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敲魯國竹杠的夫差( 魯哀公七年,公元前488年,春秋第二百三十五年)
作者:逸蝶宿深枝      更新:2021-05-25 09:20      字數:2949
  吳國最近真是順風順水,一派得意的景象,打垮了楚國,剩下的那些楚國的附庸小諸侯們,就是一塊塊的肉,任吳國隨時吃,這樣一來,南方就算是大致是吳國的勢力範圍了,俗話說:人,隻要是一膨脹,就會有很多的想法,所以,吳國開始打起了中原的主意,正可謂是:春風得意馬蹄疾,北上魯國敲竹杠。

  吳國現在已經實現了初步的計劃,伐陳的成功,陳國成為了吳國的新盟邦小弟,這很重要,因為陳國就是南方前往北方道路上難以避開的一個中原諸侯國,所以,陳國的投降,直接讓吳國在中原紮下了前進的第一個據點,吳國後續就是開始考慮如何準備挺進中原了。

  自從吳國有了這個想法後,吳王夫差就很激動,這是吳國上幾輩子吳王想都不敢想的偉業,於是,夫差連續搞了好幾次盛大的酒會,又是慶祝,又是討論,很是熱鬧。

  但吳國北上中原爭鋒的想法,直接讓魯國倒了黴,而且很受傷,這是為什麽呢?

  因為,吳國北上中原地區爭鋒,必須首先要解決自己身邊的諸侯國,按照吳國的地理位置,去東邊是大海,是天然的後方屏障,南方是越國,現在已經被打趴下了,西方是楚國,也已經被揍糊塗了,目前,就剩下北方鄰居還沒有安定了。

  不過,吳國北方的鄰居是他的盟友。

  吳國北邊首當其衝的鄰居就是魯國,吳國和魯國的地理位置關係,也就是大致上現在江浙和山東的關係一樣,都是南北的鄰居。吳國前進中原爭霸的方向是西北方的中原腹地,魯國在吳國的前進道路上的右翼位置,這多少有點像當年楚國北上,一定要解決鄭國這個釘子一樣。

  所以,吳國隻有徹底臣服了魯國,他才能安心的與西北方向上,當時還是名譽上的老大的晉國,華山論劍,相互爭鋒。

  魯國當然知道這個地理位置的問題,因為魯國也麵臨著很尷尬的位置煩惱,這就是魯國和齊國的關係問題,齊國隻要是興霸,他的發展方向必然就是南下,而齊國南下第一個阻擋其前進道路上的諸侯就是魯國,魯國當然不願意腹背受敵,所以,也很想和吳國搞好關係,這就是地緣政治的需要。否則的話,魯國自己的北邊是宿敵齊國,南邊是新興起的吳國,自己就是一個夾餡餡餅的肉餡的感覺,兩頭煎熬,兩頭受氣,腹背受敵,這是很不利的。

  魯國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拉一個,打一個,千萬不能同時惹毛了這兩個南、北的鄰居。

  這個狀態,就好像二戰時期的德國一樣,西邊是法國,東邊是俄國,德國夾在中間很難受,千萬別兩線作戰,否則下場很可悲。

  吳國現在正是風頭正緊,有了參與中原的思想後,就提出與魯國結盟,親上加親,成立友好互助同盟國關係,這當然符合魯國的利益和要求,所以聽到這個消息,自然是受寵若驚,亦步亦趨。

  但是,魯國忘了一點,弱國和強國交流,受傷和吃虧的一般都是弱國,魯國就是這樣,這個原本很正常的友好同盟關係的建立,沒想到,卻被吳國狠狠的敲了一筆竹杠,最後不得不“打碎牙和血吞”了。

  怎麽回事兒?

  魯哀公七年,夏天,魯國魯哀公和吳國夫差及伯嚭在“鄫地”相會談判(大約現在臨沂市蘭陵地區),也就是現在山東棗莊南邊地區。

  兩個國家結盟和平,本來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但是,令魯國沒有想到的是,吳國一來,剛見麵,就獅子大開口的向魯國要禮物,而且要的是“百牢之禮”。

  過去按照周禮的規定,一牢,就是牛、羊、豬各一頭。

  百牢,也就是一百頭牛,一百頭豬,一百頭羊,這可不是一筆小數目,在當時生產力低下的古代,這可是國家農業發展的巨大損失,吳國的胃口太大了。魯國的大夫子服景伯說:

  “這個要求,先王沒有這樣的先例啊。”

  吳國人說:

  “怎麽沒有先例,宋國就給了我們百牢的禮物,你們魯國不能比宋國差,況且你們魯國曾經先給晉國的大夫士鞅都超過十牢了,現在獻給吳王百牢,難道不可以嗎?”

