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宴無好宴,專諸刺王僚 (魯昭公二十七年,前515年,春秋第二百零八年)
作者:逸蝶宿深枝      更新:2021-04-12 09:26      字數:2133
  時間過的很快——

  轉眼間,到了魯昭公二十六年,九月,楚國的楚平王去世了。

  楚國國君的突然去世,這對於吳國來說,絕對是一個重大的信息,因為,吳楚兩國往往就是借助對方的國君死亡,趁著動亂,進行相互的征伐。

  而楚平王的突然死亡,對於伍子胥來說也是一個很大的震動,當他聽到了楚王去世的消息後,伍子胥向也在吳國流亡的太子建的兒子公子勝說:

  “我們的仇人楚平王死了,我們找他報仇的誌向,得不到實現了,然而隻要是楚國在,我們還是不會擔憂報不了仇的。”說罷伍子胥放聲大哭。

  其實,這就等於是伍子胥將與楚平王之間的仇恨,變成了與楚國的仇恨了。

  公子勝不說話了,自己的親爺爺死了,又能說什麽呢,對於公子勝和伍子胥來說,他們與楚國的恩怨,似乎有很大的區別,公子勝隻是痛恨自己的爺爺楚平王,昏庸無能,殘害自己的爸爸和家庭,他不會痛恨楚國的,他是楚國的公子王孫。

  而伍子胥就很不一樣,楚平王加在他們家族上的仇恨,已經演變成了伍子胥對楚國的仇恨,這樣一來,楚平王是否是死了,伍子胥一樣要報仇,要實現推翻楚國的誌向。

  按照《春秋》禮製,一旦一個國家出現了喪葬的事件,即便是敵對的國家,也要暫時的停止征伐,之前就有很多諸侯征伐的軍隊已經在路上,聽到被征伐國家的國君死後,都是主動撤兵了,這就是周禮,春秋的禮製,春秋江湖的規矩。

  不過,這次伍子胥不用擔憂這個所謂的江湖規矩了。

  因為:吳國和楚國可不是什麽遵守周禮的國家,中原諸侯們還知道在別的國家發生國君喪葬的時候,不能趁機征伐,而是等候人家國喪完畢後,再堂堂正正的擺開戰場決戰。但是楚國和吳國可不是這樣,當年吳王死的時候,楚國就趁喪征伐吳國,這次楚國麵臨喪事,吳國自然是當仁不讓,馬上準備開始征伐楚國了,這就叫做“趁人之危”。

  第二年,魯昭公二十七年,春天,吳王僚就要趁楚國喪事的機會,命令自己的二個弟弟,即公子蓋餘和屬庸二人,領兵出征直接圍困楚國的潛邑,同時讓住在延陵的四叔季子去晉國,進行友好訪問,實際上是暗地裏看看各個諸侯對於吳國伐楚的觀點和動向。

  這個吳王僚也是很賊。

  楚國無奈,隻好發兵迎戰,楚國士兵和戰將懷著巨大的仇恨,詛咒吳國的趁人之危,竟然上演了一初穿插包圍的好戲,當場斷了吳將公子蓋餘、屬庸的後路。這次出征的吳兵,一下子被隔離在了前進的路上,暫時就不能回軍吳國了,吳國和楚國雙方實力相當誰也吃不掉誰,戰局頓時陷入僵持的狀態。

  要知道,這次公子蓋餘和屬庸二人所帶領的吳軍,可是吳國全部精銳之師,吳國國內空虛。

  這可是個天大的好機會,吳國的政要、將軍、吳王的親信、軍隊主力等都在外麵征戰,一時分不開精力照顧吳國國內。

  於是,隱藏了好久的吳國公子光心動了。

  伍子胥也知道這是個天大的好機會,就找到了公子光說:

  “現在,吳王伐楚,他的二個弟弟帶著楚國的主力部隊在外,現在還不知道吉凶,專諸所研究的事情可以做了,機不可失、失不再來,”

  於是,公子光找來了專諸說:

  “現在,我的二個叔伯兄弟在外麵伐楚,四叔季禮在外麵出訪,現在這麽好的機會不可以錯過,如果不爭取的話,什麽都得不到,而且我是真正的嫡嗣,應該立為國君,就算是季子劄回來,也不會廢掉我。”

  專諸一聽,也感到時機到了,就說:

  “吳王僚可以殺掉了。

  他的母親老了,孩子很弱小,兩個弟弟還都在被楚軍圍困。現在吳國外被楚國圍困,內沒有可以獨當一麵的大臣,沒有人能奈何我們。”

  公子光便鄭重地對著專諸磕頭說:

  “您專諸,從此就和我自己的兄弟一樣了。”

  這年,夏天,四月,丙子日。

  公子光事先在自己住宅的地下室,埋伏下身穿鎧甲的武士,並備辦盛大的酒席,向吳王僚誠懇的說:

  “大王啊,我最近獲得一個專門做魚的高手,他烹飪的手藝非常高,做出來的魚,簡直是神仙般的口味,我已經吃過幾次了,正巧,最近我獲得了上好的大魚一尾,很想敬獻給大王品嚐,再說,我們也可以趁此機會一起商量一下目前的局勢,兄弟們一起談談心,放鬆一下,請吳王賞光。”

  吳王僚特別喜歡吃魚,這幾天也被前線的戰局搞的很煩,有些食不甘味的意思,正好公子光提出吃魚的邀請,正中吳王僚的下懷,先不用說廚師手藝怎樣,光是聽說“上好的大魚一尾”這幾個字,吳王僚的口水差一點留了下來,所以當場就答應了。

  不過,當吳王僚回到後宮的時候,還是有些心神不定,也不知道是什麽原因,六神無主,畢竟有些坐立不安的狀態,所以吳王僚臨行前,就問他的媽媽:

  “公子光為我具酒來請,期無變悉乎?”意思就是,公子光為我置辦了很大盛宴和美酒請我去吃魚,這裏麵有什麽變化嗎?

  吳王僚的媽媽也不好說什麽,他是一個女子,不出深宮,隻能很小心的說:

  “公子光心氣怏怏,常有愧恨之色,不可不慎啊,孩子,小心撐的萬年舟,一定要做好警衛工作。”

  於是,吳王僚也就放心了,不就是警衛工作嗎,這好辦!

  於是,吳王僚身穿上精製的上好棠銕之甲三重,並且臨行之前就派出衛隊,直接從王宮一直排列到公子光的家裏,門戶、台階兩旁,都是王僚的親信,夾道站立的侍衛,都舉著長矛,拿著大砍刀。

  這簡直就是特一級的警備狀態,估計連個蒼蠅都飛不進來。

  吳王僚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