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齊魯和平的轉機:陽虎之亂(魯定公九年,前501年,春秋第二百二十二年)
作者:逸蝶宿深枝      更新:2021-05-04 09:18      字數:2484
  魯國城內發生的這一切變化,引起了很大的動靜。

  在城外聽到動靜的孟氏家臣公斂處父,一聽真的出事了,和自己的判斷一樣,陽虎叛亂了,於是就帶著自己的部隊從東門進城,穿插過都城,兩軍相遇,與陽虎的衛隊在南門內開始交戰。

  但是,陽虎的衛隊是正規軍(魯國的國防軍),而孟氏的軍隊是家丁(家兵家將),雖然現在公斂處父人數多,而且有準備,但是,雙方在城門洞子裏麵拚殺,受到了場地的局麵,什麽包圍,穿插等戰術,都不好使了,全靠的是戰鬥精神和武藝,而不是人數決定勝負了。所以一交戰,公斂處父帶的兵丁就失敗了,公斂處父很有戰鬥經驗,眼看著這樣打下去吃虧,就指揮孟氏家將開始撤出城門洞子,引著陽虎的部隊到了城內開闊的棘下街口作戰,這樣一來,人數眾多的孟氏就占了優勢,那些包圍、穿插,三打一群毆等戰術,全都用上了,一下子把陽虎給擊敗了。

  陽虎一看失敗了,自己就等於是光杆司令了。

  陽虎就脫下了皮甲跑到了魯王宮內,搶了魯王室的寶弓和寶玉跑了,並帶著自己的衛隊駐紮在五父之衢這個地方,開始休息和做飯。

  陽虎的手下開始疑慮的說:“我們弑殺千乘之主季孫氏沒有成功,現在又退到了這個荒郊野嶺的地方,這樣能夠成功嗎?”

  陽虎說:

  “季孫小兒僅能夠把持一下朝政,對於我這樣的大丈夫又能怎樣?”說著就拍著胸膛,驕傲的站在那裏。其他的士兵一看陽虎這個樣子,就指著遠方喊道:“大人,有動靜,魯國的追兵恐怕馬上就要到了。”

  陽虎嚇得連忙說:“快,快套車,公斂處父來了。”

  其實,公斂處父並沒有來,陽虎已經是驚弓之鳥了,開始公斂處父想要追擊陽虎,但是孟懿子沒有允許,過來一問事情的經過,原來陽虎是針對季桓子,讓季桓子這一跑,變成了孟氏和陽虎的戰鬥了,這讓公斂處父一個氣,原來自己忙活了半天,全是為季孫氏做了嫁衣,就想當場殺死季桓子,交給陽虎。

  但是孟懿子還是害怕了,這樣一來就更換亂了,不如將錯就錯,稀裏糊塗吧。於是就把季桓子送回了家裏麵。

  季寤,已經在季孫氏的祖廟裏麵等著好消息了,就等季桓子一死,馬上就告祭祖先繼位為季孫氏的宗主,可是聽到事情失敗後,隻能向老祖宗告祭保佑,逃跑了。

  陽虎返回了陽關,開始正式的叛亂了。

  陽虎本來是是想殺死季桓子而自立,充其量就是一個內亂,魯國大臣之間的爭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魯君也是非常的憤恨“三桓”的專權,如果能夠有一個人將“三桓”實力打亂,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因此,魯君總是睜一眼閉一隻眼,設身於事外,現在倒好,情節大反轉了,陽虎的計劃沒有成功,反而成了叛臣,這就是國家和叛臣之間的矛盾了。

  陽虎當然知道這裏麵的問題,於是就主動的將自己從魯王宮拿走的寶玉和寶弓,主動的送回到了魯君那裏,企圖求取魯君的原諒和理解。但是此時魯君也不好說什麽了,在“三桓”的主張下,必須要征伐這個叛臣。

