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吳國滅楚:楚昭王逃命(魯定公四年,公元前506年,春秋第二百一十七年)
作者:逸蝶宿深枝      更新:2021-04-22 09:27      字數:3754
  吳國滅了楚國。

  運用了大穿插戰術,兵貴神速,閃電襲擊,楚國不是沒有機會勝利,而是總司令令尹囊瓦太臭了,他沒有審時度勢,配合既定的正確戰術,卻貪功冒進,擅自發動攻擊,使原本還可以一搏的局麵,徹底的改變了模樣,造成最終楚國的失敗。

  所以說,吳國滅楚,單純就是象吳國有伍子胥、孫武、夫槪、伯嚭這樣的能臣還不一定就能成功,還要有楚國必須存在向囊瓦這樣的大草包軍事首腦,這才是一個機會。

  否則,就吳國和楚國的總體經濟和軍事實力來說,楚國是絕對占有優勢的。但現在卻被一個弱於自己的吳國給打趴下了,曆史就這這樣的有些意思。

  楚國作為一個長期占據強國地位的南方大國,就這樣被殺得頭破血流,甚至讓楚國後方的君臣們都來不及反應,看來楚國也已經是帝國餘暉,日落夕陽。

  吳國滅楚,這可是曆史上的一件大事,雖然這種吳國的入侵,還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徹底滅國性質,但是攻入楚國的首都郢都的象征意義,也足以會引起整個諸侯世界的強烈振動,這是從來沒有過的事情,也是北方的諸侯們所夢寐以求的夢想,現在吳國完成了齊國和晉國以及中原諸侯們想辦,而沒有辦到的事情,而且基本上是憑著一己之力,這個太有點匪夷所思了。

  看來,隻要是用對了人,沒有不能實現的目標,人才太重要的。所以說,人才,才是最難得的。

  吳國一連串的打擊,直接讓留守在首都的楚王,喪失了誓死抵抗的戰鬥意誌,率先帶著家人逃出了郢都。

  楚昭王這次逃跑,太狼狽了,一路上慌不擇路,最終還是逃過了雎水,然後又渡過了長江,進入了雲中地區。當然這都是《春秋左傳》所提到的古代時期的地名,其實用現在的地名話說就是:

  楚昭王渡過了,發源於秦嶺的汗水上流的沮水河,然後又到達了長江,從湖北的枝江縣渡過的長江後,到達了長江南邊的江漢平原的湖泊(雲夢澤)的雲中地區。

  這就是一路往西狂奔的架勢。

  楚昭王那受過這樣的苦,他生下來就是在王宮中安逸的生活,估計就是抓隻雞,也算是巨大的體力狩獵活動了,象這樣的長途跋涉,鞍馬勞頓,風餐露宿,對於一個國君來說簡直是太累了,一路上太辛苦了,雖然有時候乘船,相對平靜一些,但作為大王的楚昭王,不過此時的楚昭王也就十五、六歲的少年,以前很少受到這樣的車船顛簸,加上連驚帶怕,所以就非常的疲勞。

  等到了暫時安全的目的地後,精神上的重擔放下了,體力上的勞乏卻來了,楚昭王晚上就睡的很死,很香,很深沉。連手下的狼狽跟隨的兵士和護衛們,也都陷入了甜美的夢想,放鬆了守備大王的警惕。

  他們這次不是在城池中,而是在野外紮營,因此防守的警惕性放鬆後,就帶來了很大的危險。

  沒想到,楚王的一行,竟然遇到的盜賊,這也太有些無厘頭了,盜賊敢搶大王,估計可能是楚王逃亡,帶著很多的金銀珠寶吧,而且還要逃跑,身邊本身就沒有太多警衛的武士,充其量也就是一些跟班之類的服務人員,更可況這次是逃跑,根本沒有那些大旗和警蔽之類的開道活動,不像是大王的樣子。

