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齊景公的無奈(魯哀公五年,公元前490年,春秋第二百三十三年)
作者:逸蝶宿深枝      更新:2021-05-19 09:22      字數:2526
  齊國攤上什麽大事兒了?

  此時,齊國的國君齊景公死了。

  齊景公,也算是齊國在“春秋後期”比較有作為的一代君王,屬於一代明君吧,他在齊國明相晏嬰晏子的輔佐下,力圖複興,始終夢想著能光複齊桓公的霸業,對老祖宗稱霸的故事,他都非常感興趣。正是由於有這種政治抱負,早年的齊景公非常勤政,善於納諫,關心臣民。並以晏嬰為齊相,使齊國的國勢漸漸得到恢複。

  公元前529年,魯昭公十三年的時候,楚靈王被殺,楚平王即位,楚國還在修複楚靈王時代留下的創傷,無力北顧。晉昭公認為這便是晉國再次樹立霸主權威的最好時機。這一年,晉昭公帶領著六正當中的五卿(韓宣子韓起、趙景子趙成、魏獻子魏舒、範獻子士鞅、智文子荀躒),率各家軍隊共四千乘兵車進駐衛國,並告諸侯,再次會盟。

  原本,齊國不想參加這次的會盟。

  但是,晉國派大臣叔向去見周景王,取得天子的支持,以便用天子之命號令諸侯。

  天子的命令不能不聽,齊景公正在猶豫的時候,叔向又前往齊國依禮對齊景公說明這次會盟的精神和意義,明確表示齊國必須參加這次盟會。齊景公雖然答應,但是通過齊景公的話語,警覺的叔向察覺到問題的嚴重,建議晉昭公與諸侯國君同觀兵車,並且連續三次檢閱晉國的部隊,讓諸侯震驚。

  所以,齊景公通過與晉國的“平丘之盟”活動後,還是發現齊國與晉國實力存在著一定的差距,這種實力不行和無奈,導致齊國在與晉國的明爭暗鬥中,總是力不從心,處於下風。齊國若在錯誤的時機逼迫晉國人太緊,反而會促使晉國六卿團結起來,一致對外。

  所以,齊景公還是很低調。

  不過齊國在齊景公在位期間,基本上還算是能夠掌握齊國的大局,雖然王室的權力有所衰弱,但也畢竟是一代有理想、有夢想的君王吧。

  說起來,齊國壞就壞在了繼承人的問題上,當年的霸主齊桓公就是沒有安排好繼承人的問題,導致了齊國的稱霸,曇花一現,接著就因為“五子爭位”的事件,造成了齊國的國力急劇的衰退,將霸主的地位讓給了晉國。現在齊景公奮鬥了一輩子的局麵,又要再次的接受這個齊國的繼承魔咒的問題了。

  齊景公在位58年,國內治安相對穩定,然因無有嫡子,身後諸子展開了激烈的王位之爭。

  當年,在魯昭公七年,公元前488年,燕國的公主嫁給了現在齊景公,這就是燕姬,也是齊國國君正式的夫人。但是很遺憾,這個燕姬雖然很受齊君的寵愛,但是她的命真是不好,好不容易為齊景公生了個兒子,還沒有成年,就因病死亡了。

  齊景公後來十分寵愛的一個姬妾鬻(yu)娰,為齊景公生了一個兒子叫做:荼。既然母親被爸爸十分的喜歡,自然她的兒子也就受到了爸爸的寵愛,愛屋及烏,這似乎不僅是“春秋”的一個定律,放在那個階段也都適合。

  所以,齊國的大臣們都很擔心這個公子荼被立為太子,可見這個公子荼似乎不受大臣們的喜歡,於是就紛紛的對齊景公說:

  “大王,你現在年事已高了,還沒有太子,你要考慮一下啊。”

  齊景公說有些不耐煩的說:

  “各位大臣們,你們很好,非常的忠心,但是如果老是沉寂在這個憂慮之中,肯定會生病的,不如你們找些尋歡作樂的事情,何必擔心我們國家沒有新的國君?”

