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伐陳救陳,楚昭王之死( 魯哀公六年,公元前489年,春秋第二百三十四年)
作者:逸蝶宿深枝      更新:2021-05-25 09:20      字數:3824
  現在的整個諸侯列國之中,在齊國的這個重大的變化中,晉國一直忙於痛打中行氏、範氏落水狗的狀態,晉國趁著齊國的內亂,魯哀公六年,春天,趙鞅帶領部隊進攻鮮虞(中山國),為之前其幫助範氏和中行氏的行為,進行懲罰。

  晉軍在趙鞅的帶領下,與齊、衛、鄭、魯鬧的不亦樂乎,打的風生水起,導致中原諸侯國的形式一片混亂。

  衛國內亂,因為國君死亡的繼承問題。

  齊國內亂,也是因為國君死亡的繼承問題,田氏(陳氏)開始獨霸齊國的朝綱。

  現在,隻有在南方的吳國,像一顆冉冉升起的明星,呈現出霸主中興的氣象。這幾年,吳國真是順風順水,在老吳王闔閭和新吳王夫差的帶領下,於上個時代一下子打垮了楚國,接著又在新吳王夫差的努力下,擊敗了越國,將越王變成了自己的階下囚,這簡直是一副打遍天下無敵手的態勢。

  吳國在與楚國的爭鬥上,繼續發揮光榮傳統,抗楚救蔡,將被楚國滅掉的蔡國,遷到吳國的勢力範圍州來地區,這就是後來的下蔡,徹底的變蔡國為吳國的附庸諸侯小國,在華麗的完成了一係列的動作後。

  吳國為了報複楚國伐蔡,打著正義之師的旗號,吳國直接就是反手一擊,進攻楚國的小弟陳國,讓楚國的大臣們人心惶惶,不敢正眼看吳國一眼,幸虧楚國令尹分析,說這個吳王夫差不如之前的吳王闔閭,必定的會失敗的,現在不用非要拚個你死我活,就是耗,也會耗死吳國的,其實這就是楚國實力不如吳國,給自己找了一個台階而已,不過,這樣一來,楚國才算是安定下了楚國的群臣的恐懼之心,繼續的暗中積蓄實力。

  你說,楚國現在見了吳國,就像是:老鼠見了貓一樣的可伶。一個響當當的大國,竟然落得這樣的下場,真是風水輪流轉,大哥輪流當,江山輪流做。

  要是當年的那些曆代雄才偉略的楚王們,知道現在這個樣子,活活的就給氣死了。

  魯哀公六年,公元前489年,春天。

  躊躇滿誌的吳國,現在已經是風生水起了,在短短的幾年裏,打敗了楚國,打敗了越國,扶持了蔡國,修理了陳國,真是一帆風順,現在的吳王夫差,就差長上一對兒翅膀兒,馬上就撲啦啦的飛起來了。

  所以,吳國開始有了自己的打算,他準備接過之前楚國的槍,發揚南方強國的偉業,繼續進軍中原,實現吳國的霸主之夢。

  更何況,現在的中原局麵對吳國來說,真是形式一片大好,非常好,非常妙,樂的夫差呱呱叫。

  目前,北方的大哥晉國已經和中原諸侯們打成了一鍋粥,實在是沒有精力限製吳國的北上發展,這就是大勢所趨,不過吳國北上的征程中,陳國一直是個鮮疥之疾,鐵心跟定了楚國,必須要處理這個問題,解除北上的障礙。

  這年春天,吳國趁著有利的態勢,再次的進攻陳國,繼續接著清算在六年前,即魯哀公元年,吳國征伐陳國的舊賬。

  這次,非要打服了陳國不可。

  上次,吳國伐陳,目的就是為了報複楚國伐蔡,但是讓吳國看到,楚國因為害怕吳國的厲害,並沒有敢出兵,吳國挑事的仗沒有打起來,說明楚國已經不行了。要不是越國在背後捅刀子,當時就把陳國給收服了。

