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流浪的國王:叔孫絕食 (魯昭公二十五年,前517年,春秋第貳佰零捌年)
作者:逸蝶宿深枝      更新:2021-04-12 09:26      字數:2906
  魯昭公因為討伐季孫氏沒有成功,而流亡到齊國避難了。

  而魯昭公發動這次突然討伐行動的時候,另一個三桓的首領叔孫氏的叔孫昭子一點也不知道內情。

  因為,魯昭公擅自趁著叔孫氏昭子不在魯國首都的時候,就斷然起兵討伐季孫氏,當時這個叔孫昭子幹了什麽了?他當時正在外地避暑療養,當在外麵避暑的叔孫昭子知道國內發生了大事,就趕快從“闞邑”返回來了,前往與季平子見麵。

  季孫氏的季平子這次遭難,其實全憑著叔孫家族的幫助,由叔孫氏的家臣斷然出兵,打敗了王室的軍隊,才死裏逃生,打敗了魯君,這可是再造之恩啊!當季平子見到了叔孫昭子後,自然是千恩萬謝,當場就扣頭拜謝,並且說:

  “你看看,昭子大人,這個事情發展成這個樣子,也是我預料不到的,麵對國君的這個行動,你要我怎麽辦?”

  叔孫昭子歎了口氣說:

  “做人,誰還能不死,當時你就死了算了,也不至於出現國君流亡的局麵。

  這倒好,你現在因為驅逐了國君,而成名於天下了,子子孫孫都要背這個黑鍋,這不是太可悲了嗎,我又能把你怎麽樣?”

  季平子知道,即便是自己的權利再大,但是從名義上來說,自己還是臣子,君臣之間,沒有道理可講。現在這個局麵,無論如何,都是臣子的不對,俗話說:君讓臣死,臣就死。不死,就是不忠誠。這裏麵沒有道理可講,所以,季平子非常理解叔孫昭子的話,就說:

  “如果能讓我改過自新重新侍奉國君,這就是讓人死了以後再複生的大恩了,你就幫幫忙吧。”

  叔孫昭子肯定要麵對這個問題,見見魯昭公,問問事情的來龍去脈,還有後續的魯國政壇如何處理的問題,這一切,別人都沒有這個實力,隻有自己親自來處理才行,才夠份量。於是,叔孫昭子就親自前往魯昭公在齊國駐留的地方,見到了魯昭公,並且說了季平子要求國君回國的這個意見。

  這就等於給了魯君一個台階下。

  現在是季平子請求國君回國,無論是回去怎樣,就算是還是恢複到以前的狀態,也等於是雙方打了一個平手,季平子是不會在這樣大張旗鼓的狀態下謀害魯昭公的。

  聰明的子家懿伯,一看這是個很好的機會,就把當時凡是到魯昭公住的地方,鼓勵和參與謀劃這次討伐行動的下人,都扣起來了,準備讓魯君借此機會回國,也等於是把責任都推到這些人身上,也算是一個見麵的借口吧。

  不過,子家懿伯扣的都是這次跟隨魯君流亡的大臣周圍的人,他不能抓國君周圍的大臣,這個分寸,他還是要掌握的,但是這一下子,讓那些跟隨魯昭公跑到這裏的人,都害怕了,他們不知道自己的下場會如何,開始議論紛紛。而且,他們也探聽到叔孫昭子和魯昭公說了一句很恐怖的話:

  “將安定你周圍的人後,接魯昭公回國。”

  這裏的“安定”不是說好好的招待和安撫的意思,這就等於說:跟著魯昭公逃跑和參與謀劃的人都要殺掉,這樣再把魯昭公接回國家。這就是“安定”的意思。

  所以,雖然子家懿伯很聰明,但是他在處理這件事上,還是有些不足,他在局勢還不明朗的前提下,過早的將對立麵建立起來,這也是他過於為國君考慮,沒有從周圍人身上考慮的後果,懿伯可能認為,所有的人都會向他一樣的敬愛自己的國君,甚至是可以犧牲自己的性命。

  可事實卻向著他所希望的反麵發展了。

  這些麵臨生死抉擇的人,一合計,幹脆,一不做、二不休,早晚都是死,不如博一下,扣留住國君,總比被國君當作棋子犧牲了好。所以,就準備幹脆殺了叔孫昭子,這樣一來,阻止了國君回國,讓國君掌握在他們的手裏麵,當然也算是滅掉了“三桓”中的一桓,這次失敗,很大的原因就是叔孫氏的家族支援,既然殺不了季孫氏,就殺叔孫氏,反正這次叔孫氏也沒有起到好作用。

