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逃亡途中血如泣 (魯昭公二十年,公元前522年,春秋第二百零一年)
作者:逸蝶宿深枝      更新:2021-04-12 09:26      字數:2814
  伍子胥和公孫勝二人,天不當滅,死裏逃生,在關吏的跟蹤下,竟然利用蘆葦蕩找到了渡船,並渡過了大江,算是進入到了吳國的勢力範圍。

  逃亡路上的第一道險關算是渡過了,但是危險還遠遠的沒有過去,要知道古時候的地域概念遠不像現在這樣涇渭分明,關隘隻不過是一個地理的象征,如果需要,無論是交界的哪一方,派出一支隊伍深入對方的勢力範圍內,搶個東西,抓捕個罪犯,都不是什麽大事,隻有到了吳國的城邑內,才算是完全的脫險,目前,隻不過是過江而已。

  伍子胥癱坐在船內,渾身無力,這一陣子的折騰,讓伍子胥和公孫勝已經是饑腸轆轆,處於虛脫狀態。

  看著伍子胥和公孫勝的狼狽的樣子,和那一副饑渴之疲勞的臉色,漁夫讓兩人暫時上岸等著,並說:

  “你們兩人在這棵大樹下等著我,我為你們兩個人去找一些吃喝的回來。”

  說完,沒等伍子胥答複就飄然駕舟而去了。伍子胥楞柯柯的呆在哪裏,看著公孫勝的樣子,再看看自己的樣子,心中升起一股擔憂,若是現在漁夫隨便找個幫手來,他們兩人已經無力反抗,就是案板上的肉,待死之人了。

  逃亡的人,心中總是多一些疑惑,這就是驚弓之鳥的意思。所以,在漁父去後,子胥越想越懷疑,乃潛身於深葦之中。

  此時的天色已經完全黑了,四周除了蘆葦被江風吹過的沙沙聲,就是偶爾傳來了幾聲月落烏啼聲。

  過了一陣子,漁夫終於回來了,他手裏拿著做熟的麥子飯、鮑魚羹、盎漿等豐盛的美食,來到了樹下,一看找不到人,樹下已經空空無一人,漁夫有些疑惑,連續轉了幾圈後,看著黑壓壓的蘆葦蕩,漁夫就開始唱起歌來呼叫:

  “蘆中人,蘆中人,豈非窮士乎?”

  意思就是:藏在蘆葦中的人,藏在蘆葦之中的人,你們難道不是饑餓的人嗎?

  就這樣,漁夫吆喝了好一陣子,也沒有動靜。

  此時的伍子胥其實早已經看到了漁夫,他們在暗中的蘆葦蕩中,但是不敢出來,他不知道漁夫到底想幹什麽,等伍子胥一看沒有人跟著漁夫,沒有危險,而且也聽到了漁夫的歌聲,就從蘆葦蕩中出來了,連忙給漁夫施禮,漁父看到伍子胥後,明白了他的意思,就有些不高興的說:

  “我看見你們麵有饑色,才為你們取吃喝的,難道你們是嫌棄我嗎?”

  子胥連忙道歉,曰:

  “老爺子,我們是逃亡的人,關係到性命攸關的事情,今天幸虧仰仗著你老人家,才得到拯救,怎麽還感埋怨嫌棄你呢!”

  二人飲食畢,欲去,伍子胥從自己的腰間,解下了自己花了百金而打造的寶劍,準備給漁夫充當這次渡河和吃飯的川資,對著漁夫說:

  “此乃吾前君之劍,中有七星,價直百金,以此相答”。

  漁父一看仰天哈哈大笑,對著伍子胥說:

  “吾聞楚之法令:得伍胥者,賜粟五萬石,爵執圭,我現在怎麽換貪圖這百金之劍乎?”

  遂辭不受,伍子胥吃了一驚,才知道這個漁夫其實知道自己的身份,頓時有些不好意思了。

  漁夫對伍子胥說:“夫子啊,你趕快走吧,不要在這裏停留了,不要被楚國抓到你。”

  伍子胥說:“請問老人家的姓氏?”

