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搶奪戰艦,吳楚烽煙(魯昭公二十三年,公元前519年,春秋第二0四年)
作者:逸蝶宿深枝      更新:2021-04-12 09:26      字數:2909
  吳國和楚國的爭鬥又發生了。

  吳楚兩國的真正根源還是在“州來”地區的爭奪上。

  想當年——

  魯昭公十三年,公元前529年,也就是楚平王篡位登基的當年,楚國內亂,吳國當然會趁著楚國的楚王的更迭這個機會,對楚國動一些手腳,更何況,楚國動亂的時候,上一任的楚國國王楚靈王,正在州來地區打獵,這個州來已經是吳國盯上的肥肉了,現在楚國國內新君政變登基,直接把原楚靈王曬在了州來地區,這真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啊。

  因此,吳國就斷然的出兵,進攻楚靈王駐紮的州來,楚軍此時已經沒有任何鬥誌了,楚國國內發生了動亂,楚軍已經是潰不成軍,在接到了楚國內部政變傳來的消息說:這些跟著楚靈王打獵的軍人中,接到國內的這個命令後,最先回國的軍人沒有罪過,之後回國的軍人有罪過。

  這樣一來,那些跟隨在楚靈王身邊的楚軍,早就崩潰在爭相返回楚國的道路上了,因此吳國兵不血刃的滅亡了州來。

  從此以後,吳、楚雙方圍繞著州來,展開了長期的爭奪戰和拉鋸戰——

  楚國的令尹子期(蔓成然)請求新任的楚王,出兵討伐吳國,但是十分冷靜的楚平王並沒有同意,楚平王非常清楚的提出:

  1,國內剛發生政變的動亂,尚需要進一步的穩定政局;2,還沒有正式的舉行祭祀先祖以及鬼神社稷;3,還沒有重新整理和調整軍隊的工作。在這些工作都暫時沒做好的情況下,一旦戰爭失敗了,就是涉及到楚王威信和地位的嚴重問題。

  現在,州來暫時在吳國,和州來在楚國一樣,州來本身不會發生什麽變化的,一旦時機成熟,取之,易如反掌而。

  忍耐一下,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楚平王確實冷靜,也很理智,此時對於楚平王來說,最為重要的是穩定楚國的政局,坐穩自己剛登上的王位,至於其他的問題,都是次要的。

  魯昭公十四年,夏天,楚平王檢閱部隊,作出了五年不戰養民的決策。

  當年,九月初三,楚平王將楚國的令尹鬥成然,即子期(蔓成然)給殺掉了,因為蔓成然依仗著在楚平王奪位中立下了大功,驕傲自滿,並且和養氏(養由基後人)勾結,嚴重的威脅到了楚平王的政權,於是楚平王將鬥成然殺死了。

  為了不忘記蔓成然在自己擁立之中的功勞,以及不讓當年鬥榖於菟、鬥子玉等先賢大臣無後,就將蔓成然的兒子鬥辛,分封在了鄖地,為鬥家留了後。

  魯昭公十五年,吳國的吳王餘眜死了,按照當年大哥諸樊製定的老吳家的繼承方式,是兄死弟繼,即:諸樊有三個弟弟:二弟叫餘祭,三弟叫夷眜(餘眜),四弟叫季子劄。

  老大諸樊知道季子劄賢明,所以就沒有立太子,就把王位挨個排隊相繼傳給三個弟弟,這樣最後就能傳給季子劄。所以老大諸樊死了以後,王位傳給了老二餘祭。

  餘祭死了以後,王位傳給了夷眜(餘眜)。

  等到這個三弟夷眜(餘眜)死後,應當傳給四弟季子劄了,誰想到,老四是個不愛江山的人,說什麽也不願意當國君,結果季子劄逃走了,所以吳國人一看也沒有辦法了,就順理成章的立了老三夷眜(餘眜),也就是現在這個吳王的孩子僚,做了國君,這就是吳王僚。

  其實,這就是吳國的下一代的事情了。

  但是,吳國的下一代公子中,公子光的爸爸諸樊是排行老大,而且當吳王諸樊的時候,就立下了規矩,一代一代的吳王都是兄終弟及,現在既然打破了這個規矩,下一代繼承人,也應該從頭開始吧,開始就是人家公子光的爸爸諸樊讓的君位,於是公子光說:

  “按兄弟排,應該是四叔季子劄當國君。如果一定要按兒子排,我才是真正的老大嫡嗣,我應該做國君。”