  子服景伯知道,吳國這是說當年在魯昭公二十一年(公元前521年)期間的事情,當時範鞅到魯國訪問,季孫氏讓掌管招待的官員給範鞅上了七牢的招待,卻惹惱了範鞅,叔孫氏為了平息事件又給加上了四牢,湊成了十一牢。

  因此,子服景伯就說:

  “晉國的範鞅既貪婪而且又無力,當時是用大國的身份來壓迫我們,所以我們才給他上了十一牢的享禮。你們吳國國君如果是依照禮的方式來命令諸侯們,那麽就有一定的禮的規格和數量。如果拋棄了禮那就很過分了。

  周朝統一天下製定的禮儀,最上等的物品也不超過十二牢,因為這就是上天最大的數了,現在若要拋棄周禮,而要求百牢,那麽我們隻能是聽從命令了。”

  魯國給吳國將講周禮,這不就等於是“秀才遇見兵、有理說不清嗎”,吳國本身就是蠻夷之國,僅是在“春秋後期”才慢慢的學會了一些所謂的周禮,給他們講道理,說不通。

  吳國當然不答應。

  魯國一看真沒有辦法了,打又打不過吳國,講理,人家吳國根本不聽,魯國麵臨著抉擇,要麽和吳國翻臉,要麽就答應吳國,不過細細算下來,雖然說百牢之禮對魯國很是沉重,但是如果兩國發生戰爭,恐怕就不是這個損失能夠挽回的了,算來算去,隻能是趕快的湊足了“百牢之禮”送給了吳國,狠狠的被吳國敲了一筆竹杠。

  子服景伯感歎的說:

  “看來吳國將要滅亡了,拋棄了上天而未被根本的東西,要是不給他們,必然會從這裏麵找出毛病,來給我們製造麻煩,加害與我們,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就忍了吧。”

  魯國不忍,還能怎麽辦,這就是一個自我安慰的方式吧。

  吳國的太宰伯嚭召見魯國的季康子肥,季氏可是魯國的三桓的重臣,但季康子聽說魯國被敲竹杠的事情後,變成了縮頭烏龜,不敢親自去見吳國的人,就派了孔子的學生,也是自己的家臣子貢,代替自己去麵見伯嚭。

  伯嚭很是蔑視季孫氏的這個舉動,就說:

  “我們的國君根據雙方的約定,不遠萬裏來到了鄫地與魯君會見,但是你們的大夫,卻不肯出門和我們見麵,都說你們魯國是禮儀之鄉,這到底是什麽禮儀?”

  伯嚭其實想臭臭魯國,吳國要個百牢之禮,你們就搬出周禮,現在你們這樣,豈不是不講周禮了嗎。不過,伯嚭忘了,前來的子貢可是孔子的高徒,玩嘴皮子,研究周禮的,和子貢辯論周禮,這不是:關公麵前耍大刀,孔夫子學生前,賣三字經嗎!向孔子的最優秀學生,探討禮儀的事情,豈不是找堵嗎。

  所以子貢微微一笑,從容的說:

  “我們那裏還能此時講禮儀,還不是因為害怕大國罷了,你們大國既然都不以禮儀對待諸侯,我們當然也不能按照什麽禮儀來對待你們了,怎麽會用禮儀來進行衡量我們的行為。

  況且我們的國君已經奉命前來了,國君的卿士又怎麽敢再丟棄駐守的國家的重任,再來會見你們?”

  然後子貢話鋒一轉。

  “你們的吳太伯穿著周朝規定的官服,戴著周朝規定的管帽,在你們的國家推行周禮,仲雍繼承了他後,卻斷發文身,赤身裸體,刺龍畫虎,象黑社會的大哥一樣,這哪裏是遵守周禮啊,現在你們又來講周禮了,這都是仲雍帶的壞頭啊。”

  伯嚭傻眼了,他原來是楚國的伯州犁的後人,也是有文化的貴族,但是現在逃亡到了沒有文化的吳國了,人家子貢說的都是吳國在蠻荒年代的發展曆史,沒有錯誤啊。吳、越就是以:斷發黑齒、雕提紋身為美。當時吳、越的女子,在額頭上刺上花紋,染黑了白色的牙齒,這就是吳、越的風俗,按照這個審美觀,你說西施是不是也並非你想象的那樣了。

  吳國伯嚭回答不了子貢的話,啞口無言。

  雙方會盟結束,各自返回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