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魚腸劍,專諸刺王僚(魯昭公二十七年,公元前515年,春秋第二百零八年)
作者:逸蝶宿深枝      更新:2021-04-12 09:26      字數:3003
  吳王僚做好了一切的警衛工作後,就準備到公子光家裏吃魚,這可是吳王僚最喜歡的食品。

  想到了大魚,吳王僚的口水都留了出來。

  吳王僚非常高興的帶著一番人馬,吹吹打打的來到了公子光的家裏後,公子光盛裝迎接,鞍前馬後,親自引路,登上大堂,安排吳王僚上座,招呼周圍的近臣紛紛兩列就坐,公子光擺了一個側著,在吳王僚旁邊作陪。

  寒暄之後,公子光一聲令下。

  於是,音樂頓起,參加宴會的歌舞美女成群登堂,音樂委婉動人,美女們又是布酒,又是歌舞,嬌媚動人,鶯聲燕舞,一派溫柔窩的樣子。

  參加宴會的人們都喝的非常高興,開始拘謹都放鬆了。轉眼間,就是幾輪敬酒下來了,人們的酒意頓濃,麵色紅潤,精神興奮起來了,尤其是吳王僚更非常的興奮,哈哈大笑,開始的一點疑惑和警惕,全部煙消雲散了。

  公子光看著大夥喝酒喝到暢快的時候,知道時機到了,於是公子光假裝在敬酒的時候,一個踉蹌,崴了腳,然後就連忙告罪說:死罪,死罪啊,就喝多,站不穩了,竟然在大王麵前崴了腳,失了態,死罪啊!

  吳王僚一看哈哈大笑,趕快讓公子光到後麵找點虎骨酒擦擦,然後再回來陪伴一起喝酒,公子光就連忙感謝,躬身施禮告退,吳王僚擺手讓公子光離開的酒席,此時,公子光對外麵大喊:

  “快給吳王上魚,請大王率先品嚐。”

  傳侍人員馬上將公子光的命令傳達下去。

  其實,上魚,就是一個行動的暗號。此時,公子光假裝歪著腳,一瘸一拐的離開前堂後,轉過後堂,就快速的進入地下室躲藏起來了,他知道,一旦行動開始,無論是否成功,都是一場血腥的廝殺,沒有人能夠獨善其身,隻有殺戮平靜下來,才是他大顯身手的時候。

  專諸此時帶著廚師的帽子,以廚師長的身份,親手端著烹飪的魚鮮,把那名叫“魚腸劍”的高級匕首放到烤魚的肚子裏,端了上來。

  這個魚腸劍可是絕世好劍,其實應該說是絕世好匕首,很短,很鋒利,不過後人對他的認識還是有分歧的。比如《夢溪筆談》中記載:魚腸即今蟠鋼劍也,又謂之鬆文。取諸魚燔熟,褫去脅,視見其腸,正如今之蟠鋼劍文也。這個意思就是說,之所以叫“魚腸劍”,是因為劍上花紋,類似魚腸的紋路和樣子,故名魚腸劍。

  但是《吳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傳》中記載:“使專諸置魚腸劍炙魚中進之。”他的意思就是謂極小之匕首,可藏置於魚腹中,故稱為:魚腸劍。

  江湖上還有另外的一種說法,這就是《淮南子·修務訓》的記載:夫純鉤,魚腸之始下型,擊之不能斷,刺之不能入。按照這個說法,魚腸劍應該是一個鉤子一樣的形狀。

  無論怎樣,此時的魚腸劍都是一個殺人的凶器,隻要是專諸用的趁手就行,管他什麽形狀和樣子來,我們不是研究刀劍的文章,所以讓之知道上麵的分歧就行了。

  現在,專諸雙手親自端著魚盤,光明正大的進入宴會餐廳,從已經烹飪擺盤的魚身上外表,一點也看不出毛病,大魚非常完整,上麵又是澆汁,又是蔥花,食材的外相一看就是垂涎欲滴的樣子,但誰也沒有想到,機關竟然在魚的肚子裏。

  高,實在是高!

  吳王的侍衛們很認真的檢查了專諸的身體,上下翻了好幾遍,什麽也沒有發現,再看了看擺盤的烹製好的魚鮮,也沒有什麽問題了,甚至吳王旁邊跟著嚐菜的侍臣,用筷子夾起一塊魚肉嚐了嚐,都沒有發現什麽異樣,於是吳王僚的衛隊長,擺擺手,就直接讓專諸進入大堂。

  專諸小心的端著魚,十分冷靜的進獻上去

  吳王僚一看上菜了,而且是自己最愛吃的生鮮,眼睛頓時放光了,瞪著眼睛看著專諸,大廳此時也安靜了下來,都知道這是大菜,所以氣氛很凝重。

  專諸心理素質簡直太好了,不愧是大丈夫,他心裏頭雖然也很激動,波瀾壯闊,但是從麵子上一點也看不出來,氣不長出,手不發抖,這就是刺客的素質,基本功十分的過硬,心理素質更是十分的過硬。

