了三清殿中,一入門,隻覺得殿中劍氣橫生,這還是楊恪入內,換了人來,這裏劍勢劍意劍氣恐怕還要強橫十倍。

  這是因為殿中供奉著的紫郢劍和青索劍所致。

  這兩柄前古奇珍,是這個世界目前最頂尖的神劍,甚至那傳世的軒轅劍恐怕都差了幾分。

  畢竟,那不是真正的軒轅劍,隻是當年大周王朝的神匠,集合大周之力,鑄造的傳國至寶。

  取了這兩柄神劍,楊恪出了三清殿,朝著後山繼續行進,後山山門未開,不過楊恪從十丈高的牆壁處,一躍而出,到了蜀山派後麵的雪山之上。

  隨著幾個縱躍,躍入了山巔的一片白茫茫之中。

  雪山之巔,本應該是白茫茫的,沒有冰雪之外的一切,不過這蜀山後的雪山之巔,卻是另有玄機。

  山頂大約是個二三十畝大小的平台,腳下不知是多少年的冰雪,山中央,則鑲嵌著一塊兩三丈高的巨石。

  楊恪走向那塊巨石,巨石的陰影處,此時有一處雪鷹的巢穴,巨石之上,一隻雪鷹,看著楊恪接近,發出一聲嘹亮的鷹嘯。

  卻非是驅趕,而是有著歡迎的意味,這是楊恪之前登這雪山之時,偶然出手救下的一隻雪鷹。

  雪鷹巢穴中,幾隻剛剛睜開眼的的小鷹隼,像是被母親剛才的嘯聲喚醒,一個個在巢穴中東倒西歪的。

  楊恪取出一些穀物來,放在一邊,在這巨石的一旁,用掌印按了下去,本來像是一整塊的巨石,突然隨著隆隆聲,一道石門打開。

  入目的是幾道石階,順著石階向下,走了約有百餘階之後,出現在楊恪麵前的,是一處廣闊的石室。

  此時向上看上去,幾十顆龍眼一般的夜明珠,鑲嵌在石室之頂,再看周圍的牆壁,綿延向上,直如一塊。

  也真的是一整塊,楊恪曾特意的看過,這是一整塊的巨石,鑲嵌在此,而且,這也不是普通的巨石,楊恪曾用掌力試過,用盡全力,也未曾在這石壁上,留下分毫印跡。

  這一處石室中,並未曾有什麽前輩留下的神功秘籍,也未曾有什麽神兵利器,空蕩蕩的,隻像是被人拋棄的一處舊宅。

  楊恪所在的,還不是唯一的石室,在一側的牆壁上,楊恪上前,手掌印上,真氣湧出,又一道石門出現,往下又是幾十石階,這是一處比上麵的石室,更加遼闊的石室。

  這一處石室,同樣也是空蕩蕩的,當然,這也不算屋頂上的夜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