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三百刺客鬧吳王 (魯哀公八年,公元前487年,春秋第二百三十六年)
作者:逸蝶宿深枝      更新:2021-05-25 09:20      字數:2760
  吳國終於接受了邾國的請求,準備征伐魯國。

  吳王就向當年因為“墮三都”事件,而流亡到吳國的原魯國大臣叔孫輒谘詢方案,叔孫輒一副魯奸的樣子回答:

  “魯國其實有名無實,進攻他們一定會勝利的。”

  叔孫輒建議完了後,就得意洋洋的回到了一起逃亡的公山不狃那裏請功,你看,我們被魯國趕出來了,這會兒可以報仇了,我出了主意讓吳國伐魯。

  沒想到,人家公山不狃卻說:

  “君子離開了自己的國家,應該不逃亡到敵國,本身在本國沒有盡到臣子的責任,現在又要征伐自己的國家,為敵人去賣命,還不如死了更好,這既是道義。

  如果吳國真的有這樣的意思請教你,你應該推脫回避,我們如果因為小怨恨,就攻擊自己的國家,這是非禮的,記住了,下次如果吳王再要求派你領兵,你一定要推辭,吳王就會派我的,到時候,你看我怎麽辦。”

  叔孫輒馬上鬧了一個大紅臉,碰了一個不軟不硬的釘子,也覺著自己很猥瑣,很是後悔自己做錯了事。

  果然,吳王又向公山不狃詢問伐魯的事情,公山不狃說:

  “魯國雖然現在沒有很親近的諸侯,但是如果是麵臨生死的時候,肯定會有其他的諸侯國出麵幫助魯國的,諸侯們都會救援他的,吳國恐怕不能達到目的。

  如果晉國、楚國、齊國一起輔助魯國,這就是四比一,況且魯國針對我們吳國的地理位置來看,就是對抗齊國和晉國的前沿,就好像是他們的嘴唇一樣的重要,俗話說:唇亡齒寒,這個道理吳國肯定明白,諸侯們也當然明白,大王你想想吧。”

  但是,吳王此時絕對的相信自己的實力,而且日後進軍中原,也必須要魯國這一關,此時正是最好的借口,所以還是決定出兵了。

  不出公山不狃的預料,吳國任命他為前導,擔任帶路的任務,充當偽軍趟雷的角色了。

  公山不狃有自己的打算,為了給魯軍贏得充分時間和有利的戰爭態勢,故意的從危險的道路前進,采取了取道武城山區的路線,以方便魯國的設伏。

  公山不狃的想法很好,但是想法不如變化快,最近武城人和附近的鄫地的人關係搞的很不好,因為種田的糾紛,武城人處罰過鄫地的農戶,所以吳軍到來後,鄫地的農戶為了報複,就親自帶路,反而給魯國造成了突然襲擊的情況,讓吳軍繞過了魯軍的正麵防守,一舉攻下了魯國的武城,這是很出人意料之外的事情。

  公山不狃真是有嘴說不清楚了。

  魯國危急了,負責南部戰區的孟懿子詢問子服景伯,子服景伯說:“敵來兵擋,水來土擋,戰鬥吧,這就是我們自己把吳國招惹來的,能惹事,就要能擔事,打吧。”

  吳軍勢如破竹,接著又攻下了魯國的東陽。

  然後吳軍又前進駐紮在了五梧,第二天進軍到了蠶室,魯國雖然派兵抵擋,但也是一場場的敗仗,吳軍太厲害了。

  當吳軍前進到“庚宗”這個地區的泗水河邊上的時候,魯國的大夫微虎一看機會來了,前麵吳王都是住在城邑中,現在卻住在了野外的河邊上軍營中,於是就準備夜襲吳軍,采取“斬首行動。”

  那個時候的“斬首行動”很古代,既沒有現在的狙擊手,也沒有導彈和衛星,更沒有直升飛機的突襲,這怎麽辦?

  於是,微虎就從自己的所屬的七百人的衛隊中,挑選勇士和高手,當然這也不是擺開擂台,開展比武大賽,進行選舉殺手,而是比賽跳高,看看誰的彈跳力好,誰就是殺手,七百個人,一聲令下,一起向上蹦,連續三次,跳的高的人,就是高手,參加夜襲隊,刺殺吳王,這裏麵孔子的學生有若也被選上了,真是文武雙全啊。

  你想想,這樣的聲勢,看熱鬧的也很多,消息很快傳到了吳國的陣營中。

  吳王夫差一聽驚杆子了,這是幹什麽?