  更何況,這些盜賊們可不是什麽好鳥,都是見財起意的主,什麽大王不大王的,他們全是亡命之徒,自然是見錢不要命,看到這樣一群狼狽的貴族們,也不問身份,於是就前來攻擊楚昭王一行,準備搶奪財物,發個大財。

  現在的楚昭王可謂是命在旦夕。

  過去,通常在君王睡覺時候,身邊都有侍寢的服務人員,這可不是什麽陪著睡覺昂,千萬別想歪了,所謂的“侍寢”,其實就是幫助晚上給大王蓋蓋被子,端端尿盆,送送茶水之類的工作人員,其中,這次跟著楚昭王逃亡的侍寢一名服務員,叫做王孫由於。關鍵是《左傳》記載這個人的“王孫由於”名字太厲害了,這可能就造成了一些後人的爭論和分歧,一般來說,過去能夠稱為“公子”、“公孫”、“王子”、“王孫”的,基本上都是皇室血統的貴族和後代,這個“王孫由於”,是不是也是皇室貴族?

  其實,這個“王孫由於”,真的不是國王的孫子的意思,其實就是一個叫“王孫由於”的服務員而已。

  因此,之所以前麵需要囉哩囉嗦的說一段侍寢的解釋,就是為了介紹這個王孫由於的服務人員的身份,也告訴我們,這個王孫由於,就是一個叫做“王孫由於”侍寢的服務員而已。

  所以讀《左傳》要將內容連貫起來通讀和分析,而不是單純的看字麵的意思。

  好了,說明了這個侍寢的服務員身份,就是為了要說明下麵的這個和他有關係的故事:

  王孫由於,工作很認真,敬業精神很強,雖然他也很勞累,但是他完全發揮了一個值夜班工作的人負責態度,王孫由於並沒有睡覺,而是認真的睜著眼睛值班,開始他聽到帳外有熙熙攘攘的聲音,他沒有在意,但當他看到了強行闖到大王帳篷裏麵的盜賊,準備用戈擊打楚昭王時,他著急了,知道遇到壞人了。

  此時已經來不及了,楚昭王危在旦夕。

  王孫由於在情急之中,沒有別的辦法,也沒有時間尋找別的辦法了,事情太緊急了,無奈之下,這個王孫由於馬上跑到了沉睡的楚昭王床前,硬挺著用自己的後背,咬牙替著楚昭王擋了這一下,因此,他被強盜的長戈狠狠的擊中了肩膀,王孫由於不自覺的慘叫一聲,當場就昏死了過去。

  楚昭王頓時被驚醒了,好在楚王的反應也很快,因為畢竟是年輕人,比較靈活,看到眼前的危險情況後,翻身掉落床下,連滾帶爬,落荒而逃,此時真是狼狽至極。

  大帳內的這一陣子的混亂,也驚醒了其他的人員,其中還有楚昭王帶出來的小妹妹季羋畀我,她是小女孩,看到這樣的情況已經是渾身篩糠,瑟瑟發抖,更是跑不動了,也很危險。

  好在,另一個跟隨的服務人員鍾建,也醒了過來,看到大王暫時脫離危險,就主動的背著季羋畀我,一起隨著楚昭王逃跑。

  據說,這個鍾建就是後來鍾子期的先人,就是那個“高山流水遇知音”故事的鍾子期的先人。

  他們在前麵跑了,好在強盜們沒有死命的追趕。

  這就是強盜了敵人的不同,強盜愛的財物,敵人要的大王的性命,所以強盜光忙著搶奪財物了,一團亂哄哄的,沒有人注意那些逃跑的人了,此時被盜賊長戈擊昏的王孫由於,也慢慢的蘇醒過來,緩過勁來了,他躺在地上,眯著眼睛,四周一看,大帳內除了強盜們,已經是沒有他們的人了,肯定是大家都跑了,於是他就咬著牙,硬撐著站了起來,拖著踉蹌的步伐,忍著肩膀上的傷痛,一跌一撞的慢慢跟著也逃跑了,竟然跟上了眾人的逃跑的隊伍,這就是毅力啊,如果此時王孫由於不咬牙跟著一起逃亡到楚昭王身邊,估計,他替楚王硬抗的這一長戈,也就算是白挨了。