  現在,這個叔孫昭子又假惺惺的來忽悠國君回去,犧牲我們這些忠臣,國君看來也有些迷糊了,目前隻有一個辦法,也就是一個字“殺——”。

  這些人商量好計策後,紛紛摩拳擦掌,就埋伏在昭子回國的半道上,準備殺死昭子,目前,氣氛空前的詭異,叔孫昭子危險了,真是命懸於一線。

  但是,叔孫昭子命不該死,也是他不像季孫氏那樣的刻薄,結交和很多的朋友,其中,參與這次謀劃的一個叫左師展的人,以前就和叔孫昭子關係很好,而且他的覺悟也很高,感覺這次叔孫氏來勸國君回國,也是一件好事,是這些人度量太小,未必叔孫昭子就一定會殺死他們,也許這是一種暫時的權宜之計,畢竟都是為了國君好嗎,因此,他思來想去,不忍心讓叔孫昭子就這樣的死了,便派人偷偷的向魯昭公告訴了這些人的暗殺計劃。

  魯昭公此時是什麽態度?

  其實,魯昭公此時還是很清醒的,他知道這個計劃後很是震驚,他不想這樣辦,也不能這樣辦,叔孫昭子是三桓的第二桓,實力僅次於季孫氏,殺個叔孫昭子很容易,但是因此惹惱了叔孫氏家族,那就麻煩了,一個季孫氏家族已經很難對付了,讓自己都流亡了,如果再加上一個叔孫氏家族,自己估計基本上沒有回國的希望了。

  因此,殺死叔孫昭子目前是最愚蠢的辦法。

  另外,如果一旦這個事情發生了,誰還敢前來為國君回國的事情而忙碌,這就是斷了人緣,斷了自己的後路。

  再說,畢竟這件討伐季孫氏的事情,與人家叔孫昭子並沒有關係,這個大臣如果再被殺死了,也等於給了國內反對派口實,自己在國內就真的沒有退路了,這一係列的後果,都是魯昭公所出冷汗的問題。

  於是,魯昭公趕快秘密的告訴叔孫昭子,他在回國的路上有埋伏的事情,讓他趕快從另一條道路回國了。

  叔孫昭子的斡旋工作,還是有一定成績的。

  至少是魯昭公暫時的沒有表示意見,沒有明確的態度,這就是有機會。隻不過是魯昭公手下的人不同意這個意見,他們是害怕被殺死。但是,如果魯昭公真的做了決定,這些手下的人,估計是沒有任何的表達意見的機會。

  可是,這些風吹草動的信息,反饋給國內的季平子後,產生的效果不是很好,因為季平子很擔心。

  所以,事情本來已經大致談成了一個方案,但是叔孫昭子回國見到季平子後,將魯昭公手下準備刺殺他的事情說完,季平子還是覺得,如果目前的局麵,貿然讓魯昭公帶著這群殺手回國,對自己的危險太大了,所以就改變了主意。

  烏雲壓頂的天空,本已經出現的曙光,卻再次的暗淡下來了,叔孫昭子一看,季平子的主意又改變了,原來自己冒著生命的危險來回的斡旋行動,算是白忙活了一場。

  叔孫昭子心裏麵也有氣了。

  於是,為了向季平子表示自己輕視生命,忠於侍奉國君的高級理念,也為了給季平子做一個表率。自這年的冬天,十月,初四開始,沐浴更衣,香薰按摩,並和家人告別後,就獨自在自己的臥室裏麵齋戒,請求祖宗們幫助自己早日死亡。

  從此,他滴水不進,叔孫昭子絕食了。

  若從執政的角度來說,作為當朝的一個大臣,他沒有辦法解決季孫氏和魯君之間的矛盾,也沒有能力幫助任何一方,占位和立場很尷尬,站在那一邊都對自己不利,也屬於黔驢技窮,用現在的話說,就是:無能。

  但是,如果從忠君愛國的人品角度上來說,叔孫昭子真是具有偉大的人品,高尚的人格,傻乎乎的觀念啊,他這種消極的避世思想,嫁接在對國君的衷心的基礎上,用死來發泄自己的不滿和無奈,也隻能是,一路走好了。

  到了十一日,叔孫昭子絕食而死。

  他不再攙和這攤子亂事了,在天國繼續享受自己的修行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