  所以,公子光對三叔將王位傳給的他的兒子“僚”非常不滿,這也就是後來公子光偷偷養門客,以謀求當國君君位的根源,也是為什麽伍子胥到了吳國後,發現這個問題,而進入了公子光的門客序列的原因。

  魯昭公十七年,公元前525年,吳國再次攻打楚國。

  此時,楚國的令尹是陽匄(子瑕),司馬是子魚,而吳國就是公子光,親自帶兵參戰。吳國和楚國兩國在長岸地區交戰,現在的安徽省當塗縣地區,打的是水戰。

  當時楚國的戰力還是略高於吳國。

  所以,雖然楚國的司馬子魚率先參戰,戰死在沙場,但後續的楚國水軍跟上繼續交戰,卻顯示出優良的水上作戰素質,竟然將吳軍殺的大敗,繳獲了吳軍所乘坐的戰船“餘皇”號。

  這艘戰船可是吳國的重量級軍艦,估計用現在的比喻來說,就好比吳國的航空母艦被敵人俘獲了。

  於是,雙方都很重視,楚國讓直接隨國部隊和後到的楚國士兵一起,聯合看管這艘巨大的戰利品。

  為了把這艘具有象征意義的戰船保護好,楚軍將其拖到了岸上,並且在船的四周深挖了壕溝,直到壕溝裏麵滲出水來,形成了一個類似於護城河一樣的障礙,然後在出入上下船舶的壕溝通道上,墊上了土豪級別的碳渣,形成一條出入的道路,然後在此道路上進行設防守衛,排好了陣勢,等著戰鬥的命令。

  這也等於將這艘戰船變成了一個巨大的誘餌,等著吳國前來搶奪,然後再聚而殲之。

  對於吳國來說:此船必救。

  吳公子光丟失了戰船,是很大的過失,所以對部下說:

  “我們丟失了先王曾經乘坐的戰船,這豈止是我自己一個人的過錯,我們全部都要遭受懲罰難逃罪責,我們一定要團結起來,靠著大夥的力量將這艘戰船奪回來,才能免除我們的死罪。”

  眾將士們一起宣誓,誓死奪回戰船。

  但是如果強行攻打,肯定不行,楚國早就張網以待,隻能是巧取。經過一番的計劃後,公子光派了三個強壯的武藝高手趁著夜色,秘密的潛入到戰船旁邊,安排他們說:

  “你們等到我們大部隊到了以後,聽到呼喊“餘皇”,你們就回應,你們三人小分隊的任務就是:製造混亂。”

  三人得令準備去了。

  安排妥當以後,吳軍就在半夜潛伏到了戰船周圍,然後就開始呼叫“餘皇——,餘皇——”。

  三個已經潛入戰船的壯漢,交替回應,又是高喊,又是殺人,到處放火,吹喇叭,扔炸彈,哈哈,楚軍一看,有敵人潛入了戰船的周圍,也不知道是多少人,於是就派了多股分隊開始尋找,雖然最後還是將這三個人給殺死了,但是由於楚軍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戰船的周圍,並且造成的混亂,吳軍集中火力,猛攻一點,趁機攻入了戰船上,吳軍將楚軍殺的大敗,然後將戰船奪了回去,然後連夜工作,並駕駛著戰船返回了吳國。

  公子光算是將功折罪,沒有受到懲罰。

  魯昭公十九年,楚平王強占了自己兒子太子建的媳婦,並將太子建安排到了城父駐守,使太子建遠離了楚國的政治中心,為之後的災難打下了基礎。

  同時,為了對抗吳國對州來的占領,也在州來開始築城,形成與吳國的對抗之形式。

  楚人在州來(今安徽鳳台)築城,沈尹戌認為楚人一定失敗。過去吳國滅亡州來,子旗請求攻吳,君主說我沒有安撫我的百姓。現在也像當時一樣,而又在州來築城去挑動吳國,能不失敗嗎?

  侍者說:

  “現在,君王施舍從不厭倦。已經讓百姓休息五年,可以說已經安撫百姓了。”

  沈尹戌說:

  “我聽說安撫百姓,應當在國內節約開支,在國外樹立德行,百姓樂於生活而沒有仇敵國。

  現在,宮室的規模沒有限度,百姓天天驚怕,辛勞疲乏至死,還沒有人收葬。這不是安撫百姓。”

  魯昭公二十年,楚國的費無極向楚平王進讒言,將太子建驅逐,並將伍奢殺死,伍子胥逃亡吳國。

  楚國的好日子到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