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最後的挽歌:爭霸(上) (魯哀公十三年,前482年,春秋第二百四十一年)
作者:逸蝶宿深枝      更新:2021-06-02 09:23      字數:2898
  發生在去年的“艾陵之戰”,吳軍擊敗了齊國軍隊,頓時成為中原地區的一個明星,齊國可是中原地區的二哥,除了晉國老大之外,就是齊國老二了。

  此時,當年的強大的楚國,早已經是吳國的手下敗將,現在北方的齊國,也成為了吳國的刀下之鬼,一直中庸的老牌諸侯魯國,已經算是吳國的聽話小弟,鄭國是吳國的聯邦,剩下的唯一強勁對手,就是身置於西北方的晉國了。

  晉國,也不是當年的晉國了。

  這兩年,晉國已經是內亂連連,身處風雨縹緲之中了,晉國和齊國、魯國、衛國、鄭國,先後都翻了臉,而且在四卿攻打二卿的爭鬥中,連周王室也連帶著征伐了一次,真是四周樹敵,完全憑著一個趙鞅在東征西殺,中原地帶的大哥位置,已經出現了空缺,這對於吳國就是一個絕好的機會。

  此時,吳王已經做好的成為中原霸主的準備了。

  後麵的就是如何運作和執行了。

  魯哀公十二年,公元前483年,吳國召集了魯國和衛國、宋國,率先進行小範圍的會盟活動,也是為下一步了和晉國的會盟打下一個基礎,隻要是中原這幾個國家,能夠完全的站在吳國的角度上,晉國的霸主地位,必然會讓給吳國。

  吳國邀請魯國,在吳國的橐(tuo)皋,即現在安徽巢縣地區,進行重溫之前盟約活動,魯國魯哀公一聽,嗡——,頭都大了,要知道,也是上次吳國向魯國提出的重溫會盟,吳國一次就要了“百牢”的禮物,狠狠的敲了魯國一個大大的竹杠,怎麽地,這次又要會盟,還搞什麽重溫會盟!吳國簡直是把魯國當成銀行了,要是再來一次要求“百牢”的禮物,魯國就破產了。

  所以,魯國根本就不想和這個吳國強盜大哥搞什麽會盟,這就是被壓榨所帶來的後果,當大哥的不僅要有大棒,還要有胡蘿卜,吳國就是不懂這個道理,手中就會揮舞大棒。

  於是,為了推脫這次的會盟,魯國就派出了高級知識分子兼最優秀的外交人員子貢,出使吳國,子貢既有理論知識,也有辯論口才,就對吳國的太宰伯嚭說:

  “親愛的大人,我們兩國的盟誓是用來鞏固信用的,所以要真心的來遵守它,用財物奉獻給它,用誓言來完成它,用神靈來保佑它。所以,我們國君認為:隻要是有了盟誓,就不能再次的更改了,要是能夠更改,那麽之前的盟誓又有什麽用處呢?

  如果用現在你們吳國的意思來辦,必須是要重溫舊盟才行,若總是重溫舊盟,那前麵的盟約,豈不是隨時都可以冷落嗎。

  所以,我們魯國不用和吳國重溫舊盟,我們已經是盟友了,就省點錢和精力吧,我們永遠愛你們。”

  魯國給吳國一個不冷不熱的大釘子。

  吳國也不好說什麽了,人家說的對,完全掌握理論和道德的高度,兩國結盟,好比結婚,搞了一次婚禮就可以了,總不能每年舉行一次婚禮吧,這樣做,那時重溫婚禮,簡直就是直接索賄的行為,吳王也傻嗬嗬的笑了。

  既然魯國不願意單獨了和吳國重溫舊盟,就不搞了,不過讓他參加新的盟會,就完全可以了,這不是重溫,而是與其他的國家一起重新結盟,反正是吳國看上魯國這個小媳婦了。

  於是,吳國就再次召集魯國、衛國和宋國一起,四個國家結盟,這是新的盟會,魯國一定要參加,魯國也是真沒有辦法了,隻好與其他國家一起在“鄖地”相會,商討一下:下一步如何找晉國舉行全世界諸侯大會盟的事情。