  魯定公六月,魯軍攻打陽虎所在的陽關。

  陽虎一看這個小城根本就守不住,於是采取了自焚逃跑的辦法,放火燒了陽關的萊門,熊熊的大火突然燒起,讓前來圍困的魯軍措手不及,紛紛的避讓,趁此,陽虎突圍而出,直奔齊國而去。

  到了齊國,陽虎就向齊君要求:“給我兵將,我最多攻打三次,必然會攻占魯國。”

  齊君一聽,很高興,就想答應陽虎。

  但是,齊國的七十多歲的老臣鮑文子說:

  “我曾經就是魯國施氏的家臣,後來被齊國召喚才到了齊國從政,我知道魯國是不能攻取的,他們現在上下和睦,百姓安居樂業,能夠忠心的侍奉他們的國君,魯國也能夠低三下四的侍奉晉國,而且魯國也沒有天災人禍的情況,怎麽能夠攻取,這就是天方夜譚,千萬別聽陽虎的忽悠。

  陽虎現在隻是想勞煩齊軍,一旦齊軍征戰疲勞,又得不到勝利,齊國大臣們自然就很多死亡和怨言。

  這樣,陽虎就可以趁機禍害我們齊國了,陽虎在季孫氏那裏得到寵信,反而要殺了季孫氏,不利於魯國。現在來討好我們,以取得齊國的庇護,這就是為富不仁,國君哪能重用這樣的人,齊國比季孫氏富有,比魯國還要大,這正是為富不仁的人想要得到的,魯國現在已經免除了他的禍害,我們齊國卻收留他,這不是養虎為患嗎。”

  一般來說,亂臣沒有好下場,誰都不敢招惹。

  齊景公一聽,太對了,齊國要想打魯國,有的是人,怎麽非要用一個魯國的叛臣,就馬上抓捕的陽虎,準備把他送到齊國的東方看押。

  陽虎一看齊國不能容他,而且還要押送到齊國的東方關押,實際上就是靠近大海的地方,這不是要困死自己嗎。

  陽虎的腦子也很快,當場就主動表示很高興到東方,可以釣魚,可以遊山玩水,很快樂,其實這就是陽虎的計策,因為他看到齊國不能收留他,就想跑到晉國去,晉國在齊國的西邊,所以故意的表示很願意到東方,齊國果然上當了,你願意去的地方,肯定有利於你,所以就臨時改到西邊地區看押,這中了正陽虎的下懷。

  陽虎很聰明,在齊國看押期間,故意和看押他的人搞好關係,找個機會借了看押人的車子,然後把車子的車軸給磨細了,再在車軲轆裏麵塞上麻布,他知道如果自己逃跑的時候,看押人肯定會駕駛著這個車子追趕他,這樣做了手腳,車子跑不了多遠就斷軸了,而且塞了麻布的車軲轆也不靈活,一切準備就緒就,他趁著一個機會就乘坐著裝載衣服的工程車輛逃跑。

  但是,畢竟那時候的交通工具太落後了,齊國距離晉國又太遠了,現在坐火車也要很長的時間,即便是陽虎做了手腳,也是無用的,通緝令一下,對這樣的叛臣,肯定是群起而追之,陽虎最終還是沒跑了,又被抓回了齊國的首都看押。

  象陽虎這樣的人,腦子一旦用在逃跑上,肯定的大材小用了,他吸取了上次逃跑的教訓,決定暫時不向西邊的晉國跑,這樣意圖太明顯了,還是想南方跑,齊國因為魯國在南方,所以分析陽虎不敢向南方跑,所以警戒就差了很多,往往最危險的地方,可能就是最安全的地方。

  所以,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準備,陽虎還是在一個月光皎潔的深夜,脫離了牢籠,跑到了宋國,然後輾轉到了晉國。並投靠了趙氏家族。

  孔子對此有個預測:恐怕以後趙氏就會有禍亂了吧!

  我們再次的在陽虎的章節中,提到了孔子,於是就讓我們讓我們來看看孔子的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