  所以現在吳國伐陳,已經不是單純的報複戰了,而是為了實現吳國北上稱霸的目的,而再次征伐陳國,兩次征伐的性質,完全發生了根本的變化。

  不過,俗話說:此一時、彼一時。

  畢竟時間過了六年。

  楚國也不是豆腐做的,楚國經過了六年的休養生息,勢力開始慢慢的恢複,也總算是重新樹立起來了信心,因此,對待這次吳國的伐陳行動,楚昭王大義淩然的說:

  “不要害怕,不要灰心,我們的先君與陳國有盟約,不能不去救援。”於是,楚國這次出兵救援陳國,暫時駐紮在“城父”城邑。

  魯哀公六年,秋天七月,吳軍的部隊離著陳國越來越近了,楚國雖然陳兵城父,做出了一副要救助陳國的樣子,原本想讓吳國知難而退,可是人家吳國根本不在乎楚國的出兵,所以,開來還要有一場麵對麵的血戰。但是,楚國真要是麵對吳軍作戰,還是需要翻越自己的心理障礙的,到底是救陳,還是不救陳,需要楚國最終下最後的的決心。

  楚昭王是準備從城父出發救助陳國的,但是也七上八下,不知道到底行不行,這一年,楚昭王過的也很辛苦,之前,楚國突然出現了一個天文的異相:天上的雲彩如同一群紅色的大鳥一樣,十分的華麗和壯觀,竟然圍繞著太陽,三天不散,飄來飄去,這真是個驚人的景象,楚國人議論紛紛。

  於是,楚王派人到周王朝找太史官員詢問。

  周太史說:

  “這應該是驗證在君王身上的異相吧,到底是什麽意思,不太好說。不過請楚王趕快的進行祭祀,這樣就可以把這些異相轉移到你們令尹和司馬的身上,以避免君王的災禍。”

  其實,這兩年楚王的身體一直不好,連連生病,通過占卜得到的信息是:是黃河在給楚王作怪。

  因此,楚國史官要求楚王進行祭祀,但是楚昭王不聽,就是不祭祀黃河,於是楚國的大臣請求楚王祭祀在楚都郊外的河流河神。楚昭王說:

  “三代的祭祀製度規定,祭祀不能跨越本國的山川和江河,而長江、漢水,雎水、漳水才是我國的江河,所謂福禍的對應,應該不會超過這些江河的神仙,我雖然沒有德行,但是黃河的河神卻我是得罪不了的,因此我的病,是黃河在作祟,恐怕的不對的。”所以,楚昭王就沒有去祭祀黃河。

  因此,楚昭王還是很能客觀的對待占卜的說法,很有自己的主見。這次,周太史又讓楚昭王祭祀,想通過祭祀將禍難轉移到大臣身上,楚昭王又說話了:

  “這樣那行,所謂去掉腹心的疾病,應該對症治療,但是現在卻要將這些病轉移到大腿和胳膊上,這對我來說,有什麽好處?大臣們就是我的大腿和胳膊,雖然我好了,但是大腿和胳膊因此而失去了,即便是這樣又有什麽意義呢。

  我沒有什麽大的過錯,上天能夠額昂我夭折嗎?若是我有罪,就必然要受到懲罰,這又能轉移到哪裏去呢?”

  於是,楚昭王這次還是不祭祀。

  這就是楚昭王對待祭祀的態度,絕不輕信,要有自己的觀點。

  現在,麵對氣勢洶洶的吳軍,戰與不戰,勝與不勝,楚國麵臨決策,需要新的占卜。

  於是,楚王就在出兵前,很是認真的為“決戰”算了一卦,結論不太好,卦象顯示:不吉利。

  於是,楚王就為“退兵”也算上一卦,看看怎麽樣,沒想到,也是不吉利。

  這倒好,現在進兵不吉利,退兵也不吉利,這是讓自己要完蛋在“城父”嗎?