  這明顯的就是吳國要搶班奪權的架勢。

  開始,衛國很是害怕,因為之前衛國曾經因故殺死過吳國一個行人官職的官員,衛出公就很擔心這次和吳國的會盟活動,害怕會盟中再因此出現問題,受到吳國的羞辱。

  但是,衛國的大臣分析來分析去,覺著:不來,正好給吳國一個借口,很可能會招來吳國的征伐,前麵晉國已經征伐了衛國,這次吳國在征伐衛國,恐怕衛國就死翹翹了,沒辦法,小國侍奉大國就是這樣,還是咬牙去吧,聽天由命吧,好在還有魯國和宋國的參加,他們看在都是中原老諸侯的份上,估計還是會站在衛國一邊的。

  衛國這樣一商量,一研究,一猶豫,時間就耽誤了,也就來晚了,好在魯國和宋國都在等著他們衛國,他們要求不等到衛國,決不開會。

  衛君到了“鄖地”後,窮哥們見麵分外的親熱,魯國就向衛國及宋國講述:之前吳國要求重溫舊盟的意見,而且魯國已經拒絕了的過程。

  宋國也是受到過吳國要求“百牢”禮物敲詐的國家,一聽非常的讚同,於是三家一個合計,就三家單獨搞一個會盟,因為三家都分別和吳國結過盟,都不用重溫了,三家在結一個盟,就完全可以,這個如意算盤和意見通知吳國後,還沒有等吳國的正式答複,衛、宋、魯三家就馬上結盟了,都是窮人,苦日子過怕了,能省就省吧,一下子,把吳國給晾曬在一邊了。

  吳國瞪了半天的眼,也不好說什麽,是他召集這三家結盟的,誰想到他們卻單獨的搞了盟會,吳國忙活一頓,都是為他人做了嫁衣,不過,大家彼此都是盟友,不能明說出來,吳國真是啞巴吃黃連,於是就開始找毛病了。

  其實,就是故意找三家的事兒了。

  先從衛國下手。

  吳國首先對三家表示祝賀,然後吳國就派人將衛國國君居住的房屋,用籬笆給圍了起來,不讓他出來了,理由就是:衛國這次會盟是故意遲到到會的,不給三個國家麵子,應該進行懲罰,軟禁。

  魯國的子服景伯很是不服,就對魯國的外交官子貢說:

  “我們諸侯們盟會,儀式已經舉行完畢了,盟主吳國應該向參會的諸侯同盟進行致禮,東道主國家送美酒美食,以便同盟諸侯相互告別,可是現在吳國不向衛國致禮,而且還包圍衛君的住處,子貢你要見吳國的太宰伯嚭理論一下啊。”

  魯國使團的團長子貢,馬上就拿著錦緞找到吳國太宰伯嚭,算是來送告別的禮物,兩個人談來談去,就談到的衛國身上,子貢提出上述魯國的意見,吳國的太宰伯嚭說:

  “我們國君很願意侍奉衛國國君,這次衛君來參加盟會遲到了,我們國君很害怕是哪裏做的不好,所以要留下衛君談談心,問問哪裏招待的不好,衛君晚來是有什麽原因?誰欺負他了?等等,總之是為他好。”

  子貢說:

  “衛君來的時候,肯定會和他們的大夫們進行商量,他們有的讚成,有的不讚成,這都很正常,之所以就來晚了。

  你想想,那些讚成國君來的人,都是吳國的朋友,是吳國的支持者,那些反對的人,才是吳國的敵人。可是,現在你們吳國扣留了國君,這不就等於是打擊了你們朋友,而幫助了你們的敵人嗎,衛國上下全都變成了你們的敵人了。

  再說,這次會盟,你們吳國就因為這個小事扣留了諸侯的國君,以後誰還敢參加你們吳國的會盟,象目前這個交通的樣子,出點意外耽誤點時間,很正常,你們吳國也不能為我們修條“高速公路”,所以,這樣下去,恐怕這樣你們吳國很難稱霸了吧。”

  吳國的太宰伯嚭怎麽聽,都覺著子貢說的有道理。

  人家魯國就是有文化,到底“高速公路”是個什麽東東,我看還是按照魯國的意見辦吧。

  於是,吳國就釋放了衛出公,可見此時伯嚭混的很好,最起碼比伍子胥強多了,這就是會做人的道理。

  此時,衛出公脫險回國後,也是驚出一身的冷汗,為了表達在現場的驚險程度,衛出公就模仿著吳國南方話的口音,連比劃,帶解釋的說了自己的經曆,這時衛國的公孫子之,還很小,所謂的童言無忌,就隨口說了句:

  “國君恐怕免不了有是非了,大概要死在南方之地了吧,被南方人抓了,卻很喜歡說南方的話,肯定會跟著到南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