  派人刺殺我,還用三百人,這那是刺殺,這就是打群架,我就是防守再嚴密,也不可能阻止這三百個人的無孔不入,生命重要啊!不行,要采取防禦策略,最好的防禦策略,就是移動,不停的移動,讓敵人抓不住,摸不著。

  因此,吳王一個晚上連續三次搬家,這個帳篷睡兩個小時,然後移到另一個帳篷接著睡,你說,這還睡什麽,瞎折騰一晚上,精神頭十足,一夜沒睡。

  不過,吳王從來沒有打過夜班,一夜不睡覺情況,從來也沒有遇到過。所以,夫差非常的辛苦和疲勞。但是,這樣折騰了一晚上,並沒有魯軍的刺客出現,這就更讓吳王擔心了,這就好像是等著這個靴子,什麽時候落下來一樣,敵人不落靴子,你就永遠擔心,睡不好覺。

  為什麽晚上魯軍沒來?

  並不是因為抓不著吳王,而是因為計劃取消了,因為這個行動被魯國的季孫氏得知了,季孫氏心裏想:這是怎麽回事兒,微虎要挑選三百個刺殺勇士,還搞了選舉甄選活動,這不是異想天開,鬧著玩嗎,三百個人,恐怕連吳軍大營都衝不進去,還白白的搭上這些戰士的性命,這也太天真了吧,所以。季孫氏馬上就製止了這個軍事冒險行動。

  但是,吳國不知道這個情況,精神一直高度緊張,魯軍的刺客越是不來,其實威懾的作用越大,這就是所謂的心理戰或精神戰吧,微虎可能也沒想到,自己的一個無厘頭的想法,竟然開創了“精神戰”的先河。

  吳王真受不了了,精神麵臨崩潰狀態,一到晚上就哆嗦,這樣肯定不行,什麽征伐,什麽霸主,活著最重要,所以,就要求和魯國講和。

  魯國的曙光初現。

  子服景伯建議不要急著講和,在頂上幾天,當年楚國包圍宋國的時候,宋國人民被圍困的易子而食,劈骨燒柴,都沒有訂立城下之盟,現在吳國是遠途征伐,肯定不能持久,估計用不了幾天就會撤兵的,再等幾天吧。

  季孫氏掌握魯國的兵權,是絕對的決策者,也是三軍總司令,子服景伯頂多也就是個參謀長,最後的總負責人和下決心的決策者,還是要季孫氏承擔。麵對著吳強魯弱的局麵,停戰是個很大的誘惑,什麽城下之盟,這都是虛的東西,不受損失,減少犧牲,才是硬道理,於是季孫氏同意了吳國的要求,雙方開始談判。

  吳國提出要求子服景伯到吳國當質押,看來真是恨死這個老頭了,好在季孫氏在這個問題上立場很堅定,這是國寶,不能輕易的給別人當抵押品,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魯國提出了對等方案。於是,魯國就向吳國提出:讓俺們的子服景伯當人質可以,但是吳王的王子姑曹也要到魯國當人質。

  子服景伯是大臣,姑曹是王子。

  吳國人當然不願意當王子到魯國換人了,最後大家不了了之,都不提質押人員的事情了。

  於是,吳國訂立了盟約就回國了。

  魯國和吳國和平了,但是這個日子並不長久,因為齊國又攙和進來了,這就形成了“齊國、魯國、吳國”這三國之間的混亂局勢,上演了一場“老版的三國演義”。

  不過,這個“三國演義”可不是東漢末年的“魏、蜀、吳”三國演義,而是發生在春秋即將結束期間,由於吳國北上進軍中原,試圖參與爭霸,而與齊、魯之間發生的恩恩怨怨,三家軍事和政治鬥爭相互交織,時分時合,也算上演了一通小型的“三國演義”的故事。

  不過在交代這個“三國演義”的故事前,我們還要交代一下,這一年宋國把曹國給滅了的故事,算是給曹國的壽終正寢做一個結束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