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上)(魯哀公二年,公元前493年,春秋第二百三十年)
作者:逸蝶宿深枝      更新:2021-05-19 09:22      字數:3099
  衛國太子流亡之後,衛靈公經常出去到郊外遊玩,每次都是庶出的兒子公子郢為他駕車,衛靈公就很喜歡這個聽話的兒子,對他說:

  “太子蒯聵跑了,我沒有嫡子了,以後就立你為我的繼承人吧。”

  公子郢哪敢接這樣的話茬,隻聽不回答。

  但是,衛靈公經常的對公子郢說這個事情,公子郢隻好說:

  “爸爸,我不足以承擔國家的重任,請你還是另打主意吧,你的夫人們在高堂上,你的大臣們在朝廷下,這樣的任命如果不經過他們的認可,這樣的說法,是不合規的。”

  其實這個公子郢是很聰明的,不是他不想要這個君位,關鍵是需要正規的程序,否則對於在外的太子,也不好處理和交代,君位繼承的問題,往往帶著殺戮和血腥。

  沒多久時間。

  魯哀公二年,公元前493年,這年的夏天,衛靈公死了。

  衛靈公的夫人們說:“既然國君之前命令公子郢為太子,這是國君的親口命令。”夫人們打算擁立公子郢為君。

  但是,此時公子郢卻非常堅決的說:

  “我公子郢的身份和地位和其他的公子們不一樣,而且,國君死的時候,是我親自拉著他的手,在身邊侍候,要是國君真有這個命令,我肯定會聽到的,況且,現在還有已經逃亡的太子蒯聵的兒子“輒”在,哪能輪到我啊。”

  於是,衛國就擁立了太子蒯聵的兒子公孫輒,擔任了衛國的國君,這就是衛國的:衛出公。

  這就是衛國的太子為何流亡在晉國,為何沒有繼承王位的前因後果。

  衛靈公死了,繼承的事情又發生了變故。

  這讓原本一直在暗中利用為太子流亡事件,而經營衛國的晉國很不爽。

  魯哀公二年,六月,十七日,晉國的趙鞅就帶著衛國原太子蒯聵,準備送蒯聵回衛國擔任國君,以便通過擁立之功,獲得晉國再次控製衛國的政治目的。

  而現在衛國的國君是蒯聵的兒子“輒”。

  雖然他們都是親生的父子,但是在王位的繼承上來說:爸爸是爸爸,國君是國君,這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兒,所以兒子很不願意爸爸回國,以威脅到自己的君位,更加上衛國很是反對現在的晉國,也反對趙鞅這個人,衛國國內的政治風聲對原太子不利,所以,衛國便派人阻止蒯聵的回國。

  此時,似乎局麵陷入了僵持。

  但是,一個潛在的因素卻起了很大的作用,這就是當年魯國的陽虎,他因為叛亂失敗後,流亡到了晉國投奔在了趙鞅的門下,所以,此時正是他顯示才華的時候到了。

  陽虎趁機獻計。

  趙鞅在陽虎(從魯國逃亡到趙氏家族擔任家臣)的建議下,就安排少部分的人和蒯聵一起,偽裝成為衛靈公奔喪吊孝的隊伍,騙開了衛國“戚”地城邑的大門,一下子就占據了戚邑。這個地方在衛國和鄭國的交界地區,屬於邊境城邑。

  衛太子進入到了這裏後,成為了為太子蒯聵的落腳之地。並準備下一步進入衛國的國都奪權。

  此時,誰也沒想到,這個“戚邑”馬上就要迎來一場意外的大戰,卻正好讓蒯聵給趕上了。

  這就是無巧不成書。

  魯哀公二年,公元前493年,秋天,八月。

  就在蒯聵剛落腳“戚邑”的時候,齊國支援晉國範氏的糧草車馬隊伍,也正好路過這裏。這次押送糧草的是盟國鄭國的罕達(子姚)和駟弘(子般),雙方恰恰約定交接的地點就在“戚邑”,而且晉國範氏的宗主士吉射,也準備親自前來迎接糧草。

  你說巧不巧。

  此時,晉國趙鞅,這個曾經追殺範氏和中行氏的主力軍的主帥,也正在擔任護送衛太子蒯聵回國即位的任務,恰恰也正駐紮在“戚邑”。

  於是,雙方就在這個“戚邑”地區發生碰撞了。

  當偵查員的消息匯報給趙鞅後,趙鞅一聽,什麽?糧草,範氏,既然遇到了給範氏的軍事援助,我們還能說什麽,肯定必然會截擊這部分糧草,馬上組織隊伍,安排作戰計劃,準備直接消滅雙方匯聚的部隊糧草部隊。