  專諸慢步走到了吳王僚跟前,輕輕的將烹製的魚鮮,放到吳王僚麵前的桌子上,此時,吳王僚的注意力被吸引到了燒魚身上,看著烹製精美的湖魚,聞著香氣四溢的氣味,吳王僚完全放鬆了警惕,雙眼注意力全盯在魚鮮上。

  說時遲,那時快——

  專諸順手掰開魚肚,趁勢將藏在魚肚子裏麵的“魚腸劍”拿出,該匕首不愧是利刃,雖然沾上一些魚肉和蔥花,但依然隱藏不住它內在的寒氣和殺氣,鋒利,在熱氣中依然如故,吳王愣住了。

  噗——,魚腸劍刺入了吳王僚的胸膛之中,貫甲達背,吳王僚大叫一聲,口吐鮮血,馬上探起身子,用雙手狠狠的掐住專諸的脖子,吳王僚的這個下意識的動作,將他和專諸近距離的固定在了一起,專諸就勢又連續刺了了吳王僚幾刀,這樣一來,吳王僚受不住了,嘴裏咕嘟了幾聲,當場斃命。

  此時,吳王僚的侍衛們一看,出現緊急狀態,大驚失色,誰也沒有想到這個廚師,竟然刺殺了吳王,於是紛紛抽出利刃,砍向了專諸,專諸被吳王僚掐住脖子不能動,又是背後迎接砍殺,頓時專諸被亂刃分屍,轉眼間就成了肉醬。

  衛士們殺紅眼了,看著吳王已經殞命,他們做衛士的基本上也已經死定了,最高首長死了,保鏢們絕對沒有好下場,所以,衛士們都紅眼了,大開殺戒。

  此時大堂上一片混亂,有的楞在哪裏,有的亂喊大叫,有的血灌瞳仁,有的渾身發抖,有的準備逃跑,真是混亂不堪,大堂上一片鼎沸之聲。

  埋伏在地下室的公子光已經大約知道事情成功了。

  於是,公子光趁機放出埋伏的武士,這些武士們早已經埋伏了很久,心裏麵的緊張情緒已經平複,廝殺的戰鬥熱情,隨著專諸的刺殺成功,一下子就調動起來了,他們知道,革命路上已經成功一半,隻要他們齊心協力,殺光這些衛士,他們就是開國的工程,榮華富貴不可限量,於是聽到公子光的命令後,甲士們馬上嚎叫著衝了出來。

  也開始玩命了。

  這些有準備的武士和驚慌失措的武士對殺到一起,一陣激烈的搏鬥,血肉橫飛,斷臂殘首,變成了人體器官飛濺的盛宴,不一會兒,跟著吳王僚前來的貼身衛士們,全部被誅殺殆盡。

  廳堂地上的鮮血,已經厚的象漿糊一樣,屍體橫七豎八。

  吳王僚死了,死在嘴饞上。

  公子光自立為國君,這就是吳王闔閭。

  等到四叔季禮回來後,吳國的政變已經是生米做成熟飯了,闔閭向四叔季禮哭訴了自己的滿腹委屈,然後非要將自己奪來的王位讓給季禮,表示他並非是想要王位,而是不服這個道理。

  四叔季劄是多聰明的人,這個吳國的王位,他要是想要,在公子光還沒有生出來的時候,他就可以輕而易舉的拿到了,現在從血淋淋的公子光手中接過,是不是很有些不同的意味。

  本身季禮就是對權利非常淡漠之人,要想當吳王,何必等到現在,當初就是他的,到了現在更不能說什麽了,於是長歎一聲說:

  “當年的先君都沒有廢棄我,並準備把社稷奉送給我,但是我是君子,沒有要,現在我還能再去埋怨誰?我現在隻剩下哀悼死去的人,苟延殘喘的活著罷了。

  這不是我所做的叛亂,當然我不能繼承國君,而且在我沒有回來的之前,既然已經擁立的新君,我們就聽從他吧,不要讓鮮血再流淌了,這也是先輩們的做人的道理。”

  然後,季禮就親自到了吳王的墓上哭祭,這也是他的親侄子啊,沒想到親侄子讓親侄子給活活的弄死了,這都是欲望惹的禍,作為已經垂暮之年的季禮又能說些什麽呢?

  祭祀完畢後,季禮依然返回了自己的采邑延州,復位而待,很少在參與吳國朝政的事情,頤養天年,這就是“延州季子”的稱呼來由。

  闔閭,為了報答專諸,就封專諸的兒子為客卿。

  闔閭登基,預示著伍子胥的重用,預示著楚國的滅亡,真是一部驚心動魄的故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