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服氣
作者:瘦子廢物      更新:2021-01-07 04:25      字數:3335
  現在各地的兵馬都訓練了那麽久,秦興懷和關羽、方安三人掌管的兵馬,相信也訓練出戰鬥力了,有如此的精銳的一支大軍,他不相信打敗不了陶謙,擊敗不了曹操。

  長沙郡,通往城門的道路,現在幾乎修建完畢,所以士兵出行非常的方便,一路暢通無阻,速度也非常快,但是出了城門後,沒有水泥道路可走,行軍的速度就慢了很多。

  畢竟有步兵,還有運糧車,押運紅衣大炮的獨輪車等等,走在坑坑窪窪的道路上的時候,必須謹慎小心,減慢速度,不然的話,這些車子要是翻倒在了地麵上,隻會更加拖慢大軍行軍的速度。

  半個月後,鄭陽與交給秦興懷、關羽、方安三人統領的兵馬匯合。

  除了留下方安和五萬兵馬駐紮在九江郡之外,鄭陽總共率領十六萬多的兵馬到達了吳郡。

  這一次他留下了黃忠和荀彧看守長沙郡。

  黃忠的武藝不錯,而荀彧的頭腦聰明,留他在長沙郡處理政務民生,鄭陽才沒有後顧之憂。

  至於龐統、魏延、張飛等人,則全部隨自己出征,帶到了這裏。

  有龐統這個軍師在,鄭陽相信自己不會中任何人的計,這一次必勝。

  再者有秦興懷、關羽、張飛等武將,勝算更是非常的高,隻要不出什麽意外的話,可以說是百分之百贏定了。

  鄭陽將兵馬全部集結在吳郡和徐州的邊境後,並沒有立馬進攻徐州,而是派出了一個使者,讓他把自己的旨意送給陶謙。

  如果是實力弱小的時候,鄭陽一定會趁機偷襲徐州,避免出現任何的意外,但是現在不用了,對於非常弱小的陶謙,可以給對方一個機會。

  陶謙連自保的機率都不大,根本沒有進攻自己的機會。

  鄭陽做為天子,可以選擇先禮後兵,先給陶謙施壓。

  陶謙做為漢臣,要是不歸順的話,就是造反,忠心漢室的百姓,肯定都會和他離心離德,而且,陶謙的年齡已經大了,相信他也不想在快死了的時候,還背上一個奸臣的罵名。

  再者,鄭陽以前看過三國,陶謙晚年還算是一個能夠放下權力的人,不然的話,又怎麽會把徐州讓給劉備?

  所以,自己派使者去宣布聖旨,陶謙極有可能選擇投降。

  這是鄭陽和龐統共同商量出來的計策,成功率非常大。

  如果能夠兵不血刃的收回徐州,鄭陽自然不想大動幹戈。

  因為不僅陶謙手下的將士要死人,自己手下的將士,也是要死人的,不管多與少,如果能夠避免傷亡的話,是鄭陽最想看到的結果。

  鄭陽帶領大軍趕往揚州,可能對陶謙和曹操用兵的消息,早就通過各路諸侯的探子,傳到了各路諸侯的耳中。

  袁紹倒是沒有太多擔心的,因為他和鄭陽的地盤還隔了曹操或者董卓、陶謙的地盤,鄭陽想要和他決戰,就要先擊敗曹操或者董卓,或者陶謙,才跟他的地盤相鄰。

  不過,袁紹也感到了緊迫感,天子的實力越來越強大,兵馬城池越來越多,如果被他擊敗了陶謙和曹操,那麽和自己的兵馬城池就旗鼓相當了。

  袁紹在召集手下的謀士,看看是攻打董卓,還是攻打曹操。

  他必須繼續擴充自己的實力,占領更多的兵馬城池,將來才有信心打敗當今天子,一統天下。

  他的野心已經暴露了出來,所以再來歸順朝廷,投降天子,很顯然是已經不可能了。

  而且,袁紹手下的文臣武將,也支持袁紹和當今天子死戰到底。

  袁紹如今有這麽多的兵馬城池,要他投降,也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董卓在得知鄭陽帶領十萬兵馬趕去了揚州後,的確有進攻荊州的打算。