  齊景公真是大度,胸懷寬廣,但是此時晏子已經死了,否則肯定會狠狠的批評他的。晏子和齊景公是一對配合很好的君臣,晏子經常給齊景公納諫,比如:

  齊景公在位的時候,有一次齊國首都下雪,下了幾天不放晴。景公披著白色的狐皮大衣,坐在朝堂一旁台階上。晏子進去朝見,站立了一會兒,景公說:

  “奇怪啊!雪下了幾天,但是天氣不冷。”

  晏子回答說:“天氣不冷嗎?”景公笑了。

  晏子說:“我聽說古代賢德的國君,自己飽卻知道別人的饑餓,自己溫暖卻知道別人的寒冷,自己安逸卻知道別人的勞苦。現在君王不知道了。”

  景公說:“說得好!我明白你的教育了。”於是命人發放皮衣、發放糧食,給那些挨餓受凍的人。命令:在路上見到的,不必問他們是哪鄉的;在裏巷見到的,不必問他們是哪家的;巡視全國統計數字,不必記他們的姓名。已有職業的人發給兩個月的糧食,病困的人發給兩年的糧食。

  孔子聽到後說:“晏子能闡明他的願望,景公能實行他認識到的德政。”

  很可惜,現在這個能給齊景公提意見的晏子死了,齊君沒有鏡子參照自己了,於是就開始裝糊塗,打哈哈,其他的齊臣誰也不敢說什麽。

  其實齊景公心裏已經有了打算。

  前490年,趙鞅向荀寅與士吉射的巢穴柏人發起總攻。

  荀寅、士吉射從柏人突圍,逃亡齊國。經過趙簡子長達8年的艱苦征伐,晉國的內戰基本結束。齊景公晚年將暮年的最後精力,如同賭注一般全部投入到這場戰爭,最終齊景公的計劃徹底破產了。

  最終,晉國趙鞅還是滅掉了範氏和中行氏。

  戰爭的失敗,令已年入黃昏的景公心灰意冷,也加速了他的死亡。這年夏天,齊景公自覺不久於人世,終於開始考慮他遲遲不願提起的立嗣問題,最終他決定還是立公子荼(齊晏孺子)為太子,並將上卿國惠子國夏與高昭子高張,召到了自己的榻前,把幼子荼托付給了兩位重臣。

  並且把其他的公子們都安頓到了萊地。

  這年的秋天九月二十四日,齊景公咽下了最後一口氣,與世長辭,齊景公死了。

  一個在齊國在位五十八年的最長的國君死了。

  新太子荼登基繼位,可是這個新的太子本身就是大臣們所不願意擁立的人,那些被安頓在外地的公子們也都很害怕,誰知道這個太子上位後,會不會因為這些公子們的存在,而感到威脅,因此而招致的無端殺戮,在齊國的曆史上也不是沒有這樣的先例,尤其是在麵臨君王換位的關鍵時刻,是動一發而牽全局的敏感時期,目前麵臨這樣的威脅,隻有一個辦法:跑路。

  所以齊景公的兒子:公子嘉、公子駒、公子黔逃亡了衛國;公子鉏、公子陽生逃亡了魯國,這就是所謂的“樹倒猢猻散”了。

  齊國萊州地區的老百姓,就為此編了一首歌曲中諷刺君王家裏的這些事情,歌中唱到:

  景公死了,不參與埋葬,三軍大事,不參與謀劃,公子們啊公子們,你們又能逃亡到何方。

  很是押韻昂。

  事情,似乎是就這樣平靜下來了,但是一個人物上場了——

  這就是齊國的大臣陳乞。

  陳乞是誰?他的來源是怎麽回事兒?我們一定要交代一下,因為他就是“田氏代齊”的重要關節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