  現在好了,他回到了隊伍上,環切傷口還汩汩的流血,他是楚昭王的救命恩人啊,楚昭王見到他很激動。

  什麽都別說了,一切等到安定下來再說吧,現在,就是逃命要緊。當楚昭王一行跑到了鄖陽城邑後,真是屋漏偏逢連陰雨,又遇上危險了。

  在鄖陽城邑駐守的縣令是鬥辛,這個人是誰?

  當年,在魯昭公十四年,雖然說當時的楚國令尹子旗(蔓成然)對楚平王奪權登基有很大的功勞,但是慢慢的變得很驕傲了,而且越來越貪得無厭,終於讓楚平王感到已經無法控製這個人了,這在政治上是很可怕的事情,君王和重要大臣之間,如果沒有了控製權,是要流血的。

  於是,在這一年的九月初三,楚平王將蔓成然給殺死了,然後楚平王讓蔓成然的兒子鬥辛住在了鄖地,也算是表示不忘記蔓成然當年的功勞,不趕盡殺絕的意思。

  楚昭王的爸爸楚平王,當時怎麽也沒有想到,在二十二年之後,自己的兒子楚昭王也會被吳國趕的逃亡到了鄖陽這個地方避難,會逃到蔓成然的兒子子辛手裏麵,你說曆史是不是很有意思,風水輪流轉。所以,鬥辛的親弟弟鬥懷,一看殺死自己爸爸的仇人的兒子來了,複仇的怒火熊熊燃燒,就開始準備安排要殺死楚昭王活動。

  楚昭王的情況萬分危急。

  但是,沒想到的是,鬥辛竟然勸住了自己的弟弟鬥懷,不要刺殺楚昭王,然後一番君君臣臣的大道理,耐心的勸導弟弟,弟弟鬥懷很是憤怒的對哥哥說:

  “楚平王殺死了我們的父親,現在我殺死他的兒子,不也是可以的嗎?”

  哥哥鬥辛說:“君王誅殺自己的臣子,還有誰敢仇恨他啊,君王的命令就是上天的意誌,如果是死於天命,那你還仇恨誰?《詩經、大雅、蕩之什,烝民》中有:

  人亦有言,柔則茹之,剛則吐之。

  維仲山甫,柔亦不茹,剛亦不吐。

  不侮矜寡,不畏強禦。”

  這個意思翻譯過來就是這樣說:有句老話這樣說的好,柔軟東西吃下肚,剛硬東西往外吐。與眾不同仲山甫,柔軟東西他不吃,剛硬東西偏下肚。鰥夫寡婦他不欺,碰著強暴狠打擊。

  然後鬥辛繼續說到:

  “這隻有仁愛的人才能為之,躲避強者欺淩弱者,這不是勇敢,乘人之危,這不是仁義;滅亡人家的宗祠廢棄祭祀,這不是孝;一個行動沒有正確的名聲,這就是不是智慧。

  勇敢、仁義、孝順、智慧,這四個品德才是我麽要追求的,如果你一定要殺了楚昭王,那我也沒辦法了,隻好殺了你。”

  你看看,同樣的都是楚臣,都是被楚平王殺死了爸爸,伍子胥就暴虐的非要複仇,最後滅了楚國。而鬥辛卻用仁愛道理勸阻弟弟,讓弟弟給大王一條生路。

  所以,在曆史記載中,伍子胥的結果就很悲慘,這也即是所謂仁、義、禮、智,道德報應之說,也是古人所提倡的道德理念。

  終於,哥哥說服了弟弟,弟弟幡然悔改,然後鬥辛和弟弟鬥懷,用天父一般的慈愛之心,不計較自己的殺父之仇,並一起陪著楚昭王再次的逃到了隨國去避難。

  這就是仁人愛仁,阿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