  他現在的兵馬城池越來越少了,需要擴大自己的地盤,否則的話,他能夠看到自己的未來,知道自己一定會被其他的諸侯所剿滅。

  雖然董卓也害怕鄭陽手中的先進武器,但是鄭陽現在不是帶領十萬大軍去揚州了嗎?先進武器肯定全部帶去了,荊州應該沒有先進武器了,這也是他敢打荊州主意的原因。

  當然,董卓沒有輕舉妄動,而是在等一個合適的時機發動進攻。

  曹操在得知鄭陽帶領十萬兵馬趕來了揚州後,心中其實也非常的擔心。

  他現在的兵馬城池實在是太少了,如果鄭陽沒有先進武器的話,他有信心和鄭陽一戰,拚一把。

  可是天下諸侯都知道鄭陽的手下有先進武器,這次趕來揚州,肯定帶了不少的先進武器到來。

  以他自己手下的這點兵馬,真的沒有任何的勝算。

  曹操在派人盯著鄭陽的一舉一動,得知鄭陽率領大軍去了吳郡後,倒是放心了不少。

  鄭陽去了吳郡,意思也就是說要攻打徐州。

  不過鄭陽在九江郡留了五萬兵馬,讓他想攻打九江郡,沒有太大的可能性。

  而且,鄭陽要是快速回防的話,曹操對自己和鄭陽的大戰,並沒有任何的信心。

  曹操也不敢進攻鄭陽其它的郡城,這是一件需要非常謹慎的事情,一旦對當今天子的郡城發動了攻擊,那就是撕破了臉,是要不死不休的。

  曹操現在還沒有想到要怎麽破解鄭陽的先進武器,如果不能夠破解這些先進武器的話,就算攻下了某座郡城,最後還是會引來鄭陽瘋狂的報複。

  到時候若是戰敗了,隻有死路一條。

  鄭陽在帶著大軍趕往揚州的時候,陶謙也接到了消息。

  鄭陽帶領大軍趕來,不是為了攻打自己,就是攻打曹操的,隻有兩個可能性。

  因為揚州就和他們的地盤相鄰,沒有再和其他人的地盤相鄰。

  現在陶謙得到了鄭陽帶領十六萬多的大軍進入了吳郡的消息,目標已經明確了,這是要攻打徐州,對自己出手。

  陶謙非常的慌張,他不是曹操和袁術的對手,自問更加不是天子大軍的對手。

  連袁術都被天子的大軍打敗了,他又何德何能,哪裏敢與當今天子的大軍對抗?

  他其實早就想歸降天子,歸順朝廷了,隻是一直沒有拿定主意。

  就在他慌張要怎麽辦的時候,鄭陽派出的使者到來了,宣讀鄭陽的聖旨。

  陶謙沒有猶豫,直接帶著自己的兩個兒子下跪,恭敬的接旨。

  鄭陽的旨意先是把陶謙臭罵了一頓,罵他名為漢臣,實為漢賊,明知道朕已經從董卓的手下逃出來了,但是不來見駕,等拿下了揚州後,也沒有見到你來覲見。

  今天揮師二十萬,就是要看看你的忠心,是否會開城歸順。

  鄭陽在聖旨裏明說了,可以給陶謙一次機會,如果陶謙願意開城投降,可以饒過他全家老小的性命,希望他能夠做出正確的選擇。

  陶謙等人聽完使者宣讀完聖旨後,陶謙把頭顱壓低了一點點,伸出雙手,道:“臣接旨。”

  陶謙早就想歸順天子了,因為知道自己無論如何都不可能是當今天子大軍的對手。

  他本來以為這是一份來罵他,和對他宣戰的旨意。

  雖然前麵的話的確罵的人非常的羞愧,可是聖旨的後麵卻是平和了很多,天子表示不想大動幹戈,想再給他一次機會,希望他能夠做出正確的決定,開城投降,歸降朝廷。

  現在能夠不大動幹戈,還可以保住自己的性命,陶謙自然願意歸降。

  他之所以反抗袁術和曹操,是因為袁術和曹操是漢賊,是奸臣,並不是天子派來的兵馬。

  但是鄭陽不同,他是當今天子,陶謙歸順朝廷,可以留下一個忠心的名聲,也不會丟了自己的性命。

  他看著鄭陽派來的使者說道:“請使者回去稟報天子,徐州刺史陶謙無意與朝廷作對,也從來沒有想過和朝廷作對,既然天子親率大軍到來,陶謙願意歸還徐州,為朝廷盡忠,並且出城相迎。”

  “好。”鄭陽派來的使者點頭:“陶刺史,那你就做好準備吧,我會把你的話去稟報給陛下,相信陛下馬上就會讓人送來回複。”

  “好。”陶謙點了點頭,挽留使者在自己的府中坐一會兒。

  不過鄭陽派來的使者哪裏敢落座,哪怕是陶謙遞過來的錢財,他一分也不敢收。

  鄭陽手下的士兵還是非常有紀律的,首先紀律是訓練出來的,每一個士兵都有了自己的底線,再加上軍規紀律就擺在那裏,他們可不敢違反紀律,不然的話,要是被執法營的人查到了他們違反紀律,可是要被軍規處置的。

  這不是小錯,受到的懲罰自然也會非常的嚴厲,不是忍忍就能撐過去的。

  陶謙見到天子手下的士兵,手腳都這麽的幹淨,這麽能夠約束自己,現在終於明白,天子為什麽能夠百戰百勝。

  有如此的一支有軍規紀律的軍隊,想不打勝仗都很難。

  他沒有再挽留使者,而是親自將使者送了出去,希望他能夠多幫自己說幾句好話,隻要天子不再怪罪自己了,以後才能夠安安穩穩的過日子。

  使者出了徐州城後,馬不停蹄的趕回了鄭陽那裏,將陶謙的話對著鄭陽轉述了一遍。

  鄭陽點了點頭道:“看來陶謙還是識時務的,應該也有著幾分忠心,並不是那種完全想背叛朝廷的人,你去把我的意思告訴陶謙,讓他今天正午出城受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