  老漁父曰:

  “今天是個非常的日子,我們過的都非常的險惡。之前,我已經被你們當做賊了,有了這層前因,我們再怎樣看對方,都是看到對方那憎惡的麵孔,反而不是人了,沒有必要用姓氏了!你今天就是“蘆中人”,我就是“漁丈人”,隻不過以後富貴了,你莫相忘就是了。”

  伍子胥說:“諾——”

  伍子胥臨要離開的時候,有些心神不寧,欲言又止,漁夫也看到了伍子胥的狀態,但是很鎮定,沒有說話,隻是默默的看著他們,直到伍子胥要走的時候,伍子胥有些吞吞吐吐的勸誡漁夫說:

  “老人家,你千萬別多心,我們走後,請你一定不要和別人說我們的行蹤。”

  漁父一聽,原來伍子胥為了這個事情心神不寧,於是就很痛快的答應了:

  “諾——。”

  當伍子胥前行了數步後,聽到巨大的響聲,回頭顧視漁者的時候,發現漁夫已經將自己和渡船一起,自沉於江水之中了。

  伍子胥馬上跑過來準備搶救,但是江麵上隻剩下一些水花,和月亮照在蘆葦上微光,伍子胥默然無語,心裏懊悔剛才說的話,但是事情以至於此,也沒有辦法了,隻能等以後再報答吧,於是,伍子胥向著江水磕了幾個頭後,就默默的開始向著吳國前行。

  真是令人哀婉歎息的一個結局。

  伍子胥終於走到吳國的境內,前一陣子因為逃亡、悲憤、擔驚、疲勞等而堅持的身體,終於垮了,便在中途生了疾病,現在伍子胥很慘了,即沒有吃喝,也沒有路費,而且衣衫襤褸,為了活命,隻能在溧陽當乞丐,靠著乞討生活,以待身體恢複,繼續前行。

  一個當年的富家公子,竟然落得這個境地,也算是非常可伶了。

  伍子胥乞討途中,偶然碰到了一個女子,在瀨水的河邊捶擊綿絮,正在漿洗衣服,在岸上身邊帶的籃子中,還盛著飯食。

  伍子胥真是饑餓到了極點,眼巴巴的看著欄內的飯食,一個勁的咽唾沫,伍子胥是個受過教育的文明人,他知道按照當時的風俗,一個男子不能無故的去打擾單身的女子,這都是不合禮法的,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有“調戲婦女”的嫌疑。

  但是,伍子胥也真的餓的不行了,加上身體虛弱,需要能量的補充,最後,還是饑餓戰勝了禮儀,就厚著臉皮過去詢問道:

  “夫人,可以給我一頓飯吃麽?”

  那個女子一看是個男子過來了,而且向自己討飯,就紅著臉,羞答答的說:“我和母親在一起居住,三十歲了,都沒有出嫁,不敢親手拿飯菜給你吃。”

  過去,女子與陌生男子打交道,是非禮的,尤其是還沒有出嫁的女子,更是要注意這個禮節,否則,閑言碎語就會壓死她的。

  伍子胥當然知道這裏麵的道理,但是肚子已經不能顧得其他的東西了,就再次的肯定說:“夫人賑濟走投無路的人一些飯,又怕什麽男女授受不親的約束呢?”

  女子一看,這是知書達理的有文化的人,也就知道他不是平常人,於是同意給他飯菜吃,給他整籃子的飯和漿紗的漿水喝,而且將跪坐的姿勢,改成長立了起來,以幫助伍子胥端送飯食,並默默的服侍他吃飯。

  伍子胥也顧不得其他的了,大口吃了兩下,暫時的頂住了饑餓,就禮貌的停止了,他不能將所有的飯都吃掉,因為他知道這也是女子的勞動餐飯,如果自己都吃光了,女子就沒有飯吃了,這就是文化人的素質。

  女子知道伍子胥的意思,就說:“你有很遠的路要走,為什麽不吃飽了再走?”

  於是,伍子胥很不好意思的又吃了幾口,等他已經吃完了飯食。準備要走的時候,又犯了以前的毛病,他是驚弓之鳥,他忘了現在已經到了吳國的境內,他害怕繼續收到追擊,於是又隨口對那女子說:

  “夫人請蓋好竹籃,不要暴露我的行蹤。”

  女子歎息道:

  “唉!我獨自和母親居住三十年,始終保守著貞德,不願意嫁人,今天卻為什麽要將飯給男子?這樣就是越了禮儀,這是我不能忍受的,請你快走吧!”

  伍子胥悵然的道謝走了幾步後,聽到身後“噗通——”一聲,伍子胥馬上回過頭來看看女子,但見那女子已經投入瀨水自盡了。

  伍子胥感慨的說:“這真是個遵守女子操行的貞潔烈女,這就是女中的大丈夫啊!”