  趙鞅的反應是很快,但是這裏麵遇到一個客觀的問題。

  此時,前來本地區的叛軍實力,目前是兩處來兵,一股是護送糧草的鄭國軍隊,另一股是前來接應的範氏隊伍,兩股合在一起,所以人家是人馬眾多。

  回頭在看看趙鞅的帶的晉軍,力量可是單薄多了,他們事先並沒有準備,這次本身是護送衛太子,都是輕裝步兵,所以也沒帶很多的重裝戰車,有些勢單力孤,力量懸殊,

  可局麵已經到了這樣的地步,這個仗是一定要打的。俗話說:狹路相逢勇者勝。

  所以,趙鞅就詢問家臣陽虎,這個陽虎就是當年在魯國叛亂未成後,已經跑到了晉國,成為了趙鞅的家臣的陽虎。陽虎可不是吃豆腐的,要不他敢在魯國叛亂?而且,當年他在權利熏天的時候,曾經執掌過魯國的兵權,還是具有豐富的作戰經驗,因此趙鞅很重視陽虎,陽虎當然要表現一下了,就建議到:

  “我們的戰車少,步兵多,我看把主將的戰旗插在所有的戰車上,集中起來,造成主力部隊的樣子,由我帶隊,我帶領著先和子姚和子般的兵車對陣,等到子姚和子般的大隊人馬跟上來的時候,看到我的戰旗,必然會以為是主力在此,他們是我當年手下的敗將,因此就會產生了畏懼,猶豫不前,然後你再帶另一部分兵力,我們一起發動攻擊,前後衝擊他們,必然會得到成功。”

  趙鞅點了點頭,很是讚賞這個戰術,就采納了陽虎的意見。

  戰鬥馬上就要開始了,晉軍將士們有些心裏麵打鼓,麵對著這個突如其來的戰鬥,準備總是不太充分,人家人多,晉軍兵力單薄,所以很是擔心,趙鞅很明白,必須要鼓起三軍的士氣,否則很難打贏這場戰鬥,於是就親自做全軍的戰前總動員。

  趙鞅對三軍說:

  “晉國忠勇的將士們——

  範氏和中行氏違反天意,斬殺百姓,還想獨霸晉國,並且要殺死我們國君,我們的晉國曾經和鄭國是盟邦,鄭國此時應該幫助我們晉國,但是現在鄭國無道,拋棄了自己應該幹的正確事情,卻去幫助我們叛臣,諸位將士,都是順應天命的勇士,勝敗在此一戰,奮勇殺敵吧。

  我在此命令:在這次戰鬥中,上大夫立功,獎賞一個縣;下大夫立功,獎賞一個郡;將士立功,獎賞十萬畝田地;戰士們立功,可以獲得官職;奴隸們立功,可以獲得自由;我要是立功,就請國君根據我的情況進行考慮封賞,在此就不說了。”

  趙鞅的這個賞格一說出來,晉軍上下,頓時都紅眼了,精神就像是打了嗎啡一樣的振奮起來。

  趙鞅一看起效果了,就又說:

  “如果這次戰敗,我就自動處於我自己絞刑,用三寸的薄桐木棺材裝殮屍體,不用外麵的棺槨,也不用裝飾的車馬運輸,不得埋入自己家族的墓地。”

  其實趙鞅說的這個意思,就是說自己一旦戰死,就按照下卿犯罪之人的懲罰,反正我是要玩命了,你們看著辦吧,我不要命了,你們的命還能不能保留,我也就不知道了。

  趙鞅的話多狠,直接把戰士們的後路給堵死了,統軍的將帥被殺,下麵的將佐們還能得到好的待遇,在那個殘酷的戰爭年代裏麵,基本是不可能的,所以趙鞅直接把自己的後路給堵死了,就等於堵死了全軍的後路。

  衛太子蒯聵也在這裏,當然要跟著一起參加戰鬥了。

  衛太子蒯聵是個書生,文明人,公子哥,哪見過這個血淋淋的場麵,還沒有開戰,三軍將士們就開始討論什麽棺材、絞刑之類的東西了,他嚇得都暈了。但是,他又不能避戰,那也太丟人了,隻好咬著牙參加,好在他也有辦法,他會禱告,於是就在一旁跪在一棵大樹前,禱告起來了:

  “天靈靈,地靈靈,我的先輩神靈們,保佑我這個苦難的孩子吧,我蒯聵現在因為輔佐趙鞅戰鬥的原因,大膽的向我的皇祖周文王,列祖康叔,文祖襄公,昭考靈公禱告祈求:

  如果我在戰鬥中受傷,請不要讓我絕筋折骨,千萬別讓我的這張漂亮的臉受傷;不要讓我打敗仗;不要讓我從戰車上摔下來;至於是不是戰死,我也不敢請求了,最好別讓我戰死,保佑我吧!”

  趙簡子在一旁看見了哈哈大笑,就走過來也跟著說:

  “我的願望也在蒯聵的禱告中了,一起保佑吧。”

  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