  楚昭王就說:

  “看來是老天爺要我死在這裏吧,戰也不是,不戰也不是,這就是要我進退皆不可的意思,那就是停在這裏了。

  不過,如果這次與吳國作戰,真的讓楚軍失敗了,真是還不如死了。如果拋棄了了盟約,見死不救,也是不如死了更好,都是死,還是進行戰鬥報仇,就是死了更值得,我決定:戰鬥吧,同誌們。”

  楚昭王對待生死真是很豁達,生而何歡,死亦何憂。

  不過他的身份太特殊了,不是普通的老百姓,而是君王,既然君王談到了生死,就必然的要考慮後續繼承人的事情,這是國家大事。

  楚昭王在出兵前就命令公子申,也就是現在的楚國令尹,他的哥哥子西,讓他繼承楚王位。這讓子西大吃一驚,楚王還活著,就這樣搞,到底是什麽意思,誰也猜不透。令尹子西打死也不同意,堅決的推辭。

  於是,楚昭王又命令自己的另一個哥哥子期繼位,子期也不是傻瓜,這可不是開玩笑的時候,因此也拚命不接受。

  楚昭王真是納了悶了,這個楚王的位置竟然讓不出去了,於是就命令自己的弟弟公子啟(子閤)繼承楚王,子閤當然也是不同意了,現在楚王還活著,就是因為算了一卦,情緒不是很高,可能是患了抑鬱症吧,因此就拚命的推讓王位,這個樣子,誰敢繼承,這不是在老虎頭上翻跟頭嗎。

  你就多讓弟弟活兩天吧,公子啟更是堅決推辭。

  好在楚昭王很是誠懇,和弟弟子閤連續推讓了五次,又是許諾,又是思想工作,又是國家大義等等,終於子閤勉強的答應了,不過提出這是暫時的代替,絕不是真正的繼承。

  楚昭王安排好這一切後,就要開戰的時候,準備和吳國拚命,反正自己已經是快要死的人了,王位也安排好了,後事也處理好了,破釜沉舟,拚死決戰,為楚國雪恥。

  沒想到,楚昭王計劃的很好,準備拚死在沙場上,但人算不如天算,上天安排他的死亡,不是讓他拚命在沙場上,而是讓他悄悄的死在床上,楚昭王果然病了。

  魯哀公六年,十六日,楚昭王咬牙堅持攻打“大冥”,戰鬥十分的激烈,戰鬥中,楚王的精神高度緊張,血壓升高,身體很不舒服,回到“城父”就死了,估計是腦溢血吧。

  楚昭王死了。

  楚昭王真是很不幸的一代楚王,他很努力,但是身份很尷尬,本來自己的母親是應該嫁給太子建的,沒想到被楚平王給霸占了,好在太子建被廢,自己才被擁立為太子,而後繼承了王位,但是由於爸爸楚平王給自己埋下的仇敵太厲害了,一個伍子胥已經夠可以了,還加上一個伯嚭,真是送給吳國一對兒文武大臣的複仇班子,終於被吳國攻破楚都,自己變成了流浪的國王,差一點就淹死在漢水中,現在終於走完了他悲壯的一生。

  按照之前的約定,楚昭王死了應該是子閤當楚王,這個子閤也真的沒想到,為了安慰哥哥抑鬱症所答應的事情,真的成了真事兒,他可不敢當國君,於是子閤就說:

  “君王舍棄了他的兒子,而讓位於三位兄弟們,我們怎敢忘記國君的恩情,服從國君的命令就是順從,擁立國君的兒子,也是順從,雙重的順從都不能丟失啊。”

  所以,他與子西、子期秘密的商量後,轉移了軍隊。

  封閉了所有的道路,然後迎接的楚昭王和越國女子生的兒子公子章回來,並擁立他為國君,然後撤兵回國辦喪事。

  這就是後來的:楚惠王。

  吳國又一次勝利了,而且還是贏得很輕鬆,真是爽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