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不是冤家不聚首(魯定公十年,公元前500年,春秋第二百二十三年)
作者:逸蝶宿深枝      更新:2021-05-04 09:18      字數:2152
  魯定公九年,秋天,齊國為了報複晉國,攻打了晉國的夷儀。

  為什麽好好的,突然齊國要攻打晉國的城邑?

  其實這一切的根源都是源自晉國的身上,開始鄭國滅掉了許國,又出兵幫助反對周天子的王子朝一黨,晉國很不爽,於是就指派了魯國征伐鄭國。

  魯國很賣力,按照晉國大哥的命令乘虛而入,征伐鄭國取得勝利,但是魯軍在征伐鄭國的途中,往返於衛國的領土,沒有打招呼,這就惹怒了衛國,兩國的關係本來很好,因此而發生變化,算是魯國得罪了衛國。

  之後,晉國為了表彰魯國,就強令齊國將侵占魯國的兩座城邑返還給魯國,因此,齊國非常生氣,便結盟了被魯國征伐的鄭國,和被魯國欺辱的衛國,齊魯陷入了相互征伐狀態。

  魯國向晉國求救,晉國為了救助魯國對抗齊過,首先要做的就是拆散齊國、鄭國、衛國的三國聯盟體係。首當其衝的就是衛國,於是晉國利用“找事”的精神,在與衛國的會盟中羞辱衛國,導致衛國不再與晉國結盟,導致衛國徹底的背棄了晉國,因此晉國找到了征伐衛國的借口。

  這一切,轉了一圈回來,就其根源還在晉國身上。

  於是,魯國再次根據晉國的指示,魯定公八年,九月,進攻了衛國。

  這都是晉國這個大哥搗的鬼,齊國不能平白無故的看著自己的新結交的聯盟衛國,被這樣的輪番欺負,也不能忍受晉國對齊國的指手畫腳,所以今年齊國開始報複了。

  因此,魯定公九年,秋天,齊國攻打了晉國的夷儀。

  戰鬥進展的很順利,畢竟是有備而來,齊國的戰鬥力也非常的凶悍,很快就占領了夷儀。

  晉國出兵救助,已經將近千輛戰車匯集在了中牟,準備大幹一場,別看打楚國,晉國很是擔心,猶豫不決。但是打齊國,這是身邊的事情,所以,從來都是傾全力而為之。

  當然,衛國也自然參加了這次齊國的報複戰的軍事行動了,按照作戰計劃,衛侯準備帶兵穿插到“五氏”這個地區,需要路過“中牟”這個地方。現在,這裏已經被晉軍占領,而且是重兵把守,衛國到底能不能穿插過去,衛侯心裏也沒有底,怎麽辦?好辦啊,在古代,沒有信心或存在疑惑就占卜嗎。

  衛侯占卜的時候,占卜的烏龜殼不小心燒焦了,衛靈公就說:

  “真是個好兆頭,我們衛國的戰車可以抵擋晉國軍隊的一半,我自己可以抵擋住另一半,正好對等,扯平了。”

  你說,這這個衛靈公的信心多足,一個人就可以擋住晉軍的一半,這可謂是神人也,既然他又這樣的牛皮信心,又何必去占卜呢,白白的浪費了一個烏龜殼。

  當衛軍路過中牟的時候,中牟的晉軍就想進攻衛軍,此時,流亡在中牟的原衛國大臣褚師圃勸中牟的晉軍說:

  “諸位老小爺們,衛國雖然是小國,但是現在國君在軍中,所以不能貿然的戰勝他們,給國君蒙羞。齊軍已經攻克了夷儀城邑,而且很驕傲,況且齊國領著攻克城邑的將領的官職很低,我們應該主動攻擊齊軍,若是兩軍相遇,肯定能夠打敗齊軍,不如我們直接迎戰齊軍。”

  中牟的晉軍很聽話,就不再進攻衛國了,所以說,衛靈公說自己可以抵擋一半的晉軍,不是吹牛皮,不是說自己的武功多嗎的高強,而是說自己的身份多嗎的高貴。

  這下——

  齊軍倒黴了,在褚師圃的忽悠下,晉軍的重錘全部都砸在了齊軍的頭上,上千輛戰車,真不是鬧著玩的,滾滾的洪流,齊軍很快就頂不住了,齊國戰敗。辛虧衛國的拚命迎接和幫助,才不至於讓齊軍落得全軍覆滅的下場。

  逃回來的齊君很感謝衛國,為了表示對衛國的感謝,就將禚、媚、杏三地送給了衛國。大約就是現在山東的長清、博平,禹城地區吧,都是齊國的西部邊境的城邑,靠近晉國。

  春秋後期的戰爭,隨著發展,慢慢的演變成了這樣的混亂局麵,晉國已經實際參與了混亂,而且與齊國擺開了戰場,這個是整個中原諸侯係統內,大哥和二哥之間的爭鬥,其他的諸侯都是配角。

  因此,晉國和齊國目前的核心政治方向就是,如何和周圍的諸侯們搞好關係,集中精力,全力以赴的對抗敵方。

  齊國想了,齊國現在正和魯國處在戰爭狀態,魯國又是晉國係統內的小弟,如果能夠暫時的安定住魯國,這對於齊國來說是非常有利的,這就需要找一個魯國和齊國的共同點,雙方借坡下驢,彼此不再對抗,這才是雙方的共同利益。

  在這樣一個客觀的環境下,齊、魯兩國的機會,因為陽虎的政變,姍姍而來了。這畢竟是個稍縱即逝的機會,兩國都不願意放過。

  於是,魯國率先發來了信息,表示魯國感謝齊國沒有收留陽虎,而且對陽虎進行拘留,雖然說由於陽虎的狡猾,逃脫了,但是這都是陽虎本人的原因,魯國通過齊國的這個行動,真誠的感受到了齊國真心善待魯國的意思。

  鑒於,齊國和魯國都是緊鄰,雖然說在以往的交流中,有很多的誤會,發生過一些爭鬥,但世界和平的大局麵是不會變的,齊、魯友誼的方向是不會變的,魯國很願意和齊國講和,不知道你們齊國是怎麽想的?

  齊國當然很願意在此時和魯國講和,目前齊國的對抗對象已經轉變成了更厲害的對手晉國,所以,魯國的意見,正和齊國的心意,這一對兒冤家,馬上就同意講和了。

  這就是為什麽齊魯對抗,突然變成要結盟的根源。

  齊國的對抗目標轉向晉國了。

  齊魯既然是講和,就要有會盟,就要有地點,就要有參與者,就要有一些列的程序,因此,我們偉大的孔子橫空出世,完成了他在《左傳》中記載的第一個工作成績。

  這次會盟的地點就在:山東萊蕪地區的山穀之中,那時叫作“夾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